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新构想。这一构想的内涵由社会主义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应允许部分先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共富三个命题所构成。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生产力特征、制度特征和政策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一、“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提出 在经济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从战略上考虑,必须分步实施,逐步实现。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指出:“短期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要一起富,一步富是不可能的。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的新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其共同富裕观的核心内容,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社会分配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社会各阶层都对这一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这一问题自然也成了军校学员关注的热点和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的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难点之一.部分学员尤其对两极分化有所担心,对共同富裕能否实现心存疑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引导学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分配问题,认识“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我主要讲了以下几点.一、由“先富”逐步达到“共富”,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其中关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理论研究如何由部分先富进而达到共同富裕,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布署。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遵循这一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行向东部地区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从 1 979年起,先后批准成立了 4个经济特区,1 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 5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在东部沿海逐渐形成条带状的开放地带,以开放促进开发,从而形成我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点,有力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开发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即市场化的发展紧…  相似文献   

6.
白付伟 《天中学刊》1998,13(3):12-1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并提出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合理构想。这表明:共同富裕是中区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相吻合的。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同步富裕。从目前国家的整体状况来看,虽然各地区、各部门、各部类都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设计中,其自身就有两个防止两报分化的“免疫密码”:一个是“筑堤引流”,一个是“辐射共富”。读解邓小平的两个“免疫密码”,有利于消除人们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疑惑和恐惧。不断健全和完善两个“免疫密码”,即使是在社会发展的未来不对先富阶层动“外科手术”,中国也不会出现两报分化。  相似文献   

9.
近期部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的人甚至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共富的思想过时了甚至失误了。笔者认为,邓的这一思想并没过时,仍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导思想。目前的部分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现实的原因,与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共富”的思想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十分丰富.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以东部地区为先导,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东西轮动的"两个大局"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理论依据,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三农”问题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涵盖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他在对待农村改革问题上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看,不强制,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被邓小平放在战略地位考虑,提出了“两个飞跃”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鼓励先富,扶持先富,引导先富,促进共富,避免两极分化;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判断一切改革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并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中“两个大局”的思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涵盖了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辩证统一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统一和“先富”与“共富”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先富共富论”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内容入手,揭示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四大显著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是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国内走向国际;四是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社会运动规律性与目的性、手段与目的、公平与效率、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先富与共富等六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重温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刘双月,王冬桦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是正确认识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通过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创立了让一部分地区、单位、个人先富、先富带后富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伯正确的收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发展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内容包括战略转移理论和波浪式前进思维.战略转移理论即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之后,工作重点要适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发展生产力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波浪式前进思维是指发展经济要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先富带后富,先富地区支援和引导后富地区.这两种观点充分体现并且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的呼唤,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早在解放初期,邓小平对科学…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群众奋斗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建国以来我们有过重大的失误。是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胆识,明确提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后富赶先富,共同求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构思,是邓小平同志分配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强国富民,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