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整个辽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乃至于建设和谐辽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依据新形势下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建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必要性,提出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声像档案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遗产的物质依托,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实现其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特色鲜明的档案,提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大资源观下,红色非物质文化及其成果因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被纳入资源之列。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它包括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主题,鼓舞人民斗志、积极向上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裁的艺术作品,口述红色历史,以及以牢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内容的文化空间。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精神和教育价值,作为资源,还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汪洁 《培训与研究》2007,24(7):131-132
口述档案通过系统地收集、加工和整理形成具有保存价值或迄今首次得到的原始口述记录,是记录、保存非特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民族历史、民俗、民歌及民间艺术都是靠“口语传记”才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因此,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征集和编研口述档案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然而其正在遭受着强烈的全球文化冲击而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档案部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如何把档案管理思路和方法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的建立和保护有机结合,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这在当前强调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和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形式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曹晓峰 《丹东师专学报》2009,(6):133-135,142
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构成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集聚的重要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厚,合理开发利用既有利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辽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本文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必要性,揭示在幼儿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中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寻二者有效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凝聚村落意识、稳定乡村秩序、保障民众文化需求及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治理功能弱化、保护主体缺失、活动场所缩减等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治理的体系构建。鉴于此,应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治理因子,丰富乡村文化治理内容;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责任,建立多元协同文化治理体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治理载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助推乡村文化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云港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性保护,使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是摆在该市文化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化创意中,使其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使其成为文化创意的直接对象,藉此为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化生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包括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增强传承意识;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包括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节日活动,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相似文献   

12.
金学艳  李甜 《甘肃教育》2022,(12):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之与高校美育融合,对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与美育融合的意义,提出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纳入美育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是推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彰显高校美育魅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给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潜力与机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甘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社会组织等层面的努力下可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文章依据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的数量、种类,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传承人口述史的视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本文以宁夏"杨氏家庭泥塑"口述史研究为例,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路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将陕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及创新,不仅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展,而且能够丰富高校的研究项目,使高校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及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阐释高校在陕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创新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校在陕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2,(1):60-6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别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中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效益,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对金秀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市场前景进行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瑶族医药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较同年上期有所下降;瑶族织绣的市场占有率次之,较同年上期有所增长;瑶族服饰的市场占有率最低,较同年上期有所增长。从预测效果来看,瑶族医药市场占有率预测误差最小,瑶族织绣市场占有率预测误差次之,瑶族服饰的市场占有率预测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经岁月沧桑的历史见证及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带来了有关开发与保护的研究热潮,尤其是从旅游角度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不仅是研究中新的切入点而且已成为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重旅游需求,而且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省,应结合资源优势,侧重体验式开发,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以实现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城市文化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又需要专业的人才和专门的机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廊坊虽是一座新兴的小城市,却拥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这是廊坊文化建设的一大资源,在保护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挖掘,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