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职教集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以职教集团形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成员间的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对现行职业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职教集团创新了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通过建立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所之间伙伴式的合作组织,形成职教集团内新型的组织关系和合作方式,创新了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我国职教集团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1 1 1"的海南模式、"县域统筹"的开封模式、"社区统筹"的天津模式、"校企合作"的天津模式和"三二分段"的江苏模式等六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业、合作发展为目的,各省市成立了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自2008年起上海市陆续成立了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上海旅游职教集团、上海理代护理职教集团和上海商贸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日益成为校企合作的平台、创新的平台和发展的平台。然而,职教集团这一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成员单位的凝聚力不强、校企参与积极性不高、职教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实现共赢的模式还没有形成等问题,很多制度和当初美好的愿景只是停留在纸上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政策性障碍引起的,这在很多文献中均有论述。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结合自己在职教集团中的工作体会,谈谈职教集团的各单位成员间合作、共赢的局面的实现,进而实现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新路实现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可行性途径和有效模式。职教集团应高度重视相关利益者,并协调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以促进职教集团良性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突破口,实现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职教集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行的一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行业资源利用率等多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采用基于产权和契约的传统组织治理模式,出现了企业缺乏兴趣、学校处于弱势等现象,致使我国目前尚未出现高融合度的职教集团。云平台作为我国"互联网+"职教集团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以市场为主导建设与运营,实现资源在线和共享共治的治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弱化合作主体规模的作用,参与方在平台上都能找到合作利益点,进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职教集团合作,这不仅对职教集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5.
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创新办学体制,增强办学活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组合,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校企合作、互动、共赢,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成立的职教集团有各种不同的组建模式和运行机制,怎样确立集团化运作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其最大优势,使职教集团科学有序地发展,本文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职教集团是教育部大力推进的高职集团化办学新风向,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龙头专业群为纽带筹建“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职教集团”,正是深入推进职教集团这种新载体的一次发力.从内部成员、组建原则、机构设置3方面探讨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并从学校、行业、企业三驾马车的创新合作入手,详尽分析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行业产学研结合需求、企业市场需求如何在职教集团平台上强力对接.  相似文献   

7.
探索与创新集团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是浙江省首批建立的职业教育集团之一。成立以来,浙商职教职教集团积极探索n与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筑模式改革基础平台、探索模式改革主要形式、探求模式改革有效路径,努力构建起"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周栋良 《职教论坛》2012,(33):89-93
为推动职教集团快速发展,加强对策建议针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湖南省19家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职教集团在订单培养、培养质量、合作科研、"双师"培养、职业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但仍存在发展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不紧密、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注重内涵提升、深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常州旅游职教集团为例,介绍了学校引领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的背景,探索了学校引领型职教集团发展模式,其内容包括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专业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师资队伍、拓宽学生成长途径和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教集团具有多法人、多类型、多模式、多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文章强调要明确职教集团的工作目标与任务,采取政府导向、明晰角色、组织结构、递进合作、机制创新、法人地位信息平台等措施,加快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将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工业结构,创新科技体制,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师资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大力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建立创新的师资管理模式。对师资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模式的构建以及创新组织的管理等进行研究,可以为地方师范院校在师资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也可以为地方师范院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军队院校开放型实验室团队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是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遇到开放时间、管理人员和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管理。本文分析了军校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军校实际的团队管理模式,该模式充分贯彻学员自主管理的理念,以学员为主、教员为辅,形成三级梯队,从而实现了实验室的可持续管理。可为其他军校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通过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扭住难点,进行制度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产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产生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变化大致经历了六个过程,即产生技术创新的六种模式:技术推动的线性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技术与市场混合作用模式、技术创新网络化模式、集群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其空间位置和产业发展有其特点,合理构建三地知识溢出模式推动试验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应构建以层级模式为主结合传染模式的知识溢出模式,并提出加强知识溢出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考察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合形成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建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联动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的动态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示SEDCAR教学模式在双创团体辅导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创建学习情境、小组协作探讨、知识系统构建、个体应用检验与修正、推动反思与内化等教学环节,使双创教育紧密依托专业,实现专创融合,激发零基础学生产生创业灵感,培养学生结合大健康产业背景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非综合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鸣鸿 《中学教育》2009,(10):23-25
通过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在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形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通过变革组合方式,生发互动成长合力。在不断的努力中实现了差异共赢,焕发自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安阳工学院探索建立了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创新实验室、以校企合作项目为核心的项目开发设计实验室、以教师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实验室三种不同形式的开放实验室。课题组分别对三种开放实验室中学生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三种不同形式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和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塔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梯度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