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列级数sum from k=1 to n(km+1)(m=0,1,2,…),是最基本的级数,在高中数学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多,但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数表的角度介绍了级数sum from k=1 to n(km+1)(m=0,1,2,…)的另一求法.  相似文献   

2.
含(-1)~n的数列求和问题是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载体,在近几年的高考题和仿真题中频繁出现.本文对这类问题常见的几种考法进行了归纳,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3.
“1”是实数的单位,在解题中,若巧妙地将“1”逆代为其他式子,化简为繁,有时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从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求和等方面,浅谈“1”的逆代技巧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是实数的单位,在解题中,若巧妙地将“1”逆代为其他式子,化简为繁,有时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从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求和等方面,浅谈“1”的逆代技巧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文献 [1 ]中解析求和公式 :∑ni=1imai=an∑mi=0(-1 ) iCimnm-iβi+ (-1 ) m+1βm,m =0 ,1 ,2 ,… ,利用TurboC语言 ,给出了原公式与解析求和公式及其系数的实用程序 ,解决了实际计算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同时验证了解析求和公式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6.
由一道高考题引出对形如"1/n~2"类数列放缩的5点思考.通过这5点的思考,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放缩,学会选用合适的形式进行放缩,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7.
1.拆项分组法 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多项,然后重新分组,将一般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分组求和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通项变形.  相似文献   

8.
姚静波 《数学教学研究》2007,(5):42-42,F0003
数列的求和问题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本文给出三种求数列{n^2}的前n项和的方法,并对数列求和的一般解法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1.分组求和法 例1已知数列{an}满足 an=1+1/2+1/2^2…+1/2^n-1+4n-2,求Sn.  相似文献   

10.
柯嘉 《中学教研》2003,(10):25-28
在各类竞赛及历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形如{a_nb_n},{a_ia_i+1...a_i+n-1}和{1/a_ia_i+1...a_i+n-1}的数列及其可以归为这3类数列的求和问题与相关问题,其中{a_i}是一个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_i}是一个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本文旨在给出这3类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这些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定理1 设{a_n}是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_n}是以q(≠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那么  相似文献   

11.
文[1]介绍了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方法——abel求和法,读后颇有启发.abel求和公式结构优美,不仅在数列求和中能显奇效,而且国内外许多数学竞赛问题的背景也均与它有关,合理地运用abel求和公式往往能简洁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abel求和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排列组合在数学知识板块中,一直与概率的知识紧密联系,是解决概率问题常用的手段.其实排列组合知识的运用不仅仅如此狭隘,它在类似(1i+2i…+ni)求和的问题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本文将通过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对(1i+2i…+ni)的问题进行求解,以扩大排列组合知识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瞿萌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19(3):89-91,91,92
利用Fourier级数方法研究了一些无穷级数^∞∑n-1 1/1+n^2 ^∞∑n-1(-1)^n/2n-1,^∞∑n-11/(2n-1)^2,^∞∑n-11/n^2等的求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例说明,逆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逆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在解题中的几个应用,供读者参考。 1 用于证明不等式 例1 设任意实数x、y满足|x|<1,|y|<1。求证: 1(1-x~2) 1/(1-y~2)≥2/(1-xy)。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一则故事说,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要孩子们计算出1 2 … 99 100的和,正当诸儿苦苦逐个数相加的时候,年仅十岁的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Able定理,建立了∑n,i=1 aibi1({ai},{bi}分别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相似文献   

18.
<正>数列求和的方法比较多,而利用导数求数列的和可谓是独辟蹊径.采用此种求和方法,不仅可以求出一类常见数列的和,而且还能求出一些看似无法求出的数列的和,给人一种技高一筹的美感.一、巧妙利用多项式的导数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有f(x)=x+x2+n+1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阶段经常遇见以下数列求和问题 :(1) 1+2 0 +30 0 +… +n× 10 n-1;(2 ) 1+3× 2 +5 × 2 2 +7× 2 3 +… +(2n- 1) ·2 n-1.上述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 {a +(n- 1)d}和等比数列 {bqn-1}相应的项相乘而得到的混合数列 { [a+(n - 1)d]·bqn-1} ,通常采用“错位相减法”进行计算 .为了加强对其解题思路的理解 ,有必要进行一般性探讨 .因为数列通项un=[a+(n - 1)d]·bqn-1=[ab+(n - 1)bd]qn-1,为简单起见 ,不妨设此混合数列为a1,a2 q,a3 q2 ,… ,anqn-1,其中an-an-1=d(n>1) ,那么上述求和…  相似文献   

20.
对一类数列和sum k=1 to n K、sum k=1 to n(K~2) sum k=1 to n K(K~3)及sum k=1 to n (K(2K-1))、sum k=1 to n((2K-1)~2)、sum k=1 to n ((2K-1)~3)试用求面积的方法给出其公式。这种方法还可推广至更高次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