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红红 《学周刊C版》2020,(12):164-16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笔者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就如何更好地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了系统化的研究,希望能提升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具体表现在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模式有密切关系。如何结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真正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发展着想,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专心、愉快地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和锻炼的习惯,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本人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一些适合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以篮球教学为例,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进行体育锻炼,教师需要把握教材与学情,联系生活实际,精选手段,优选课程资源,精设体育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一、立足教材,引入趣味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学科中使用以后,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体育课模块教学,它的教学宗旨在于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倡导的一种模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有一个健全和健康的体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时间还不是太久,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在实行中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针对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我们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重视学生体能要求和体育成绩,新课程中的体育教学倡导“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贯穿了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应遵循“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熊本霞 《成才之路》2010,(18):I0009-I0009
体育与健康教师,肩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该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校场地练习为中心。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教育。体育教学是具体的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具体培养,是个性化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体育与健康的改革中,要求能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进一步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定向运动等新兴项目被引入到初中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改进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定向运动引入体育教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后,专业已定了向,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客观地向学生的身体提出许多要求,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职业实用性与健康课程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能更好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终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有特殊的内涵,它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进而完成五大领域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应用信息技术呢?一、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体育与健康学习…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是根据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参与和组织学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更自觉、更主动;学习过程更优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教学观念的开放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取决于学校体育观念的开放。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锻炼、学会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导致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积极投身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呈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能有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特点正是由于过去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有9年多的时间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三条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是值得全体教师进一步关注的:其一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其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其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课程改革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论新课标下体育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意志、习惯等素质进行评价,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个人努力程度的评定.通过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改进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