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学中的理性美与艺术美是教学美的两翼。教学中的理性美有特定的内涵,表现为探究美、互动美、启发美、逻辑美等形式,具有陶冶性情、启智生慧、诱发理趣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六朝论体文,是其时理性精神的产物,但在理性中又涵泳着诗性。其"理"以审美化的方式存在,是思、情与诗的结合。理感为六朝论体文运思之起点;理趣为其审美特征,具有意趣之美,兴味之美,气势之美;理致为其审美表现。六朝论体文中的"理"是超越于理性而又融合了情韵的审美形态,是一种审美化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理性、高尚的情操,正直无私的灵魂和优秀的品格,是一种崇高的心灵美、人格美。作为人类灵魂塑造者的人民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锻造这样一种崇高的心灵美、人格美。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专业知识、专业意志、专业情操在专业行动中的游戏,被理性所规定.理论理性规定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求真性;实践理性规定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向善性;创造理性规定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至美性.三种理性的共同作用让专业知识、专业意志、专业情操在专业行动的基础上得以互动游戏,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存在者而显现,为自身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Antelope  Leffis 《音乐世界》2007,(21):112-113
女性的美千姿百态——纤细优雅的她,宛如莲花;妩媚高挑的她,动若脱兔;珠圆玉润的她,俏皮可人……每一个"她"都独具个人魅力,而专注呈现自我个性的 Levi’s~也倾情推出了 Levi’s~Ladies 系列,让"她"每一面都突显惊艳的美!  相似文献   

6.
教师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美好人格精神的显现,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统一、静态与动态统一、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美。教师美由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构成,其中,道德美是教师内在美的基础、智慧美是教师内在美的核心、劳动美是教师内在美的本质;语言美、姿态美、服饰美则属于教师的外在美。教师美具有丰富多样性、超越功利性和教育感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之美     
梁安福 《甘肃教育》2007,(11S):52-52
说起美,人们常想到的是绘画、雕塑、山水风光等,这些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感受到的美:另一种美则是必须通过人的感官反映到意识中去,而这些信息必须经过理性加工才能感觉到它的美。而物理学之美体现的就是这后一种理性美,概括来讲物理学具有以下几种美。  相似文献   

8.
吴纯 《文教资料》2014,(29):49-50
“一”是宋词中极其普通的字眼。本文即探究被我们忽视的“一”在宋词中的妙用,主要表现在衬托婉约词的音节美、纤细美、柔情美;强化词中的豪放感情。另外当“一”与“一”连用描写景物,可以强化抒情力度;“一”与“百”、“千”、“万”连用时则在对比中强化情感、扩大境界。  相似文献   

9.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该文探讨了女主人公驹子的爱情,岛村和叶子的镜子功用以及川端的创作方法。作者认为,川端先生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日本美的纤细而哀婉的下层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美学思想发展到第三阶段时,可以说是美学在古罗马美学中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更是深深的影响着后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的探究。普洛丁的美学思想虽然具有神学性,即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神性,但他是继贺拉斯在美在适宜,和朗古弩斯的崇高可以说是灵魂伟大的反映的总体性的美的概括之后,将美分为此岸的美和彼岸的美的第一人。而此岸的美的理性之美,即事业,行为,学问,品德的理想美,发展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美学,布凡洛理性的真唯美的前提,和狄德罗的见到的美。最后普洛丁的彼岸世界,即神明的美,最高理性的美。虽然普洛丁把尘世的一切美,全部导入来自神明理性本质所产生的理念形式,把美学走向了神圣性,但不能否认它的功绩,即把美分为感性之美和理性之美,这对我们的美学理论研究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休谟把美视为主观性的存在,艺术美不过是鉴赏者心中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艺术美的存在与艺术品本身又存在密切联系,对于规则的应用,对于自然的表述,对于材料的整合,对于创作者内心感受的物化都能够影响到鉴赏者的情感。鉴赏力有精致与粗俗之分,蕴涵于艺术品中一般性的美能不能被体验,与鉴赏者的气质和主观意向有关。  相似文献   

13.
意象、空灵、神韵是樊忠慰组诗《都是为着爱》的审美特征.樊诗运用书写灵魂的手段和方法,以情感代替逻辑,以变异代替常规,以"神似"代替了"形似",创造了意象美、神韵美、空灵美的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美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还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莎翁出于需要与社会上、中、下层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触,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刻而独特的观察,以他所熟悉的现象入诗,流露出朴实的意象美;莎士比亚面对现实的种种弊端,执着地追求他的理想:真、善、美三者完美的和谐统一,流露出真挚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和个人原因,辛弃疾仕宦期的词作表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孤独心境、恨世言愁情绪和思退心态。这四方面各成体系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复杂的思想内容,典型地反映了辛稼轩的遭遇和心绪,深刻地揭示出辛稼轩内心悲剧性情感,集中反映了辛词的悲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作品,读者从中透视出的不单是人性美、人情美的书写,还有作者心灵深处内隐的困惑和矛盾。从古朴自然的湘西走入大都会后,作者便产生了一种难融于都市的精神苦闷,而解脱这种精神苦闷的最佳方式就是回归故园。然而此时的故乡早已无法承载作者过重的心中理想,他试图寻找都市与乡村的完美契合点。但人类历史发展本身就存在的历史发展与道德进步之间的二律背反现象注定了他寻找的无望,也注定了他无法从困惑和矛盾中走出。  相似文献   

18.
自调为“乡下人”的现代作家沈从文,以博大的胸襟关怀着其笔下的万物生灵,构筑了独具特色、优美如诗的“湘西世界”和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乐园。其间浸淫的对美的别样追求,对生命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深沉思考,对人生角色的悲悯情怀,则体现了其独特的深层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9.
孙犁的小说以风格独特著称,这种独特风格源自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审美的基点是朴质纯情的乡土气息,以朴质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丰富的斗争生活,他倾心于美好,崇尚纯洁朴直,真切地关注时代和现实,在忠实于真实的同时,又用浪漫诗情致力于表现美的极致,给小说带来诗意的抒情和浪漫的气息,写出了他所期望的美好的事物,使美和感情得到升华。以孙犁不同时期的若干作品为例,从三方面分析了对其审美创造起导向和升华作用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苏轼仕宦40余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酷爱自然美,并创作了大量讴歌大自然的诗文,寄托着他丰富、生动、深刻的情感。从比德、禅悦、怡情三方面来分析,苏轼的情感追求无不给现代人以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