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材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语文教材遭到一边倒的批评,而民国老教材则得到大众的赞赏。以传统文化教育要素为切入口,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开明国语课本》与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素进行频度统计和内容分析。客观看待民国语文教材与当代语文教材,使传统文化以多元均衡的面貌呈现在儿童面前,以儿童为本位,贴近儿童生活;斟酌教材中文章的语言及篇幅,在文本中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让儿童了解一般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使得语文教材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儿童一种近乎天赋的本能,这是母语音乐教学绝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我国民族语言还尚需磨合的现状下,选用适宜于儿童的传统声乐作品以及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进入教材,是母语音乐教学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陆善祥 《成才之路》2009,(27):41-41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可以被阐释为一种社会化或赋予文化的过程,对于那些究其实质是内在的“文化创造物” (凯森,1982年)——儿童来说,这一过程的作用是从他(她)的性别开始的。通过对儿童书籍的学习常常真实地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这些儿童书籍通过故事的要旨向儿童传达文化观念和价值。(布洛姆等人,1968年)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反映编写者课程理念的物质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照材料。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这种做法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不利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材(人教社实验教材)的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请教于大家。一、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不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大量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编者的话、目录、到具体内容的安…  相似文献   

6.
当前品德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本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教材本身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品德课老师更应具有教材再次开发的自觉和能力。一、应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一)捕捉生活经验捕捉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让这些问题和现象所亟需揭示和传达的生活准则等成为教育主题。如我们在品德教学  相似文献   

7.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4册)《品德与社会》(3册)是我省通过教育部审查的第一套同类教科书。该教材以其鲜明的特色获得了有关专家的肯定。一、教材编写思想充分体现了教改新理念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颁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山东人民版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着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教材要“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新理念。每册教材都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使学生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提升;…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社群文化.儿童文化的生成建立在儿童独特的天性之上,儿童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存在形式是儿童游戏,同伴交往是儿童文化生成的土壤,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主要载体,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训练内容。但是这毕竟是教材编者为了教学而"制造"出来的"作文教学文体",在客观上与适合儿童的"具体而微、灵活多变"的"现实文体"存在着必然的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文体"有着必然的存在价值,但是植根儿童文化场域、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现实文体"也不可小觑,也应当成为习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改善和变革  相似文献   

10.
教材:内容要整合。作为双语教学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专业英语与日常生活英语无论在词汇、语法还是文章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用一般的科普读物或把学科教材翻译成英语作为双语教材都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内容的选择上要循序渐进,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要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喜、怒、哀、欲、爱、恶、惧七情的说法。我国的古代文学创作也讲究一个"情"字,"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是一种与小学语文深刻联系的文学形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儿童文学都在其中占据了非常可观的比例。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全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共出现了6篇童话寓言、19篇儿童科普文艺、68篇儿童诗歌、88篇儿童散文,以及92篇儿童故事。这273篇儿童文学作品占据了教材整体篇目的80%以上。可见儿童文化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授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要凝固到教材——教科书上,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正确地选用或编写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之一。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材工作时曾经指出:“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没有教材或教材质量不高,都  相似文献   

14.
儿童游戏的本质——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儿童与游戏都是文化性的存在,儿童是"游戏人"同时又是"文化人",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本质.儿童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文化,是儿童的一种自由与创造、轻松与愉悦的诗性表达,是儿童在文化习得、文化适应基础上的文化生成、文化创造与文化超越,是人生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处理教材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作者、教师与学生,但其目的却只有一个——促进儿童学习。因此处理教材要从儿童出发,其重点应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所谓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增删调度,是一种用儿童眼光发现儿童与文本的情感、思维等“共振点”的过程,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儿童。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指出,从儿童出发,为了发展儿童,具体说就是从儿童的经验、需要和可能性出发。  相似文献   

16.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我们常听到的教材观有两种,一种是"教教材",另一种是"用教材教"。前者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唯一教本,教师照本宣科,一副教书匠的态度;后者是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教师恰当地处理教材,有效地依托教材,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创造智慧的载体,在高校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自编教材(讲义)作为高校的一种特殊的教材,能较好地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及时反映当代文化教育技术最高成就,比教科书修订再版的繁琐程序有很强的灵活性。本文阐述了自编教材(讲义)区别于教科书的特性。重点分析了确认侵权遇到的问题及挂名作者是否享有著作权。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教师在教学时总觉得很困惑:教材中只选取了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简单的几张图片和简短的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怎么支撑40分钟的一节课?其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早就明确指出: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9.
正在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中,融情活动化课堂是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课堂教学潜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课堂呈现状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追求"融情活动化课堂",努力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洋溢着生命活力,成为儿童道德感染的文化气场。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文学是一种与小学语文深刻联系的文学形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儿童文学都在其中占据了非常可观的比例。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全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共出现了6篇童话寓言、19篇儿童科普文艺、68篇儿童诗歌、88篇儿童散文,以及92篇儿童故事。这273篇儿童文学作品占据了教材整体篇目的80%以上。可见儿童文化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的自身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