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嵇珺 《教育导刊》2006,(11):39-40
在幼儿园里“小帮手”现象很常见,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请班上个别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幼儿都很乐意做老师的“小帮手”。那么,是不是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就不值得关注了呢?当然不是。正是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才更加引发我们去探讨它,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这一现象中,教师是怎么想的,孩子又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2.
嵇珺 《教育导刊》2006,(6):38-40
当前,幼儿园举办对外公开课的现象十分普遍。一般来说,为了上好公开课,老师都要精心准备很长时间。不管是从老师方面看,还是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公开课的效果比平时课相对要好。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公开课上的情况,而对公开课之前准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甚了解。笔者恰巧就在幼儿园观察到了两次老师上公开课前挑选幼儿的事件,现把它们呈现如下。对于这两个案例,笔者想谈谈自己个人的想法,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反思。一、案例描述案例1在某幼儿园的一个小班,一位老师在挑选班上的幼儿上公开课。老师点到名的小朋友到前…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针对当前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的现象,我们通过让幼儿做值日生、做老师的小帮手,开展值日生教育,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女儿真真很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总是某某小朋友能做老师的小帮手呀?”一开始我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总是随口安慰她:“只要你表现好,做个好孩子,老师很快就会请你做小帮手的。”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女儿热切的上进心慢慢冷却,转而失望,甚至开始自我否定,因为老师始终没有请她做小帮手。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有比较偏爱的孩子,而内向的我恰恰属于那种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所以女儿的心情我很能理解。于是,我找机会向老师了解情况。我问她:“你一般会请什么样的孩子做你的小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我在参加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角色游戏观摩活动时,向扮演不同角色的九名幼儿分别提问:“您喜欢干这工作吗?”其中有六名幼儿回答“喜欢”。有两名幼儿说“是老师要我做的”。有一名幼儿不高兴地回答:“我要当医生,是老师让我当炊事员。”在回答为什么喜欢这项工作时,有三名幼儿说不出。扮经理的幼儿回答:“我可以管他们,做得不好的扣奖  相似文献   

6.
"我就是想当班长"--关于幼儿园"小班长"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的缘起 “小班长”现象,基本上在每个幼儿园都存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可以培养自己的得力助手,一是可以让幼儿在担当“小班长”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可是这种“小班长”现象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一种认识。他们是想当老师的小助手吗?他们能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吗?他们实际上又是如何去当班长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目前只是从理论上来分析让幼儿当小班长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7.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在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方面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一些幼儿主动、能干,乐意为别人做事情,也有一部分幼儿在与外界交往时出现退缩、逃避的行为。根据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大班“能干的小帮手”社会活动,让孩子们在分组到各个部门完成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在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方面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一些幼儿主动、能干,乐意为别人做事情,也有一部分幼儿在与外界交往时出现退缩、逃避的行为.根据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大班"能干的小帮手"社会活动,让孩子们在分组到各个部门完成一定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始阶段不教 在幼儿初接触彩泥阶段不教,让幼儿自由、随意地玩,主要是激发幼儿的玩泥兴趣,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内心自由的定势。老师参与这种自由自在的玩泥活动。今天加入这一组,只做一名玩伴,可以边玩边自言自语:“我来做一个苹果,红红的、圆圆的真好吃。”明天再在另一组做个黄黄的梨子,轻轻地和身边的幼儿讨论:我的梨子做得怎么样?哪里需要改变?老师玩得很投入,一旁的幼儿,有的会跟着模仿,做一个苹果或者一个梨子;有的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自言自语:“我来做一架飞机,大大的身体,两只翅膀,还有尾巴。”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玩泥风格,分析他们玩泥时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指导,教给他们什么才是合适的,才是有助于幼儿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诱因和动力,发现和提出问题则常常是创新的开端。然而,幼儿的问题常常出乎意料,有时甚至会让教师身陷困境,不知所措。本文旨在觅求应对幼儿“偏杂怪问”的良策,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案例描述在“我从哪里来”活动中,教师试图用爸爸妈妈互送小种子的形象化比喻,让幼儿知道他们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就在所有幼儿沉浸于这一问题情境中时,幼儿A(他奶奶刚去世)忽然问:“老师,我们最后又会去哪里呢?是不是都会死掉呢?死了是不是就再也回不来了?老师,你会不会死啊?”教师思考后答:“是的,最后大家都会死,老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幼儿教育虽然受到社会重视,但仍有少数幼儿到了入园年龄还散居在家。为了使这部分幼儿能受到学前教育,我们以奔牛镇南观西后王村为试点,组织起该村5名散居幼儿,由同村的两名少先队员做“小老师”带他们开展活动。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把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是晟适合幼儿的活动。散居幼儿平时在家也  相似文献   

13.
陈腊珍 《早期教育》2003,(12):27-27
案例1:某幼儿园中班。游戏收拾完毕,小朋友与老师各就各位。老师说:“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今天你玩了什么?”A幼儿说:“今天我去了娃娃家。”B幼儿说:“今天我在图书角。”C幼儿说:“今天我在表演区。”……老师:“你们怎么玩的?玩得怎样?”D幼儿说:“我们大家一起搭了个大桥,玩得很开心。”E幼儿说:“我和××、××一起跳舞,玩得很高兴。”教师略总结:“今天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但如果×××、××能遵守规则就更好了。” 案例2:某幼儿园小班。游戏结束,老师说:“今天我们都玩了哪些游戏……”“哦,娃娃家的妈妈应该……爸爸应该……下次记好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是要分工的……”  相似文献   

14.
“三八”节快要到了,按照保教组制定的计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爱妈妈”教育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请幼儿介绍妈妈的工作,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妈妈工作时的情景,以此加深幼儿对妈妈工作的了解,为妈妈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感到自豪。 二、主题谈话“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在讲讲、听听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教育幼儿回家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15.
幼儿很喜欢帮大人做事,特别是帮老师做事。如洗手的时候他们会争着说:“老师,我来帮小朋友打肥皂!”“老师,我来给小朋友浇水!”类似现象举不胜举。这些都是“雏鹰学飞”的好现象。我体会到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如在美工课中,教幼儿用纸折花篮,在折之前需要把长方形的纸裁成正方形,裁下来的小纸条留着做花篮的提手。按惯例是教师先把纸裁好。但我做了一个改动,我只提  相似文献   

16.
赵雯 《南昌教育》2009,(12):15-15
区域活动案例描述:创意吧里,一位小男孩始终在该区玩橡皮泥,他是全班最专注的一个。只见他不停地在手上搓呀、在身上搓呀,一位老师走过去告诉他不能在身上搓,去找个小桌子放橡皮泥吧。过了许久,老师经过那位孩子身边,发现这个幼儿仍在那里重复地搓。老师轻轻地问:“你在做什么呀?”幼儿小声答:“我在做菜。”显然,孩子受技能所限,虽然他很投入,但还是只能是重复着那样的“工作”。老师并没有急着离开,她蹲下身,对幼儿说:“你看这些菜呀,  相似文献   

17.
按照幼儿园对幼儿的早餐、午餐质量高、数量足、色香味要样样俱全的要求,我们一直要求全班幼儿必须吃完份内的饭菜,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给小朋友盛饭菜。徐玲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事跟老师说吗?”她点点头:“老师,下次能少添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像包忠容老师课上那样的即时生成的问题,也经常会像包老师那样因处理这些问题而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因此尴尬万分。但我想只要即时生成的问题有讨论、解决的价值,我们就应“不顾一切”地“关注”它,“解决”它。因为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且问题有价值,而我们老师却视而不见,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教学,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我们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即使老师如期完成了原定的教学内容,课上得很“圆满”,也只能算是老师自己“教”完了,…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  相似文献   

20.
曹文花 《山东教育》2002,(12):30-30,31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幼儿“见义勇为”的表现,是寻求老师保护的武器,更是对老师信任的一种反映。但有些教师对“幼儿的“小报告”不是置之不理,就是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大声斥责,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对幼儿的身心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应寻求一种对待幼儿“小报告”的办法,做到既有利于施教,又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凭多年的教育实践,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抓住幼儿打“小报告”的机会,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幼儿打“小报告”是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他想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能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