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见杨柳,便想到凄惨的离别,这是联想.但若只想到离别,那就是思维定式了.在化学学习中,思维定式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悖时,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路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架”。因此,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应分别情况,慎重处置,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思路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因此,对于数学中的思维定势应正确处理,建立科学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当习惯思路和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酝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由此可见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见杨柳,便想到凄残的离别,这是联想,但若只想到离别,那就是思维定势了.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学生的思路陷入误区.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式是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行为或固定的解题思路,它为我们考虑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若沿着这个方向解决当前的问题获得成功,这时思维定式起了积极作用,否则,思维定式起了干扰作用.笔者认为只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思维健康发展,才能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式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学方面的现象,主要是指当人们遇见某件事情时,会习惯性地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与所积累的经验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文章将对如何有效化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致力于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仍存在一定的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和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就会酿成解题的错误.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更要重视思维定势的处理,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思维定势,应采取细致的态度,分析情况,慎重地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以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也称习惯性思维,它既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又表现为思维的一种惰性和呆板性,因此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可让学生思维方面变得更为灵活,养成问题的双向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当学生具备逆向思维以后,可破除思维定式,对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展开深层次理解,拓展数学问题解题思路。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定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或习惯的方法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学生思维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发挥,造成思想和方法上的定式化,所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学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思考问题,养成认真缜密的思维习惯,从而突破定式思维的负面干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带着已有的解题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解题的心理准备状态,按照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或模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这种是积极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更好适应环境,更好解决问题。但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这时就会造成解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陷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久久不得解脱,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来不及适应外界细小变化,往往产生错觉,妨碍新问题的解决,因此对学习产生消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能透过数学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则思维定式,思路狭窄,解决数学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停留在模仿阶段,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差异.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可以  相似文献   

17.
何宏 《考试周刊》2010,(51):38-39
逆向思维是另类的思维方式,我们如果受某种习惯势力或心理定势的影响,往往按某种思维定势办事,当这种习惯性思路和实践不能带来预期的成果时,我们就应尝试其它途径,而不应该只顾搬用过去不成功的或不够理想的做法,即摒弃习惯。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数学上的问题时,不仅可以成功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大脑思维的发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常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推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对思维的规约、钳制,挣脱思维定式的枷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杨洪瑞 《成才之路》2012,(22):71-71
正对于定式思维,我们很多人在认识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而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总是在定式思维的基础上发生的,但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即会制约发散思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定式思维的双重性。一、定式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生积累新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定式的构建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解题时,大多都能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到曾经解决的旧问题范畴,依据旧知识的方法产生新的联想,从而寻找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思维定式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学方面的现象,其主要是指当人们遇见某件事情或问题时,会习惯性的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就更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之中,限制他们的学习进度,降低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化解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