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关注自身成长,提高职业素质,是其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交往能力3方面论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
王竞芬 《出版广角》2021,(17):67-69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版融合新型业态的出现,使传统图书编辑不得不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从产品制作转向提供知识服务;从传统图书编辑转为项目经理;从项目经理转为出版运营者;从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无论出版业态如何改变,出版融合只是现代出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业态,并没有改变出版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出版对内容质量的把关、审核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数字出版编辑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编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数字出版编辑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责、素养入手,就如何以数字产品编辑(产品经理)思维去策划产品、以数字技术编辑(技术经理)思维去设计产品、以数字营销编辑(营销经理)思维去做产品服务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编辑而言是挑战也是契机,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电视编辑的工作视角由编辑转向观众、工作视野由节目制作转向品牌创立、工作机制由单打独斗转向互动共赢,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编辑必须面对编辑方式的拓展、传播技术的拓展和电视节目内容情节的拓展。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对电视编辑工作带来的考验和新的契机,提出了应对这一新的外部形势的思路,旨在为新媒体时代辛勤工作的电视编辑的成长提供个人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在编辑活动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需要,多元主体共存是编辑工作的新要求.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作者、编辑、读者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等主体,并通过主体间交往而实现视阈融合,理解是编辑主体间视阈融合的前提,对话是实现编辑主体间视阈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庄婷婷 《今传媒》2016,(1):138-139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面临重大变革,对媒体从业者来说,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特别是对编辑而言,怎样转型,从传统的纸媒编辑转向新媒体编辑,并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笔者从自身从业经历和工作时间入手,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多面手,具备正确研判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策划以"全媒体"思维做新闻和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置身数字化迅猛传播的当下,原创文学精品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在梳理作家陈忠实文学道路脉络的基础上,阐述了与陈忠实有深入交往并对其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多位文学编辑,揭示了编辑在作家成长中的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并就新形势下媒体融合编辑应怎样与作家交往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术身份的建构关涉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认知和行为方式,是编辑开展学术交往和学术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体育学科的舶来属性和边缘地位,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身份建构相较其他学术期刊编辑面临更多困境。文章基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个体发展三个层面探讨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身份建构的价值内涵,并从体育学科危机、学术话语权争议和个体成长迷思三个方面分析其学术身份迷失。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体育学科认同,培养服务学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学术自觉;参与学术话语共建,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入个人职业生活,探索独特的学术身份叙事。  相似文献   

9.
编辑学术交往是编辑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关涉编辑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体现对话关系,遵循互动逻辑,指向主体间性.当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交往呈现失语困境、刻板印象和技术焦虑的缺场表征.学术研究的开放性、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和身份认同的迫切性是编辑学术交往出场的主要逻辑.编辑应强化学术交往的在场自觉,主动回归学术共同体和编辑出版共同体,将创新与应变作为编辑学术交往的逻辑起点,将求同与立异作为重要原则,将合目的 性与合规律性作为根本遵循,推动学术交往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庞达 《编辑学报》2018,30(1):21-24
期刊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发展趋势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与工作职责.广大“科技期刊人”要善于转变思维观念、更新编辑理念,构建新媒体发展思维;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培养与“融媒体”相适应的综合业务能力,尽快成长为集优秀编辑素养、深厚学术素养和出色媒介技术素养为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的到来,使得整个编辑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引发编辑主体重构,也给编辑客体的发展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编辑客体的形态日益从单一符号模式走向多元符号模式;编辑客体的传播方式从整体流通转向单篇传播;编辑客体的生产方式从专业生产到协同生产转型;编辑客体价值实现方式,也将从“二次售卖”转向“增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编辑加工中思维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编辑的思维活动集中体现在编辑对稿件的加工过程中.思维是编辑加工过程中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再创造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动势.从思维活动的观点来研究和审视编辑工作方法,探求对编辑工作方法的理性认识.记忆是编辑加工中思维活动的基础,经验是一种催化剂.编辑加工方法的基础性、延伸性和指导性决定了其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编辑加工中的思维活动,目的在于探索,在于研究出一种合理的思维模式,应用于并指导编辑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思路需要颠覆,而品牌社群营销的内核也需要伴随品牌营销思路的颠覆而进行重新认识。本文分析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思路的四个重构:从产品思维走向体验思维、从用户思维转向粉丝思维、从媒介思维转向数据思维、从广告思维转向社群思维。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社群营销的核心逻辑。  相似文献   

14.
正编辑的"想当然"是选题策划的基础和起点,从编辑的"想当然"到成熟的选题思路、架构,有一个多次论证、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表现为从主观到客观、从模糊到清晰、从概念到思路、从粗线条到方案、从碎片到完整、从初坯到成品的过程。选题论证既是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制度,也是确保和提高选题质量的必要程序。选题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产物,编辑创新能力越强,创新的思维空  相似文献   

15.
孙炫钰 《传媒》2018,(8):62-63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记者尤其要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媒体形态变革的要求,遵循新闻职业道德、新媒体发展和融合传播规律,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履行其在媒体融合时代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为此,记者需要从单媒体思维转向跨媒体思维,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单兵作战转向超级团队,从困顿思维转向弄潮思维.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时代期刊编辑的网络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从一般意义上讲,期刊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载体,具有生产、传播、发展人类知识,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历史使命.当人类历史迈入新世纪之时,现代科学技术之手已翻开了网络时代的新篇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迅速而广泛地影响到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学习和思维方式,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变革,期刊的编辑出版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信息多媒体数字化生活尤其是信息互联网对传统出版行业影响的全面介入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期刊编辑模式,既包括整个编辑工作流程和编辑出版形式的更新,也包括编辑思维、编辑意识、编辑理念和编辑知识结构等编辑主体素质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新闻媒体逐渐将报道视角转向大众民生生活,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琐事被纳入到新闻播报的范围内,通过生活化的新闻报道,不仅体现媒介对百姓生活的关怀,更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新闻改革的方向。民生新闻编辑的特点比较突出,一般分为文字编辑和后期编辑两大组成部分,一则民生新闻的播出如同编辑人员对一件衣服的剪裁,文字编辑需要对新闻主题思想和主线进行设计,后期编辑按照文字编辑的思路对整个新闻做编辑,最后形成一则完整的新闻报道。编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这前后两部分的编辑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刘选 《编辑学报》2019,31(2):227-230
学术期刊的基本功能规约了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特殊的职业技能。编辑职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其专业成长和进阶。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编辑素质研究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话题,其中编辑素质构成和提升优化途径是2个主要方面。已有研究大多是基于技术发展和编辑实践来开展的,缺乏理论的支撑;因此,本研究从理论视角切入,运用冰山模型和知识转换螺旋模型,结合期刊编辑从新手到熟手再到资深学者型的成长历程,充分考虑科技发展对编辑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冰山模型,并通过知识转化螺旋模型详细阐释了显性与隐性知识及技能之间的转换,以此促进编辑的专业成长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金琦  李静  王书亚  魏玫玫 《编辑学报》2018,30(4):429-431
青年编辑是传承技艺、推动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青年编辑队伍是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从青年编辑的自我成长、责任担当、居安思危和厚积薄发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思维的转变趋势,对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转变为产品经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图书编辑从编辑思维、开发思维、出版思维、线性思维到产品思维、营销思维、迭代思维和立体思维的思维转换过程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