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的发现     
星期二下午,又到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王老师拿来了两根红红的萝卜,一根大的,一根小的。王老师问我们萝卜放入水中会怎样,沉还是浮?有的同学说会浮,有的说会沉,还有的说大的沉,小的浮。王老师神秘地一笑:“是不是这样呢?”于是我们动手把胡萝卜放入水中,大的胡萝卜浮起来。小的沉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3.
老师给我们出过一道问题:你手里有六只苹果,如何使它们换来最大的报酬?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把它们卖掉,有人立即反对:卖掉能值几个钱?有的人说:把它做成苹果罐头,不过好像太少啦!有的回答:把它种在地里,几年后就会有新的收获。老师听了我们的回答后笑着说:其实,答案非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5.
散发香味     
2011年辽宁省高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向他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听说有件好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孔子回答子路说:先得请教有经验的父兄,然后行事。但对冉术却这样回答:听到后可马上去做!后来,孔子回答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问时说:“冉求作事顾虑多,我有意鼓励他勇敢;子路勇敢但轻率,我有意叫他慎重。”孔子了解学生思想性格上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是发人深省的。拿学生性格来说:有的爽朗大方,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倔强固执,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勤俭朴实……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7.
在给幼儿上看图讲述课《分苹果》时,我问幼儿:“小红把最大的苹果分给奶奶吃,奶奶怎么说?”有的回答:“奶奶说,小红真乖,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有的讲:“奶奶会说,乖孩子,自己吃吧,吃了好长大长胖。”还有的说:“奶奶说,小红真乖,说着就把苹果放回了盘子里。”没有一个幼儿说“奶奶高兴地吃了起来”。我又问:“你们在家吃苹果的时侯,是怎么分的?”有的说:“爸爸妈妈吃小的、虫虫咬过的,我吃最大的、最红的。”有的还说:“我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待会儿还给我吃。”我猛然醒悟了,是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景不是比比皆是吗?“习惯成自然”,难怪孩子幼稚的心灵中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爸爸妈妈应该吃小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听了两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课例,对"什么是科学结论"颇有感触,与诸位同仁共商。课例一:教师出示两盆液体,分别把马铃薯放进去,结果出现了一沉一浮的现象。学生惊奇万分,老师随机引出了一个问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此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是盐水。"不少学生也纷纷  相似文献   

9.
听话的鸡蛋     
小猴最喜欢山羊老师上课。今天,山羊老师拿出两个相同的、装着清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鸡蛋,对大家说“:这只鸡蛋只听我的话,我让它沉它就沉,让它浮它就浮。你们相信吗?”“不相信。”大家摇头。“那我今天就来演示给你们看一看。”山羊老师微笑着扫视了大家一眼,转过头对鸡蛋说“:鸡蛋呀鸡蛋,你听好了,给我老老实实浮在水面上,否则,我把你煮了吃掉!”他把鸡蛋往水杯里轻轻一放,水面一阵晃动,鸡蛋竟像一只乒乓球似的浮在水面上了。接着,山羊老师又掏出一只鸡蛋“,这只鸡蛋是沉还是浮呢?”“浮!”学生们回答。“沉!”小猴说…  相似文献   

10.
上实验课时,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学生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说:“这是假的。”有个学生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  相似文献   

11.
金苹果     
10年前,我们当地一所学校办了一个经济管理班。我拿了一个苹果走进教室说:“这个苹果价值3角钱,谁能用智慧为它增值,将它以30元卖出?”“哄”地一声,台下笑了。我听见学生们在说:“不就是一个普通苹果吗?”“难道这个苹果是吸油长大的?”“难道靠行骗来增值?”我将苹果端端正正地放下,指着  相似文献   

12.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  相似文献   

13.
在“水的浮力”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儿童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 师:(将带小钩的形状大小一样的小铁块、小胶块、塑料块、小木块依次放入水槽中的水里)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 生:塑料块和小木块浮在水上,胶木块和小铁块沉到水底了。 师:有的沉,有的浮。(沉思状)这种  相似文献   

14.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小学一年级教室的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回答踊跃,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月饼,有的说是苹果。答案颇多,五花八门。后来他又在初中三年级教室的黑板上画了同样一个圆圈问:这是什么?几乎异口同声说:到一定点的距离为一定长的点的轨迹。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我们的学校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在中学几何里有一个例证:过一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去实验,来获取更多的材料.经过收集、整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由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 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只停留在好玩、好奇的水平上,老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寻常的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导入时,我让学生把石头、木块、泡沫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然后问:"什么样的物体会沉?什么样的物体会浮?"学生答:"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我拿出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放到天平上称,泡沫块重,铁钉轻.让学生放入水中,看到泡沫浮、铁钉沉.学生自己把刚得出的结论否定了,由此设下悬念:到底什么样的物体沉?什么样的物体浮呢?这样就把学生内在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便主动设计起实验进行研究,也就是进入了新课学习.因此,调动学生好奇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要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我的弟弟     
有一次,弟弟正在玩积木。爸爸拿了五块积木排在一起,问他:“五块积木拿开两块,还剩几块?”弟弟连想都没想就说:“不知道!不知道!”爸爸马上改变说法:“我有五个苹果,给姐姐三个,剩下的给你,你有几个苹果?”这下弟弟可沉不住气了,很不高兴地  相似文献   

17.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 “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冀人版《沉和浮》一课时,让各组学生把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放入水中,观察汇报现象,有的学生说木块和小纸片浮,石头和铁盖沉;有的学生说小纸片和石头沉,木块和铁盖浮。问题出现了,于是就有同学自然地提出疑问:小纸片和铁盖究竟是沉还是浮呢?教师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再进而逐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从一个典型案例看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活动尚处于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新的过渡阶段,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请看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①中班科学活动:蔬果的沉浮师:这里有很多蔬菜水果,有什么呢?众幼:(七嘴八舌)西红柿、香蕉、苹果、土豆、葡萄……师:现在老师让小朋友动动脑筋,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是沉的,还是浮的?猜猜看。幼:会沉下去;会浮起来;沉下去……师:先猜猜,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沉还是浮?看,这里缸的下面;如果觉得是浮起来的,就贴到大鱼缸的水面上。(小…  相似文献   

20.
我教小学一年级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叫小于的男学生,人很聪明,学习成绩好,可是有一天放学路过水果店时,他趁售货员不留意偷了一个苹果。我知道后十分着急,心想:这是一个危险的苗头,必须及时对小于进行教育。我找到小于问他:“为什么要偷人家的苹果?”他瞪大了眼睛,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说:“我不是偷呀,水果店的阿姨很忙,我拿他一个苹果,试试她会不会知道?”这是真的吗?仔细分析一下,也不无道理。这孩子家里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