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发现的弥陀山和法藏翻译《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单行刻印本只有3部,它们是公元702年前后唐武则天刻本,内容完整,今存一帙,藏于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公元767~770年日本称德女天皇刻本,只刻了该经的4个咒语,安置在奈良东大寺等10个寺院,号称“百万塔陀罗尼”,今犹存3千余卷;公元1047年,辽朝重熙十六年,章圣皇太后刻本,一如称德天皇之所为,也只刻了4个咒语,藏中国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古庆州白塔相轮樘中。 我曾先后著文,探讨辽章圣皇太后和武则天刻印这部经卷的原因,发现她们在刻印经卷前都曾…  相似文献   

2.
对于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阳罗尼经》刻本,中国学者潘吉星、李致忠等先生已著文论证”,它是中国武则天时代于东都(当时称作“神都”)洛阳刻印的经卷。他们都指出,这部经译于公元7O0~701年,译出不久即刊行于世。潘文强调,这部经不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品;李文则从“削罪延寿”之功能出发,论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合为则天皇帝“祛病延年”而译刻。潘、李二文资料赅备,兹不赘述。今就两先生所未论及者略补一二,以求正于海内外专家。一、证以经文内容和辽朝章圣皇太后故事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刻本…  相似文献   

3.
正戴文葆写给我的信,需要办理的,当时就转给有关部门处理了,如1995年5月,他在韩国参加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学术会议时得知,韩国学者利用在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内发现了唐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实为中国流传物),鼓吹韩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国家,回国后专就此事写信给我,我很重视,当即批送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写出有理有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章,予以澄清;并嘱有关单位注意事态发展,在相关外事活动中进行有理有节的  相似文献   

4.
《无垢经》全名为《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Aryarasmi-vimalvi suddha-prabhā nāma-dhārani sūtra),是佛教密宗(yuhya-yāna or Esoteric Buddhism)典籍之一,共一卷,5336字,译自中国唐初女皇武则天(624~705)在位的武周时期(690-704)。  相似文献   

5.
雕版印刷的渊源及发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鹏生先生经过多年艰苦细致的考证 ,首次依据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的《木刻加彩佛像》和翔实的史料推断出我国雕版印刷术始于隋代 ,比韩国发现的唐代《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约公元704~751年)还早100多年。有关论证已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木版水印概况》一书。  相似文献   

6.
最近作出的新发现如果确实的话,可将雕版印刷史提早15年左右,或者可能更早。这个新发现发生于1966年10月,某些韩国学者偶然注意到在韩国东南古新罗(668~935年)首都庆州(Kyongju)的佛国寺(Pulguk-sa)内保存佛舍利的石塔释迦塔被毁坏,在调查时发现塔身中有一印本佛经。通常所说记载佛祖说法的佛经,往往含有佛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时常有出版印刷界的同仁问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证据充足,早成定论,如今又冒出个‘韩国起源说’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发明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物质、技术基础,大量文献、文物为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提供了充足而又无可争议的证据,韩国部分学者仅以唐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以下简称《无垢经》)在韩国出土这一孤证就大肆宣传《无垢经》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是在韩国印刷的,大有志在必得之势,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的甚至带有埋怨的口气说:“韩国部分学者争我印刷…  相似文献   

8.
出版印刷在日本,虽然不及中国久远,但也具有较长的历史。日本最古老的印刷品是公元770年完成的百万页厚的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的一部分。它分别收藏于一百万个木制小塔中,每个小塔里夹一张,因此被称之为百万塔陀罗尼。此外,自11世纪末至14世纪,奈良、高野山、京都、镰仓等地的佛教寺院相继开始利用木版进行佛经的印制工作。其中,京都5所寺院(京五山)的出版物被称之为“五山版”,里面有很多是采用中国的宋版及元版复刻的。到了14世纪后半叶,记叙军事内容的读物(军事物语)《太平记》以及“御伽草子”(当时通俗小说的总称)之类的作品全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版刻印刷,从现存世界最古的《无垢净光经》(即《百万塔陀罗尼》)问世(770年)到江户时代晚期,历来以整版雕字印刷为主流。当然,各个时期也局部出现过植字印刷,如室町末期的基督教版、江户初期的古活字版、江户晚期家塾及藩校的木活字版等。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新闻出版》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拙文,题目为《中国:印刷术的发源地》,副标题是《<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印考》。发表之后,觉得意有未尽,故又有此文。武周崇佛 "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晋州人吉善行干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日:‘为我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遣使致祭,立庙千其地。遂改浮山县为神山县,拜善行为朝散大夫。"这是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的记载,表明唐初曾借助老君李耳制造舆论,以稳固刚刚建立的李唐政权,故崇奉道  相似文献   

11.
印刷术的产生,曾受到中国石窟造像活动的启发和影响;印刷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石窟造像之功德活动.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记启发了初期雕版形式,中国佛教石窟造像之衰退,正与印刷术的发展完全同步.龙门石窟北朝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洛州灵岩寺沙门僧祭造石像记>是法藏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父本".武则天当皇后,政治中心东迁洛阳,龙门石窟在初唐出现造像高潮.这是法藏刻经取法龙门石刻格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中反映了金代佛教诸宗进一步融合的具体情况。试经度牒内容可补正史之不足,确定金代实行这一制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编辑学报》1995,7(1):24右栏13—16行:“…the SSD varies from 20cm to 100cm,fieldarea varies(此处 varies应省略)from 4cm×4cm to 20cm×20cm and depth varies(此处 varies应省略)from d_m to 30cm。”  相似文献   

14.
话“蜂台”     
"蜂台"一词,唐五代有关佛教的专文中常见。姑从《全唐文》等总集中搜寻,抄列如下: 穷贝牒之遗文,集蜂台之秘篆。(武则天:《三藏圣教序》,《全唐文》卷九十七) 临雁塔之阶基,对蜂台之阃域。(张鹫:《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蜂台映月,还临舍卫之城;雁塔寻云,即对耆阖之岭。(王勃:  相似文献   

15.
2001年3月12日,杭州雷峰塔地宫发掘,面世的龙纹佛像、铁函、钱币、铜镜、舍利函等已有学者做了研究,然而,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坍后所面世的《一切如来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或者可从另一角度再做一番探讨。一雷峰塔为钱俶所建,钱俶(929-988),本名弘俶,以犯讳单名俶,字文德,浙江杭州人。为吴越国君钱鏐之孙、文穆王钱元瑾第九子、倧弟。  相似文献   

16.
安春根先生是韩国著名出版家、学者,创立韩国出版学会,井任首届会长。1991年改任名誉会长。他著作甚多,并在大学任兼职教授。生前与日本出版学会积极联合筹办出版国际论坛年会,卓有成效。在中韩两国建交以前,1990年,他曾和韩国出版学会会长尹炯斗先生一起专程来沪盛情邀请赵斌先生和我于1991年出席在汉城召开的第五届出版国际年会。他送了我一本新出版的《古书研究》第七号,这是他担任顾问的韩国古书研究会主办的期刊。内有他写的《新罗时代印刷出版问题》一文。原来,1989年我在出席东京出版国际会议期间,曾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即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內发现《陀罗尼经咒》的印刷覆代问题,据专家考订是公元704—751(新罗圣德王三年—景德五十年),那末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868年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早一百几十年,成为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制品。我问他个人的看法,他用谨慎的口吻回答了我的问題。《古书研究》送我,大概是对我一年前提问的郑重的书面答复,衷心很为感动。1991年汉城的出版国际会议我终于未能成行,没有能同朋友们再次见面,丧失一次学习的机会。可是,1992年春节前,我接到他一封从汉城寄来的热情洋溢的祝贺信,那是他收到我与人合著《中国出版史》一书后的来信。在和安春根先生不多的接触中,他对中韩两国出版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他对出版事业以及学术研究的严肃态度,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本刊发表安春根先生生前为《杂志出版论》的中文版的序言和我国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的悼念文章,表示我们对安春根先生的深切的怀念! 一九九三年五月于上海  相似文献   

17.
南宋嘉定、宝庆年间,来宋求法的日本禅僧道元(1200~1253),曾师从天童山景德寺长翁如净(1162~1227)禅师,留下许多参学记录。道元卒后,其弟子怀奘(1198~1280)在整理道元遗书时,将其中有关道元在天童山参禅的笔记整理成书,采用宋理宗年号,为名《宝庆记》。《宝庆记》以道元与如净之间的问答形式,记录了道元在宋朝求法的思想历程,反映了道元与如净之间深厚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是了解以如净禅师为代表的中国曹洞禅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谢灵运参加编译《华严经》之事,唐代新罗国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云:"夫《华严》大不思议经者,乃常寂光如来于寂场中觉树下与十方诸佛召尘沙菩萨而所说也。龙胜诵传下本满十万偈。东晋庐山释慧远以经流江东,多有未备,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逾越沙雪,远寻众经。法领遂至遮拘槃国,求得前分三万六千偈来归。时有佛贤  相似文献   

19.
王梵志诗《危身不自在》首联云:"危身不自在,犹如脆风坏。"项楚先生校"脆风"曰:"‘风’,原作‘’,从《初校》所录",并注"脆风坏"曰:"谓人命危脆,遇风而坏"。按,项先生所言《初校》是指陈庆浩先生的《法忍抄本王梵志诗初校》。陈先生录""为"风",似不妥。""当为"瓦"的俗体。《干禄字书》:"瓦,上俗下正。""瓦"写作"",敦煌写经习见。如北6776号(地66)《佛藏经》卷二:"是新凡器盛以屎尿。"斯3886号《千手千臂观世音陀罗尼神咒经》卷上:"在山顶上有形胜处,掘地,去其石砾及器恶物。"斯1047号《妙法莲华经》卷三:"无诸秽恶、砾荆棘、便利不净。"北8506号(芥91)  相似文献   

20.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通过版权贸易获得下列图书的出版、发行权: 《Business/商务英语》(英汉对照)[美]S·艾布拉姆斯 H·G·韦尔斯著 沈瑞年译注 美国ITP图书公司出版本书附有录音带一盒。 《Business:Banking/银行商务英语》(英汉对照)[美]英语服务中心著沈瑞年译注 美国ITP图书公司出版本书附有录音带一盒 《Business: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商务英语》(英汉对照)[美]英语服务中心著 沈瑞年译注美国ITP图书公司出版 本书附有录音带一盒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英语》(英汉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