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楚扞关辨正     
扞关(亦作“捍关”),战国时代楚国西部边境的重要关隘名称。它的地理位置,历来有“长阳说”和“奉节说”两种意见,俱存清代学者张琦《战国策释地》:“古扞关:在今宜昌府长阳具南七十里;或曰即夔州府东之瞿塘关。”蒐求群书,“长阳说”据《史纪·张仪列传》的《正义》、《后汉书·公孙述传》李贤注、《水经洼》、《括  相似文献   

2.
一、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禾犀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禾犀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朋友是“五伦”之一。朋友有各种各样的,因而汉语中“朋友”的别称也有很多种。笔者特汇集如下:1.半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人。《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应奉的记忆力非常好,有个车匠曾于门中露半面看他,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应奉还认得他并同他打招呼。也作“半面之旧”。2.一面之交:相逢一面,交情很浅的朋友。《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相似文献   

4.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  相似文献   

5.
玄武,在神话和宗教的领域里,被看作我国古代的一位北方神。对其“脸谱”、“肖像”,我国古代学者作了许多训释:洪兴祖《楚辞·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文选》注:“龟与蛇交为玄武”:王逸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又孔颍达《礼记·典礼》注曰:“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云:“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竹书纪年》中以《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用的条文为例,与从《史记·秦本纪》找到同样的内容比较,来分析与秦仲死亡年度相关的问题。在《史记·秦本纪》和《后汉书·西羌传》的系年之间发生两年的误差,一般认为《后汉书·西羌传》的记录来源于古本《竹书纪年》,与《史记·秦本纪》相比更有信赖性。但是,《集解》徐广注、《索隐》以及李贤注所说的"竹书纪年"并不一定是同样的版本。徐广注所引用的可能是自西晋至东晋、刘宋传承的南朝系列版本;《索隐》和李贤注所说的是自西晋经过五胡十六国、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北朝系列版本,这两种版本一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集解》徐广注和《索隐》并没有提到《史记·秦本纪》的错误,怀疑在古本《竹书纪年》是否记载秦仲死亡年度。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后汉书·西羌传》里的相关条文来自于《竹书纪年》,所以还不能以这些资料来修正《史记·秦本纪》的错误,而还要信赖《史记·秦本纪》,充分肯定其本身所含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劓女"是《后汉书·西羌传》中与无弋爰剑同时出现的一位西羌始祖,其相关史事除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草草一笔之外,其他古籍史料中皆不见,并且其史事记载本身存在诸多歧义。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考证,认为"劓女"是范晔独撰之结果。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陈蕃传》载:“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内,天启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议,冀当小平”。梁氏五侯,李贤注曰:“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与冀同时诛,事见冀传也。”此说从唐至今广为流传,不但为一般史籍所沿用,而且为《辞源》、《中文大辞典》等权威性的工具书所承袭。检阅《后汉书》的有关纪、传,笔者认为李贤注似乎有误。梁胤,又名梁胡狗,是梁冀之子,封襄邑侯,食万户,任河南尹,可称为梁氏五侯之一。但梁让,是梁冀的叔父,曾任陈留太守,以贪污臧敛著名(《后汉书·杜乔  相似文献   

9.
《辞源》(修订本)《出版说明》云:“对书证文字都作了覆核,并标明作者、篇目和卷次”。实际失核之处不止一二。下面举例辨之。一、引句字误如【七槃舞】引:“张衡《舞赋》云:‘历七槃而纵蹑’”(误) 正:《全后汉文卷五三张衡(舞赋)》:“历七盘而蹝蹑” (《后汉书·边让传》注、《文选·舞赋》注、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注、鲍照《数诗》注、《太平御览》五百  相似文献   

10.
在翻阅《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有些不确和可议之处,兹提出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祥刑](2278.2)解:“用刑详审谨慎,《书·吕刑》:‘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传》有国土诸侯,告汝以善用刑之道。”按:这条义例不误,引《传》则误。“祥刑”解“用刑样审谨慎”,是因“祥”通“详”,这是正确的。《说文通训定声》解“祥”云:“假借为‘详’,《书吕刑》:‘告尔祥刑’《墨子·尚贤》怍‘讼’,‘讼’者,详之误字。《易》‘履视履考祥’。虞本作‘详’,训‘善也’,失之。《广雅·释诂三》:‘祥,諟也。’”“諟”是详审之义。《广雅·释诂》(卷三上):“祥,审,諟也”《疏证》:“祥与详通。”《辞源》:“祥通‘详’,《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汉书》六二《司马迁传》作‘大详’。”  相似文献   

11.
朱起凤,浙江海宁人,光绪末年曾在书院任教。一次,他用策论考学生,发现试卷中有人引用“首施两端”一词,以为是笔误,即改作“首鼠两端”。结果“书院大譁”,有的竟至“贻书嫚骂”侍獬鲈谀睦锬?原来学生并未写错,其出处载《后汉书·西羌传》、《邓通传》和《乌桓鲜卑传赞》,里面不但赫然写着“首施两端”,而且注明“首施即首鼠也”。当然,朱起凤也不是持之无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灌夫传》、《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相似文献   

12.
“束修”二字,自皇侃疏:“束脩,十束脯也。”朱熹注:“脩,脯也。十艇为柬。”后之学者皆以“束脩”为弟子初次拜见老师的见面礼。今传本孔安国注:“言人能奉礼,自行柬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并未明言此“束脩”即是“束脯”。《尚书·秦誓》孔颖达疏:“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脩饰’,此亦当然。”《后汉书·吴佑传》:李贤注:“束脩,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已上也。”’是孔安国、郑玄谓自十五岁“束带修饰”之童子以上者,孔子“未尝不诲也”。孔子设教授徒,“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亦即《礼记·大学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必待大学之人,故孔子授徒,似不当以“束修”即“十艇脯”为“诲之”的条件,而当以是否具备大学学习资格为“诲之”的条件。故本章“束修”之说,当以孔颖达引孔安国《论语》注及李贤等引郑玄《论语》注义长。  相似文献   

13.
一、"前人"者何?《后汉书,陈宠传》:"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谳五十馀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子法中也."黄山《后汉书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前"字疑"其"字  相似文献   

14.
《促织》里少年“掩口胡卢而笑”,课文注“胡卢”为“笑的样子”,此注不能再现少年“窃笑自傲”的神情。‘胡卢”即“卢胡”。《后汉书·四八应劭传》:“夫睹之掩口卢胡而笑。”“卢胡”就是笑声在喉间”。《辞海》释“胡卢”“喉间  相似文献   

15.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16.
[清]“请”之误书。原因有音近形似两个方面。 《伍子胥变文》:“楚之上相,姓仵(伍)名奢,文武附身,情存社稷。手提三尺之剑,清托六尺之躯。”(《敦煌变文选注》1页)。项楚校注曰:“原文‘清’字疑是‘寄’字音误。寄托六尺之躯,谓接受先王临终托孤之重任。《论语·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三国志·蜀志·李严传》:‘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书籍的生命,更是辞书的生命。辞书编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综合工程,要确保辞书的质量,在编纂过程中,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防微杜渐。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需要,笔者经常与辞书(尤其是各类大中型语文词典)打交道。或释疑解惑,或提供信息,翻检查阅,时有补益。然其疏误之处,亦偶或有所发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兹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门别类,摘要举例,略申管见,抛砖引玉,以就教于专家同好。 一、立目疏误 1、不辨古今字而误以他字立目例。如【骨馀】,《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骨”部立此条目,释为:“谓里落之壁也。”并以《尚书大传·周传·牧誓大战》:“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不爱人者,及其骨馀。”(郑注:骨馀,里落之壁。)为例。按,此“骨馀乃“胥馀”之形误(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尚书大传》四部丛刊本卷三作“(?)馀,”“(?)”乃“胥”之古文。《龙龛手鉴·肉部》:“(?),同胥。”《正字通·肉部》:“(?),古文胥。”“胥馀”者,村落的角隅,即郑  相似文献   

18.
望其项背,也作望其肩背、望其肩项,源于项背相望。《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月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李贤注“:项背相望谓前后相顾也。”这是说前后两者相距不远。后演化为“望其项背”,意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例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分析:句中的“望其项背”使用有误,应改为“望尘莫及”才符合作者原意。再者,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难以望其项背就是很难赶上。所以原句还可改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万人…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南蛮传》Ban瓠说,一误将Ban瓠为犬,二误将Ban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Ban瓠本为黄帝后入,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Ban瓠之妄》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管锥编》(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责任编辑周振甫 )第 10 0页引《诗·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牛羊下来———牛羊下括。”按 ,“牛羊”当作“羊牛”。《郑笺》 :“鸡之将栖 ,日则夕矣 ,羊牛从下牧场而来。”朱熹《诗集传》 :“日夕则羊先归而牛次之。”小字本“羊牛”误倒置作“牛羊”。《十三经注疏》附阮元《校勘记》 :“按 ,倒者误也。二章经文别本亦或倒 ,但唐石经以下至毛本皆不误。凡各本皆不误 ,唯别本乃误者也———因经注本及注疏本固未尝误 ,不烦正也。”第 191页引《诗·卫风·氓》 :“女也不爽 ,士二其行。”按 ,“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