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杰 《今日教育》2007,(5):42-43
由于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成为盲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没有了视觉上的优越感,注定盲童学习知识的过程要比正常儿童艰难得多,也势必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心理上极易出现焦虑、自卑、多疑等不良特征。倘若这些孩子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最后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盲童定向行走能力培养研究——基于感觉补偿功能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童由于视觉障碍造成了信息缺失,因此,听觉、触觉、嗅味觉成为盲童认识客观环境的主要手段。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对盲童其他感觉器官功能进行补偿性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盲童的感知效能,促进盲童定向行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齐敏 《中学教研》2007,(5):23-24
1 前言视觉是人的重要感觉,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有87%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但是盲童没有视觉能力,不能依靠视觉来获取信息,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行为方式也有着巨大影响.截止到2006年,中国大陆约有盲人500万,占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约有5000名盲童(占90%)在普通学校上学。他们与健康学生保持同样学习进度,此外,在西班牙大学课堂中还有870位盲人,他们的思想就是,学会从孩提时起就积极地融入社会。盲人在学习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盲童或者视力有障碍的孩子可以像其他任何孩子一样跟上课程的正常进度,  相似文献   

5.
把握盲童认知特点,提高语文教学缺陷补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现代语文》2006,(2):37-38
残疾儿童不管属于何种残疾,也不论其残疾程度的轻重,他们末损的感觉器官在其感知外部世界、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的活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语言的学习主要依靠听觉而不是主要依靠视觉,视觉障碍对儿童语言的发展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盲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与普通儿童相比确实存在不同之处。因为,虽然盲童的语言发展并非天生就差,但有一些因素确实影响了盲童的思考方式。比如盲童尽管可以运用诸如“花红”“柳绿”“蓝天”“白云”之类的词语,却很难真正融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所以,任何忽视这种差异的认识无疑不利于针对盲童学习认知的特点更好地展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有超过六百万的学生有身体或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受其困扰,他们不能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入学就读。由于听力、视觉等方面的缺陷,他们不能以常人的方式学习,心理障碍也妨碍着与他人共同学习的合作过程。目前,一些学习障碍学生可以按照他们的需要选择进入公立或私立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有部分学习障  相似文献   

7.
由于视力缺陷,盲童不能通过视觉来认识周围世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或家长应围绕盲童视觉缺陷来进行智力补偿。常用方法的听觉补偿法和触觉补偿法两种。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在盲童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盲童渴望与健全人进行平等的交流,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自立、自强。因此,可以在五个方面从盲童的心理、环境、知识层面逐步培养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多重障碍盲童是指除盲以外还兼有其他生理、心理或感官障碍的儿童.通常认为,这类儿童是特殊教育领域中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因为多重障碍盲童间的异质性很大,加上多重障碍的"累积放大效应",使多重障碍盲童的课堂无法进行集体式教学,需要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因为教师数量有限,无法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而只能进行轮流式教学,即教师逐个对每个儿童进行教学.轮流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别化教学,并且提高了师资和教具的利用率,成为了多重障碍盲童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障碍,多重障碍盲童的认知、表达、沟通等能力相对不足。通过制定实物日程表,用盲童能够感知和理解的实物、图片、符号等来代表生活中的常见事项,有助于多重障碍盲童更好地发展沟通和交流、理解和表达等能力,逐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多重障碍盲童是指除盲以外还兼有其他生理、心理或感官障碍的儿童。通常认为,这类儿童是特殊教育领域中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因为多重障碍盲童间的异质性很大,加上多重障碍的“累积放大效应”,使多重障碍盲童的课堂无法进行集体式教学,需要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因为教师数量有限,无法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而只能进行轮流式教学,即教师逐个对每个儿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盲童由于视觉缺陷,空间表象概念匮乏,在学习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时候尤其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探讨直观教具的运用、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进行感知和操作等几方面来谈谈盲校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哪些有效的对策展开教学,从而加强盲童数学思想在空间与图形知识中的渗透和形成,为他们在中学阶段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左晓荣 《教书育人》2010,(7):104-105
一 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独特性 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儿童做出了如下定义:特殊儿童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借助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经统计,我市特殊教育学校设有三个专业:聋童班、盲童班和培智班,其中以聋童和盲童占比例最大。这些特殊儿童中只有10%是先天性残障,有90%左右是由于后天生病没有及时就医或者误用药物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后天残障。  相似文献   

14.
盲童由于视力缺陷而形成了对家长和老师依赖的心理,针对年龄比较小的盲童比起枯燥的一般性课堂教学,游戏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文结合多年的盲校低年级英语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通常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游戏或者独立游戏实践活动,课堂效果不错,学生参与度高,这让学生们大大的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爱美是人的天性,盲童也同样渴望美、向往美,而美育正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等各种能力的教育。盲童无法通过视觉来感受事物,但由于生理代偿作用,通过一定的训练,他们的触觉和听觉可以更加敏锐。这就决定了盲童独特的审美特征,即重视悦耳的声音美,爱欣赏雕刻以及立体艺术。这些美是听得见、摸得着、感受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是指对有生理和心理发展障碍的少年儿童的教育。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世界教育发展史看,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1770年法国在巴黎创建第一所聋童学校,而后盲童、弱智学校相继产生。1874年中国在北京创办盲童学校(启明瞽目  相似文献   

17.
栏头语基础教育乃教育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指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必须获得特殊帮助才能满足其教育需要的儿童。按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的不同,可把特殊儿童分为超常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等。残疾儿童的种种特性,都是由其缺陷引起的。如盲童的触觉功能可以变得更敏锐、聋童可以少受外界的噪音干扰,注意力更集中等。在此笔者重点就视障儿童的各方面特点作一分析论述。1.视障儿童的共性特点:1.1由于视障儿童不用或少用…  相似文献   

18.
盲童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它意味着盲童在成长过程中,向正规学习迈出了最初的一步。我校每年约有2—5名新生入小学,他们能否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否存在困难?我们应如何为他们做好入学前的一切准备?这些问题都是教师与家长们十分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陈亮 《科技文萃》2001,(3):55-57
在拉萨和平宾馆的背后,有一所藏式民房,这里住着17名失明的藏族儿童。每天早晨,孩子 们都要练习打字。功课结束后就会迎来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老师会带着他们去踢足球、做 游戏。这时候,院子里就会回荡起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这17名快乐的藏族盲童是“西藏盲童项目”的援助对象。这个项目是德国政府支持的,旨在 帮助藏族盲童学习藏文贝叶利系统,以便能够阅读藏文。这个项目的创建者就是萨帕日娅。  萨帕日娅是一位29岁的德国姑娘,她从小双目失明,但凭着坚强的毅力,考取了波恩大学中 亚研究系,研究藏学。视觉障碍促使她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打字方式。1992年至1993年,她把 贝叶利六点盲文系统与藏文相结合创造了藏文贝叶利系统,第一次使藏族盲人能够阅读藏文 。 1997年5月,萨帕日娅独自一人来到北京,然后到了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时常出现一些思维障碍,使他们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上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应认为是由于在学生思维过程中某个环节上面出了障碍,因此应从心理倾向和思维规律人手进行具体分析,搞清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引导他们消除这些障碍.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