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党中央、国务院自2003年起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计划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将结合江西省婺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奚海燕 《林区教学》2009,(6):108-109
介绍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情况,并以双城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丈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进行试点。例如,2006年,中央对试点县甘肃会宁参加的农民每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和探索。文章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解决整体落后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矛盾为动力,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关系人;给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路径选择;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文粗略的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以及在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议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患病后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但与此同时,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并提出建议,对促进整个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发现了缺失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独到的见解,对于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通过3年多的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金筹集难度大、管理人员及技术力量薄弱、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如何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度,是提高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农村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增加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二是建立规范的筹资机制,合理确定人均筹资水平;三是建立大病统筹和个人门诊账户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约束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能够阐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试点的目标和要求、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医疗管理能力建设要求、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目标,但是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中,我们却必须要首先解决诸如属性不明确、目标定位模糊、宣传推动成本高、难度大、农民健康保健及风险共担意识淡薄、医疗机构行政管理能力较弱、对医患双方道德水准的担忧、立法工作滞后、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低、筹资机制缺乏可操作性、政府责任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制约。否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将会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1.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把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河南省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顺利实施。通过建立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等措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安庆市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然而安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缓慢,覆盖面窄,管理层次低,待遇水平低,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其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和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强化基金管理,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家庭成员的互助共济,防止新农保制度的逆向选择;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经办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3.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应由贫困性社会救助、灾害性社会救助、疾病性社会救助和互助性社会救助四个方面构成。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单项救助工作;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建立资源供给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陈斌 《安顺学院学报》2020,(1):18-23,79
工业化背景下的乡村学校教育,其制度性缺陷的本质主要表征为或忽视或边缘化村落社会的作用。实质上,村落社会是助推乡村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我国,并不缺乏村落社会与乡村教育相互成就的成功案例。文章以号营村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为例,在概述屯堡村社教育基本内涵及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彰显村落社会与乡村学校教育相互成就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下,打破城乡二元僵局,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在保持与发挥城乡教育区域性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城乡教育互动联结、相互帮扶、相互作用、消解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动态进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为教育公平理论、系统论与控制论、共同体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具有区别于城乡教育均衡和统筹城乡教育的独特性与阶段性。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特征为城乡教育目标共识、城乡教育观念互通、城乡教育地位互认、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责任共担、城乡教育优势互补、城乡教育困难互助和城乡教育活动共同参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展可划分为自发型阶段、政府干预型阶段、高度自主型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是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构成的,可用以量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监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并评价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东北地区农村养老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论证了互助养老模式是东北农村地区养老的有效出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作为解决农村地区养老困境的思路新方向,在补空心、补短板、破除困境三个方面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独特优势,从非政府组织建设、资金渠道、制度化演进等层面为破除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现存困境,提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合—分—合"的历史过程。由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一步步走向"合"的过程,体现了毛泽东对农村通过集体之路迈向现代化的思考与努力;改革开放后各地逐渐抛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由"合"走向"分"的过程,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农村现代化道路的进一步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由"分"带来的农民"原子化"状态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得走向新形势下的"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有一种商业化的倾向,这种倾向集中反映在对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农信社改革的争论上。这忽视了单纯商业化改革中国农村金融的种种弊端,是值得商榷的。中国的农村金融必须坚持合作制,不过这种合作与以往政府为主的合作制度相比,是要真正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互助。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各级党组织打破城乡区域界线,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使城乡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努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芳 《天中学刊》2014,(4):58-60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互助养老在观念、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适合农村老人需求,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可行选择。结构松散,资金受限,缺少法律规范和政府引导支持,导致互助养老存在着不稳定性。为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质量,促进农村互助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强化互助养老的制度设计,加大互助养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拓多元筹资渠道,增强资金效用;加快法规建设,促进互助养老的规范化;完善农村互助养老的政策保障服务建设,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