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植物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学习素材。以北京九中校园植物资源调查为例,探索适合中学生开展的校园植物调查方法,寻找在学科教学中可用的植物资源。在校园内,共记录维管植物67种,其中木本植物46种,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21种。这些植物资源可以为生物、美术、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生物技术实验的一门基础性内容.本文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分析以往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教学设计内容的不足,重新设置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包括基础性实验内容和综合性实验的具体项目,突出强调了学生掌握关键性实验技能——无菌操作技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优化实验考核体系的具体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爱好,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园绿化中丰富的植物资源及其景观为园林、园艺等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园林园艺类相关专业开展校园植物的系统调查,建立校园植物资源数据库,编制校园植物分布地图等实践教学,促进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巩固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大学植物学课程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对加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校园现有植物资源的调查和鉴定,确定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内的263种园林植物,对校园常见的木本植物进行了挂牌,并且编写了《校园常见园林植物志》和《校园常见野生植物志》,建立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植物认知网站(http://www.xkdplants.cn/)。校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弥补了校外实习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设计创新的机会,也为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和植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赏析植物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立足于校园,充分挖掘校园地理资源,通过应用"形色"App辅助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植物调查,发现并解决校园植物布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6.
植物分类学是农林院校涉农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植物形态术语是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的基础。本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园林152和设施152两个班的学生为试点对象,充分利用校园植物有利便捷的环境条件,通过对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部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部分的课程教学效果,为我校及相关院校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设施花卉栽培"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提出加强"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8.
构建"一体一辅两翼"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建立以实验课程教学平台为主体,开放性实验活动平台为辅,科研训练平台和技能培训平台为两翼的实验教学体系。着重阐述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实施方法及实践成果,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在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一张图”为导向的土地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际出发,借助于土地规划方面课程,以"一张图"为中心目标的实践技能培养,来探讨土地规划教学实践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内容、特点及建设成效。提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实践阶段,要以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前瞻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与实践体系为原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的特点是以单个教学实验为基础,进行综合性"一张图"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大局观;充分培育校外的产学研基地,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出发,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的举措,探讨本门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的构建。通过对课程结构的改革,以考核为导向,针对学生的特点,将科研过程和成果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人才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吴涧石 《考试周刊》2013,(34):181-182
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得到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对于科学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以"校园科技场馆"为例,论述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给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带来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传统学科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相对忽视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发展的问题。以"校园植物校本课程"开发为课题研究轴心,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资源,在明确课程定位、收集课程素材的基础上,搭建课程框架,编写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课程设计,开发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承担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三服务"职能.做好"三服务"工作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有四个重要作用:一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维护校园平安稳定的保证:三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四为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实践基地.在做好"三服务"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服务过度和忽视管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A5):147-148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动手性很强的学科,生动鲜活的植物材料与标本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时间有限,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课堂内外相结合,把校园作为实习和实验基地,全面挖掘校园植物的教学价值,能为学生观察与识别植物提供最直接的素材,及时地、最大限度地为植物学的教学和实习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植物分类学是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植物分类学实习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并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实习环境资源和实习教学课时,高效地完成实习课程内容,是高等院校长期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林学、园林和园艺3个专业5个班为试点,对植物分类学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进行调整,对所发现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为其他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改进提供实践基础,为相关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172-175
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结合"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以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为目标,依托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构建了基于"90后"学生特点的多层次实践体系。该实践体系包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系列课程,辅之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等课外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阶段为递进顺序,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实习(设计)系列为主要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五个实践教学系统;以六大保障措施作为支撑,实现全过程实践、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子系统、教学实验子系统、专业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及毕业实习子系统,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列培训和锻炼。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规划本质的认知和塑造未来规划师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本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革教学体系和突出教学重点为原则,构建课程实践和独立实践环节并重的"双主线"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植物价值,开发以植物资源为主体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例如:调查校园植物的种类;设计和制作校园植物的挂牌和立牌;以诗词大会的形式挖掘植物背后蕴含的植物文化和人文精神;开展校园药用植物调查;编辑和撰写校园植物图鉴;利用校园植物制作叶脉书签和滴胶作品等社团实践活动,以期在多元化的课程中建立学生与校园环境的亲近感与归属感,渗透生物学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以在华中师范大学10次讲授公共素质课"本科生科研方法训练"的教学实践为例,讨论如何向本科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方法训练。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学术资源获取、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学术道德与规范、本科生在校科研活动、个人学术生涯规划五个模块。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式可行,它能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科研、工作产生长期正面影响。文中还就广泛开展本科生科研方法训练的教学对象、教学定位、师资来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