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条法律选择新原则。该原则不是我国冲突法的基本原则,而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在调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冲突规则的确定性和判决结果的可预见性以及冲突规则的灵活性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一直以来都是冲突法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擅于运用自由裁量权,为追求冲突规范的灵活运用及个案公正更青睐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学者们认为特征性履行原则更能实现法律选择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针对两大法系的分歧和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趋势,《罗马规则Ⅰ》很好地协调了判例法和成文法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的矛盾,它的立法原则对中国刚刚颁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适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冲突规则的确定性和判决结果的可预见性以及冲突规则的灵活性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一直以来都是冲突法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擅于运用自由裁量权,为追求)中突规范的灵活运用及个案公正更青睐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学者们认为特征性履行原则更能实现法律选择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针对两大法系的分歧和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趋势,《罗马规则I》很好地协调了判例法和成文法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的矛盾,它的立法原则对中国刚刚颁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适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全球发展、社会保障的增强、全球沟通与交往的顺畅以及道德观念和文化的趋同,非婚同居跨越了国界,出现了涉外非婚同居的新型财产关系。面对各国关于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不同规定,我国国际私法必须正视这一新型法律冲突。我国立法应该结合该类财产关系的自身特殊性,按照"管辖权处理方式"和"冲突法处理方式"两种准据法确定方式,构建我国开放灵活的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准据法选择体系,这对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乃至整个国际私法理论与立法的完善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规定为国际私法的一般原则,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该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彰显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重要性。伴随产生的问题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该如何对整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式是什么?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属性入手,阐述了该原则适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最终确立了"法律关系要素分析说"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方式,以期能为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6.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条法律选择新原则。该原则不是我国冲突法的基本原则,而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在调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内容主要是存在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其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及国际条约的适用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系列问题。对此,应结合目前国内一些新的立法观念和国际立法趋势制定出与我国现阶段整体立法、司法相适应的新补充性规定或单行法规。  相似文献   

8.
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国在涉外侵权法律适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自体法学说”、“最密切联系原则”等灵活的、多元的法律选择方式。我国的立法现状是有些条款尚不明确,基本上仍是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示范法》以民间立法的形式罗列了近年国际上的一些流行趋势。笔者认为有关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主,兼采当事人双方共同属人法及最密切联系地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冲突法的作用在于就不同法律关系应适用的准据法,在内外国法律间作出选择。法律选择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当事人自主决定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公平原则和有效原则。前二者主要从选择的方法或途径上对准据法定位,后二者则从选择结果上对准据法定位。四个基本原则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法律选择的正确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在如何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问题上,当今世界各国均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即由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适用于合同的准据法。在当事人依据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了涉外合同的准据法以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据以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冲突规范、连结点发生了变化,或者当事人双方事先共同选择的准据法本身发生了变化时,其涉外合同的准据法原则上也应该由当事人双方依据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11.
结社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在民主法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与公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利益统合的重要的法治原则与制度设计。笔者根据对我国当前结社活动普遍兴起和立法滞后的现状分析,认为有必要围绕《结社法》的制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现阶段的结社活动;改革现行社团管理体制,实行由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向政府间接管理和行业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转换;加强结社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借鉴西方法团主义的制度理念,以促进我国社团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法治建设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与宗教联姻而生的法律信仰是西方法治得以确立和生长的观念基础,法治之所以首先在西方获得理论证成并付诸实践,与西方国家特有的以法律信仰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传统有关。作为后发法治国家,我国应以史为鉴,牢牢把握法律信仰这一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尽早实现国人百余年来梦寐以求的法治国家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视野中立法听证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引进西方立法听证制度时,将此制度的法理基础定位于西方法治语境中的“自然公正”、“正当程序”等原则上,现采用一种反思性的理论视角与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对产生这两个原则产生的具体历史语境的分析过程中,重新讨论立法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对国际私法的重大贡献。其与冲突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自体法理论及学说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我国法律适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跨世纪时期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了我国21世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目标,这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共同文明成果,也是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有识之士的治国梦想,更是我党在21世纪实现法制的政治宣言,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法制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治的基本思想启示了它的继承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发展,最终演进到将依法治国上升为治国方略。探讨依法治国方略的演进过程对于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法治有形式意义的法治与实质意义的法治之分,形式意义的法治只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实质意义的法治除强调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外,还突出强调所依之法必须为好法。好法必须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权的保护,否则即为坏法。在判断好法、坏法时,这三个标准缺一不可。要制定出好法,最根本的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恶法非法”论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并带来一定危害,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大障碍。为了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转变传统行政理念,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新出台的行政许可法在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体现了新的现代政府理念。  相似文献   

19.
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是制定和执行各种各样配套的法律,而且也包括更新或重建我们民族的法伦理。亲属法伦理"爱有差等"及义务本位性,与"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法治精神相冲突,亲属法伦理重视亲情、讲求人性与人本、人道的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必须对亲属法伦理改造和继承.把法治理想转化为中国人的精神情感认同,这是我们实现最高层次的法律秩序—法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侵权法的一般条款,是指在成法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作为所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之基础的法律规范,侵权法一般条款对法益的保护方式,可以分为间接保护和直接保护两种,其中前为大陆法系各国司法实践中的普遍现象,而后则是德国法所特有的规定,从保证法益的角度看,后更为有利,我国侵权法的一般条款应该借鉴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