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篇文章无论语言多么美 ,材料多么恰当 ,表现手法和结构多么完善 ,如果在审题和立意上出问题 ,那就会前功尽弃 ,一败涂地。  作文是一种语言训练 ,又是一种思维训练。在审题、立意、语言、选材和结构五个环节中 ,审题、立意尤为重要。审题时如果思维发生了错误的导向 ,那么写出的文章自然会“文不对题”。审题思路顺 ,方法对 ,是立意新颖的前提 ,立意是审题的必然结果。要想立意新 ,必须审题清。  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地审题立意 ,写出确切适合主题的文章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  抓关键词语…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认识与思想,语言与思维的综合反映,而思维能力在其间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应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如何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呢?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效果很好。一、在审题立意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心理学原理可知,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善于挖掘问题,善于透过现象抓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关键问题,从中揭示出事物的内蕴。然而,小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往往被一些表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写作能力明确表述为“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这对高中生的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作文程序化训练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缺少精准解读材料的意识和能力,经常困惑地切题,思路飘忽地写着文体紊乱的文章。笔者认为,教师要灌输给学生一种简便有效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帮助他们有程序地进行审题立意,完成作文审题的“分解动作”。  相似文献   

4.
<正>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作文指导时,我注意进行思维训练,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作文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指向的思维流动的过程,思维是否畅通,语言能否准确地表达思想,都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初中学生受着认识和知识的限制,常常会出现思路不畅、词不达意等情况。研究他们写作的思维活动,分析他们的写作过程,有助于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克服作文中的障碍,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学生作文主要具有哪些特性呢? 限制性。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系属练习,势不能不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异。”什么是“实际作文”呢?叶老先生说:“我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新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作。”显然,这“实际作文”一般指的是成人作文,是自由创作,而不是学生作文,学生作文是一种训练,有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其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于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以为审题立意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良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契机。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有哪些要求呢?鲜明,准确,深刻,而且要新颖。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给材料作文蕴含的信息丰富,立意角度较多。但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抓不住关键信息,思维受阻,立意角度单一或偏题现象突出。课堂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8.
材料作文是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议论文训练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走进一个“低谷”,即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其一般写法,但写出来的文章却是两条筋;内容单薄,思路单一,思域狭窄,不是浮光掠影,就是简陋寒碜,优秀习作是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作文指导与评讲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对于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练习的“低谷”,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86):31-32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多种多样,文章重点谈谈联想与想象法在材料作文中的独特作用,举例分析这种方法在实际审题立意中的运用,并归纳出联想与想象立意法的几种类型,以及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象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养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作文构思训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文章阐述了在作文构思训练中通过多角度立意、反向立意培养辩证思维,通过“画面组合”法、“一线串珠”法“、虚实结合”法培养创造思维,通过构造段落来培养逻辑思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说是能否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但同时又是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个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几种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在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上不被材料中的“浮云”遮住望眼,成功打开审题立意这道关键之门.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9)
教学目标:1.让学生总结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训练学生快速审题立意、展开思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准确立意,迅速展开思路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萍 《教学随笔》2013,(12):107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中,重点在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作文写作功底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快速审题立意是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是文章思想定位的重要步骤,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本文根据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举例讨论如何利用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借助联想快速审题立意。  相似文献   

14.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有科学有序的思维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审题立意能力.“顺向思维”五步可保审题立意不偏,“逆向思维”六步可提升审题立意品质,“整合思维”可化融出新.三种思维代表着不同层次的思维品质,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无优劣之别.在考场上,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场与思维来写.  相似文献   

15.
孟改琴 《甘肃教育》2011,(16):80-80
从材料到立意是材料作文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它主要考察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一步是材料作文的首要环节,也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为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训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可以分解成三个步骤来进行:即解读材料、探究内涵、明确立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小学生作文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以畅通的思路从不同的内容、形式、立意、角度去思考,使之写出“构思巧、立意高、思路新、内容好、生动形象”的文章。方法有: 一、注意逻辑思维训练,为求异思维训练奠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和语言为刺激物,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创造客观情境——激疑;引导发现和提出问题——生疑: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解疑;学会解决思维  相似文献   

17.
从我县农村中学生作文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喜欢盲目借助过去的经验、固定的方法。其结果思路受阻、思维单一,他们的作文往往存在着对标题的辨识能力和审处能力较差、立意不高、千篇一律的毛病。这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维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它是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等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8.
新材料作文对话题、角度、题目没有限制,作为一种题意作文,它对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有重要的价值。从分析学生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一、强化审题立意训练,写扣题文“审题”和“立意”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重点,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不可不慎之又慎: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至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义。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小故…  相似文献   

20.
王树江 《现代语文》2014,(4):159-160
高考作文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而议论文最能测验出这两项考试要点,因此议论文就成为高考考生最常写的也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近年来高考的作文考试逐渐趋向于材料作文,因为它不仅要考写作能力,还考理解能力和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经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最大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审题立意能力不强,常出现审偏题、审跑题的现象。尽管现在有很多资料都谈到了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如“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等,但是学生用起来还是不够顺手。主要问题是这些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对材料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探索一套实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模式。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学生要想快速审好题,立好意,遵循以下的途径,可以使审题立意准确。现在以一则材料为分析对象,具体谈谈如何快速审题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