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边远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就长期形成的关于边远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实施的扶贫措施的绩效与问题进行综合性评析,以期对于推动扶贫攻坚的的进程具有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省,却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目前广东少数民族地区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对象,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攻坚克难的关键,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通过人力资本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探索出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供需矛盾产生的分歧点,以及产生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提出解决广东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供需矛盾的策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链,促进广东省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内生性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广西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又是国家贫困重点扶持县,发展仫佬族文化产业是该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政府加大举措进行了民族资源开发,但要实现脱贫目标,就要加快民族地区文化脱贫的步伐,在"精准扶贫"上做文章、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民族杂居情况非常典型的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调查研究地点.探讨了多民族杂居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这些年,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杂居地区各民族发展参差不齐及各自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决定了其教育发展所受到的制约远远甚于一般地区.必须继续实行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花大力气促进边疆多民族杂居地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社会公平的实现以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基石,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在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构建测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广西为例,实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剖析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顺应精准扶贫的大趋势,有针对性的补齐"短板",防止出现义务教育的"低度均衡"。  相似文献   

6.
移民是历代王朝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策略。为实现对西南边疆的开拓及控制,明初,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卫所制度,实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汉族移民,给黔东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富足的劳动力,极大地推动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明初黔东南落后的社会面貌,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研究明朝初年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情况,探讨明初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的社会背景、过程、类型、活动、特征及影响,总结汉族移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当下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摆脱农村贫困面貌的根本措施。探索黔东南贫困地区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途径和方法是黔东南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科技扶贫班使贫困山区农村青年实现了读书的梦想。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科技扶贫班为黔东南贫困山区农村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是当地农村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民族地区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积极争取各界人士参政,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工商界人士,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正确推行党的宗教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促进了黔东南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和教育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国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问题也较多,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有助于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贫困地区的落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贫困地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地域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贫困3种类型.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文化教育发展滞后,精神贫困严重;市场竞争致使贫困地区边缘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设施等相对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实现贫困地区率先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贫困区域整体发展;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入机制;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建立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和农村社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扶贫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和田地区普遍贫困的基本状况并对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帮扶的措施和手段由开始的输血式扶贫,逐渐转向增强造血功能式扶贫.和田地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扎实有力,"援疆工作"和各级"定点帮扶"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带来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完善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机制,必须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的反贫困机制转化,转换政府直接投入财政支出的扶贫模式,完善区域性开发扶贫模式,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原住民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对象。全球各地的不同机构和组织对此提出了多种观点和政策,并将其中不少措施予以实践。在这一进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提供了值得继续深入的途径。本文拟结合具体的社会实例,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开展扶贫工作方面的多种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对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更为有效的扶贫方式,并总结在现代化发展中保护原住民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陈立群校长深刻的帮扶体会和鲜明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对贫困民族地区教育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对我省教育扶贫有着重要启示。教育扶贫首先扶的是精神。培养良好习惯、培育奋斗精神应该成为教育扶贫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智扶志”应成为新时代教育扶贫的核心要素,从扶“贫”延伸至扶“弱”.  相似文献   

15.
把学生培养成服务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是民族地区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黔东南民族文化,凝结着该地区广大劳动民众的生存智慧,其中很多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传统技艺具有育人价值。黔东南民族地方院校可以结合民族民间文化优势资源,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河南黄河滩区是河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打好黄河滩区的扶贫攻坚战,尽快使滩区人民脱贫致富,对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河南黄河滩区的贫困属于典型的区域性贫困,贫困的成困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经济和社会因素。解决河南黄河滩区的贫困问题,必须针对贫困的成因,在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攻坚。  相似文献   

18.
虎文华 《职教通讯》2018,(23):61-67
攻克西部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将农业产业化作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式,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管理全产业链环节上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的效果,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根据罗伯特·索洛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职业教育构建贫困区贫困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农业产业专业化人力资本增量,实现与地方物质资本存量的匹配,是产生技术进步从而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缓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进入新时期以后,国家对于扶贫工作越来越重视,不断在各地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促进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乡发展等扶贫政策来解决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因此,各地政府要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情况、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的大扶贫格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未来时期还会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国的反贫困从某个角度来说,主要是西部的反贫困,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中国经过多年扶贫后,贫困有所缓减,但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寻求合理的反贫困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反贫困,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不仅要发挥输血作用,也要发挥造血作用。反贫困需要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