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和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建构主义为理解学习和学习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把建构主义学说融于数学教学中,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刘艳 《考试周刊》2012,(84):81-8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到新知识中去,这样易于保持新知识,使学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从“灌输式”到“启发式”再到“引探式”,都是从教师角度去进行研究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理应服从于学生的学,单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研究,难免失之偏颇。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小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是如何进行自我建构的,进而研究教师实施“建构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学习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赵瑛 《电大理工》2009,(2):71-72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某些现实原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会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认知过程得到优化。本文从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作出一定的研究。通过导数的教学设计说明在建构主义观点下如何去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架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善于抓住参与时机,将数学课堂教学蕴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数学变得更亲、更近,从而展现出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刘素丽 《考试周刊》2007,(42):34-3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大学教学教师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进行实验教学,为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提供建构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操作,实验探索,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建构意义下的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 ,其中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者所极力提倡的 .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 ,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这在进入“学习化社会”的今天 ,意义尤其重大 .1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有不同于成人的数学世界 .数学知识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 ,而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 ,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的 .也就是说 ,学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老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 ,他们要用自己现存的知识去过滤和…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强调: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树立学生主体观念,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暴露数学思维过程,重视数学实验活动;实施分层数学教学,力求学生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教师充当实现建构意义的倡导者和帮助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梳理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教师在进行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常常存在着两个困难:教育观念转变的困难和教学活动中具体操作的困难。数学教师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首先应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从根本上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其次应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使自己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或制作课件。下面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例来说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生的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经验为主,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将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是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应该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充分交流。因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而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而获取丰富、多元的个性化体验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建构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世界教坛上,一种叫做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教学模式悄然兴起。建构主义是对学习活动本质的认识论分析,它认为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面的故事可以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建构主义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数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现实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教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只有从原有经验、原有认识中逐步抽象,才能概括出数学的形式化定义。对于概念教学而言,学生新知的建立,必须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和体验,而后才能形成建构。新课程对数学概念教学也提出了要求,要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基于这样的课改新理念,数学概念建构的过程化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从感知体验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完整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数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现实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借鉴当今世界各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的同时,吸纳了认知心理和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为重要的理论支撑,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它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作为教学基本过程等。《数学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施的导向和依据,探讨、应用这些理念来指导构建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