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兴起而产生的新兴语言形式。近几年,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异常活跃,因而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速度极快,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新时代网民用以表达自我个性、彰显自我价值、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联系社会现实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基本机制、主要特征、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等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网络流行语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融,网络流行语作为主要的网络交流语言,不仅在网络空间广泛使用,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发展的日臻成熟,使规范化、理性化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新趋势。网络流行语作为话语的一种,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反映着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变化和文化发展,其背后蕴藏的种种话语力量和意识形态更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大众化的产物,和社会语用密不可分。本文阐释了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并分析了2018年网络流行语的构造特点,并以2018年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了社会因素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即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络语言的应用主体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的作用。最后提出,我们看待网络流行语应该保持客观理智的态度,既要看到其幽默风趣的优点,也要注意其表达不规范、影响交流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由于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迎合广大青年的身心特点,从而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渗透式影响,它常常能够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青年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从网络流行语的自身特征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出发,分析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网络流行语影响下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使用网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网络衍生物,其中之一就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出现后迅速在大众生活中扩散普及,影响力十分惊人。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三大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现代人的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研究与话语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单向度的缺陷,未能解释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话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三种分析向度为研究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全面视角,能更好探讨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交网站的迅速普及,网络流行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迅速被制造并传播流行起来,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鲜的话语形式,记载着深刻的社会记忆,也直接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本文借助网络上搜集到的常见流行语来对其构词法展开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与传播方式,并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高中生对网络流行语充满了好奇而且乐于接受,并常常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不可避免地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我们通过对河南省商城高级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下高中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原因以及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对高中生学习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其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大一新生在近几年网络流行语使用中的性别及生源地差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检验“女性在新语言形式使用中起着引领作用”这一在国外广为接受的观点。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女性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大于男性;流行时间较短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性别差异大于流行时间已较长的网络流行语;来自城市的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大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这些差异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1.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词新语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已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种类较多,特点鲜明,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些新词新语甚至成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语。近年来,语言学界对新词新语的探讨也日渐深入,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语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13.
近来,由于网络的强大号召力,"给力"已成为当下网络上的流行语,并不知不觉地从网络走入了社会。拟从"给力"产生的语言现象出发,分析其词性,并通过与之相似词的比较分析,探讨"给力"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词的社会心理和语言特征——从“偷菜”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词语是在网络语言这一全新的社会方言中产生的,具有独特的产生背景、特点、形式。本文从"偷菜"这一网络新词语开始谈起,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并流行的社会心理和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来,由于网络的强大号召力,"给力"已成为当下网络上的流行语,并不知不觉地从网络走入了社会。拟从"给力"产生的语言现象出发,分析其词性,并通过与之相似词的比较分析,探讨"给力"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表哥/叔”蹿红网络,实现了从专指到类指的转变,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动因,主要体现在语义、修辞和心理认知等方面. “表X”刺激了“房X”的产生,两者都是语义结构槽“财物+称谓”的产物,有着类似的命名机制和语义构成,但是也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7.
及时总结和规范新词新语是当下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汉语词汇系统的健全发展及社会价值观的导向。文章把2006年以来的185个新词语分成族群和非族群两部分,探讨了新词语的生成类型、语用来源、基本特点,以及滋生流行的语言理据、心理因素和社会原因,并从语言规范的角度预测了它们的存在和消隐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校园流行语在语词层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之处。作为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时尚言语,其形成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词语特征,旨在更深刻研究其对学生和校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反射作用。对待校园流行语,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与指导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宁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3):44-46,52
流行词语是最新、最快反映社会变化的词汇部分,因而通过流行词语不难分析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尚和大众心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流行词语表现出这样一些大众心理:商业社会的实用心理;审美情趣的世俗变化;求新求异的心理变化;简便快捷的时尚追求。词语的流行是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调整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有责任去实现“流行是最好的”的语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