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关涉许多基本问题。其中,“建构立场”与“建构目标”是事关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出发点与归宿点的重要问题,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意义。文章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根本价值立场。建构比较完备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新闻学视野中的数字新闻时代)新闻学知识体系,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学术目标。为新闻教育、新闻教学、科研实践服务,为新闻实践活动服务,为新兴环境中的新闻业发展服务,以新闻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2.
形塑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新闻业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新时代创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恰当历史起点.这一新闻传统涉及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道德伦理、组织建制、操作实践等丰富内容,形态完备,蕴涵深厚,理应提升到“新闻文化”的高度加以把握.本文认为,在既有的延安新闻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引入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从人类文明和新闻文化的高度来观照这段历史遗产,有助于打开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意识,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提供基础知识,乃至为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某种“元理论”.  相似文献   

3.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闻实践亟需发展新闻学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敏 《现代传播》2006,(4):40-42
中国发展新闻实践呼唤发展新闻学的建构。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应该具有发展的、开放的视野,应该以中国新闻具体实践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全球化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跨文化传播等多重语境下研究和推进。中国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贴近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新闻事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论证方法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研究原创文章,并从媒介转型、新闻从业者研究、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作为公民与用户的受众、新闻基础理论研究、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以及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等八个话题对相关文献加以回顾。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围绕新闻行业生态变革的重要研究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亮眼的研究是以新的理论视角观照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实践;二是对中国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受众的不少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学取向,阶层特征、群体分化、角色冲突以及管辖权成为主要的概念切入点;三是新闻理论研究兼顾对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与新兴新闻实践及其理论化现状的引介;四是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6.
站在新闻学本体论的高度,在世界新闻实践的平台上来审视中国新闻学时不难发现,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大多徘徊在新闻学的外围或边缘,主要表现在:中国新闻学在实践与人学上的双重无意识。当代中国新闻学,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学科体系,其建构视域多是局限在事  相似文献   

7.
走入黄昏的中国新闻学——30年中国新闻学的回望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研究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活动及其规律,离开这一学科内核而出现的核心偏差、本位模糊和迷途不返,必然导致新闻学在它基本范畴的力量中失去信赖.因此,新闻学的研究必须回到它的内核,接近鲜活的新闻活动实践,观照学科的整体视野,以此对中国新闻学的研究进行改良与提升.然而,倘若新闻学只是把它的场域模糊化或扩大化,那么,它将无法提供给这个学科以足够多的思想与智慧之源,走入无奈的黄昏将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厄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科学、准确、灵活地把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革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科学范畴,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促成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的产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一书以全球性网络新闻为背景 ,以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研究为主线 ,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整合。作者以全新的资料、专业学者的笔触、创见性的阐述 ,丰富了新闻传播研究的内涵 ,充实了新闻学研究中的这一新领域。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石 《东南传播》2010,(3):86-88
目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多为"新闻学概论"或"新闻理论",实际上新闻学概论并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本文通过辨析本领域内的部分教材,试图对"新闻学概论"课程与"新闻理论"学科作出合理区别。在实践教学中,新闻学概论与新闻理论应当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新闻学学科的全景式了解,又是对新闻理论学科地位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胡钰 《青年记者》2022,(19):78-79
在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中,要坚持“立足中国土,回到马克思,把握新技术,放眼全世界”的理念,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性原理,抓住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经验,考量全球新闻传播实践的情况,形成学理性的理论框架,既解释与指导中国新闻实践,又能为世界新闻实践提供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戈公振是新闻事业的卓然实践者和新闻学研究大家。他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出发。坚持以“自由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价值取向,倡导新闻自由,把西方的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当时最高水平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第一个从平民角度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报刊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盛芳 《新闻前哨》2024,(5):15-18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新闻理论教学充满魅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是当前新闻学教育改革不可绕过的话题。目前,新闻理论教学仍然面临“新闻无学”、理论与实践对接上的部分失效、新闻理论本土语境失焦等困境,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院校的新闻理论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变革:在新技术带来的消解中坚守核心价值、增强适用性与针对性、在交叉与融合中重构与强化,着眼于中国新闻传播的特点,与时俱进,以包容与开放增强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4.
宛月琴  曾灿 《今传媒》2009,(10):8-10
郑保卫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中国新闻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教育、传媒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内容,从狭义来说,是专指新闻理论,即理论新闻学。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原理等)、应用新闻学(对新闻实践和新闻业务的研究)和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术发展史,著名新闻界人物志等)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闻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是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的需要,是适应新闻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需要。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富滋养,以国内外新闻学、传播学等理论成果为有益补充,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本质与作用、制度与控制、内容与导向、手段与功能、对象与需求、艺术与效果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内涵,构成了逻辑严密、自成一体、开放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雷跃捷  王娜 《新闻战线》2022,(11):10-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时代篇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创新提供了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守正创新擘画了科学蓝图。  相似文献   

19.
走通识教育与学术相结合之路的"威斯康星模式",虽然没有像"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资金"的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形态以及新闻学理论引进中,找到受"威斯康星模式"影响的一鳞半爪。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而我国早期新闻理论家在消化、吸收作为新闻学核心理论的"新闻价值标准说"的过程中,受到把新闻学定位于社会科学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为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