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学心理学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其观点和理论反映的是西方的文化价值,具有浓厚西方文化的色彩。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样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由于人类文化的各异性和特殊性,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随之而来。本土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方法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就必须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
吕慧玲  黄晓娟 《科教文汇》2008,(24):236-236
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问题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也是发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宜的心理咨询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工具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侯小花 《科教文汇》2011,(12):165-166
本文从本土化视角出发,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存在三大误区,即不重视理论与其应用对象的文化适配性;不重视心理咨询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的本土化;不善于从咨询效果的不足中寻找出路。继而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咨询理论、咨询操作程序与办法,以及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制度,严格心理咨询人员的准入条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心理健康观逐渐摆脱的单线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持,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理论模式。文化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兴起,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的融合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健康观念。由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其心理健康观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与时代相符合的大前提下,融汇当代心理健康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里健康观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玉明 《科教文汇》2009,(3):222-222,227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心理健康观逐渐摆脱的单线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持,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理论模式。文化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兴起,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的融合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健康观念。由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其心理健康观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与时代相符合的大前提下,融汇当代心理健康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里健康观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强调咨询师应严守“价值中立”,以华生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则强调“价值参与”,价值中立或价值参与是心理咨询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价值中立和价值参与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心理咨询中要注意将价值问题与本土化、个体的特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明  苏国红 《大众科技》2009,(4):200-201
在对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容互补性是二者结合的客观依据,二者结合是企业文化本土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创新,归纳了目前二者结合的措施,对二者进一步的融合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蕊  姜荧荧 《科教文汇》2010,(16):170-171
兴起于20世纪的家庭治疗,在今天已成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第四势力”,这与后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是分不开的,这对于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在介绍了家庭治疗和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后,从后现代心理学对家庭治疗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就此分析对未来家庭治疗和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家庭治疗的本土化研究是促进该领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22)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哺育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因此,吸收与弘扬中国儒家经典及其他传统文化是学习建党学说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中庸思想"、"大同思想"和群体意识等思想分别对我们的建党学说产生重大影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党学说之间的关系,结合高职院校课程知识,对于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党员培养工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两个文化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文章从融入方式、融入内容、融入路径、融入保障等方面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政策的文化价值观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哲学里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为人类生态文明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文化价值观上的理论支撑。节能减排政策所构建的自然生态文明能够服务于人类,其核心文化价值观应该与儒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郑海文 《科教文汇》2014,(19):139-139
通过郭思为其父整理的《林泉高致》为基础资料来分析郭熙的《早春图》儒道思想结合的特点。并进一步指出郭熙的《早春图》中儒道思想是平分秋色的,像是骨骼和血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发展到隋唐阶段,其中心议题是心性论。面对佛、道思想的挑战,隋末大儒王通积极弘扬儒家的内圣心性思想。他认为"道难进"是因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需要"穷理尽性"、"以性制情"来"正心复性",同时他提出"诚、静、恭、诫"等一系列心性修养工夫也是达道的必要手段。他建立的心性论体系,为儒家心性修养在新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后世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思想的发展很多启发性创见。  相似文献   

14.
曾霞 《科教文汇》2021,(13):166-167
大学生心理疏导是在遵循大学生心理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以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通过平时的思政课或是课堂教学的渗透,关注和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心理疏导内容、人文素质、深入程度、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网络平台更新知识、优化心理疏导方法、促进人文关怀和实施队伍的有机整合等方面促进心理疏导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波  刘伟 《情报科学》2004,22(2):196-199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从在线心理咨询网站、在线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三个方面分析了在线心理咨询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日益为当代人所接受的同时,其疗效也就成为了从业者研究的热点,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流派已近百种,但真正意义上能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却少之又少,其原因是疗法的着眼点仅仅是意识层面。当意识层面受到"价值条件化"的作用后,人们的思维完全进入了自动化的加工过程,来访者有时能够意识到观念的错误但却无法改变它们。本文从模式转换的角度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效,力图使心理咨询与治疗更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王青 《科教文汇》2013,(25):179-179,184
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新的模式。本文阐述了当代高校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