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时我国几种体育教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从局部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功能.以教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多种心理品质的培养.受“竞技体育”影响较深.是“应试体育”的产物;健康体育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空间,在对健康认识的全方位理念下,去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淡化竞技,注意健身.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邓海军  刘立新 《体育教学》2006,(2):I0006-I0006
鞍山坐落在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全市现有中小学校1050所,学生40万人。近几年来,鞍山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市的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工作上,启动了以树立正确理念为灵魂,以课程改革为关键,以开展活动为重点,以特色为推进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康计划,提高了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了我市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我们对现在实施的“快乐体育”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我们应该明确:“快乐体育”应当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完善人的身体为主要目标,提高人的体质,学校体育要真正承载起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运用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构建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教育原则,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三个“自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这里的“健康”是三维观的健康(大概念的健康),它的内涵远远宽于以往我们关注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概念。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在实施教学时紧紧围绕大概念健康,完全按健康的定义确立教学目标,使我们施教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是直接指向所有学生的健康问题。(2)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学科,有研究表明,实践性课程教学人数最好控制在二十五人左右,以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并进行辅导。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说明中指出“以中学48人,小学40人为标准班”。由于体育教学与场地、器材、组织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小场地、多班级、大班额”的体育教学现状成为了严重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教材,将于2002年全面使用,课程的名称从“体育”改变为“体育与健康”。其意义是:第一,体育本身是为健康服务的,体育的重要任务是“育体”。第二,健康领域有许多内容不属于体育,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也装进来,变成一门综合课,体育内涵扩大了。因此,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手段为人服务,更强调通过体育手段让学生达到一个身心健康的状态,内容包括:运动文化的传授、技能的掌握、在阶段教学内达到一定的体质健康标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疾病的防治、用眼卫生的教育、艾滋病防御的教育等。体育课现在称为体育与健康课,增加了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健康内容,成为一个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教学与“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对于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健康的广泛内涵,不仅说明了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同时,更指出了体育教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体育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天的需要,而且必须为学生明天的身体和自我发展服务。未来并不是空中楼阁,今天的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健康的基础应是遗传与营养,体育只能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是否应当建立在科学健身知识与手段的传播与…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体育课程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1]而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活动对健康发挥作用最大的是身体上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在遵从这一指导思想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远期目标,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问题的提出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二、关于社会适应的浅析1.适应的概念适应原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有机体改变其生理构造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图谋生存的过程。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学家有时把这一概念称之为“调适”,其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  相似文献   

12.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创新内涵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把学生的健康(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首要位置”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把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宽松融洽民主的教学氛围”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围绕体育教学创新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等。  相似文献   

13.
自1995年以来,成华区学校体育工作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科研为龙头,以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先后承担了“九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体育活动课实践与研究》和“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上位概念的分析,得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活动过程中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特质所组成的一切事物,’的定义,理清它与“文化”、“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人类进行身体教育时所需的支撑条件,将体育文化分为:体育智能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规范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常用体育游戏的再度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使体育游戏保持常做常新,必须进行吐故纳新,对构成游戏的一些基本要素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使其显示出新的特点和功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一、“老鹰捉小鸡”游戏游戏原创: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4队,各队在指定地点排成一路纵队,每队选派一人做“老鹰”,排头做“母鸡”,其余做“小鸡”,鸡群人数不宜过多,以4~5人为宜。如人数过多,鸡尾来回奔跑范围过大,运动量太大,且鸡群很容易断开,所以最好不要超过5人。选派…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课程理念。为了验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广州市第十三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高中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推广价值性作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对高中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新课标背景下,我校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等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提供了依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F0002-F0002
复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大学。在“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师资队伍优良为优化体育教育,提高体育课程质量,满足体育教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提出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向体育学科提出了“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要求,这同心理健康一样,也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对体育课程提出的新目标。“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目标是对过去提出的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团结”、“竞争”、“协同”、“合作”、“集体主义精神”等社会化目标的归纳与概括。这个新目标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也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者,  相似文献   

19.
刘浩 《体育师友》2013,(5):37-39
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启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注重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传习运动技能为主的外场教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思考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运动技能专长形成的同时,是不是对体育课堂的理论课教学有所忽视.或更为偏激的说是“废弃”。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09,(8):I0007-I0007
铜山中学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选项教学为龙头.促进大课问。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质量。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提高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掌握2—3项技术的欲望,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