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禅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的参赛队员进行调查,分析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主要研究结论为:蔡李佛拳是一种低消费的运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学费、服装与器械上;蔡李佛拳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有较高的认同感,习练蔡李佛拳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增加交流、学习其文化;练习频次相对固定,多数选择在晚上进行练习,练习地点以拳馆为主;蔡李佛的传播媒介以人际传播媒介为主。针对蔡李佛拳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文章建议:加强蔡李佛拳的拳史研究;注重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开发蔡李佛拳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勃兴于人们对现代性危机的警觉和对后现代状况的反思。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与访谈,认识到"蔡李佛"的命名独特,武学思想先进,拳术科学实用,包含浓郁东方文化特色。分析蔡李佛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即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充分借用"影视轰动"效应和媒介来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学术和文化交流展示蔡李佛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承办一系列武术比赛提升其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提出蔡李佛拳在传承中需要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3.
姜平 《武当》2009,(6):5-5
5月1日至3日,广东省蔡李佛拳教练员学习班在斗门区举行,该培训班由广东省武术协会蔡李佛拳总会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广东省的陈家祠训练基地、新会始祖拳会、江门威龙武术馆以及省外的广西钦州武术馆等28家单位,共72名蔡李佛拳高手参加。通过这种正规的培训学习及能力考试,72名学员获得了由广东省武术协会蔡李佛拳总会颁发的高级、一级或二级教练员证书。  相似文献   

4.
黄建军 《体育博览》2011,(7X):211-211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对"蔡李佛"早期发展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出:"反清"思想是"蔡李佛"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原动力,禁烟运动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蔡李佛"快速发展和传播提供良好的契机,而太平天国运动和广东天地会起义是推动了"蔡李佛"拳走向境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启恩 《武当》2003,(5):40-41
蔡李佛拳,乃广东名拳之一。该拳集蔡家、李家、佛家三种拳法之精华于一体,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技法全面,长短桥并用,大小马兼备,步法灵活,擅腿法。动作快速连贯,攻防紧密,刚劲有力,技击性强。  相似文献   

6.
文啓恩 《武当》2005,(12):38-40
蔡李佛拳,是广东南拳的一个重要流派。此拳内容丰富,技法全面,动作朴实简练,拳脚并用。其既有灵活紧凑的小巧动作,也有大开大合的舒展动作,发劲刚猛,变化巧妙,是技击性较强的传统拳术。  相似文献   

7.
2011年佛汉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为止已有5年.为进一步了解佛汉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发展情况,发现其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汉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通过对现有可查的文献的分类分析与总结,研究发现:在佛汉拳的研究中,佛汉拳的历史源流及关键传承人的研究有差异,还需做进一步的考证;佛汉拳技术体系的研究较混乱,还需进一步的挖掘、整理佛汉拳的技术技法、技理等;在佛汉拳传承与传播的专题研究中,对各种组织机构实际发挥效用的研究有待完善.研究得出:佛汉拳在自身理论、技术体系方面存在许多研究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历史考证,以不断完善、充实佛汉拳的文化内涵,为佛汉拳传承发展体系的建立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21,(4):51-53
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对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完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健全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等价值意蕴,却面临着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和技能教学难以融合等问题,据此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应从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思政元素、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同向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帆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4-118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挖掘大学体育与课程思政的内涵逻辑,凝练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元素,并全面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责任落实制度、增进学科交流学习、完善激励措施、健全评价制度等策略,助推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从融入丰富多彩的思政元素、强化体育教师思政能力建设、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探索体育课程思政课内外一体化设计等方面,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对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丁浩 《体育风尚》2021,(5):211-212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跆拳道教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究,并对跆拳道课程思政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跆拳道运动在跆拳道精神、规则意识、跆拳道品势内涵、跆拳道冠军故事等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具体提出跆拳道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培养跆拳道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掘跆拳道项目思政元素、跆拳道思政元素融入跆拳道课程设计、注重跆拳道课程礼仪教育、完善跆拳道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清代,洪、刘、蔡、李、莫被称为广东五大名拳,相传源自南少林。蔡福、李友山分别为蔡家拳、李家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社会下佛汉拳理论体系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现代社会下佛汉拳传统观念的改变,佛汉拳理论指导的改变,佛汉拳传播方式的转变,致使佛汉拳在现代社会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分析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其它传统武术拳种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对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的价值与路径内涵进行解读,发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中华武德融入高校武术课,对促进高校学生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制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片面重视技术教学、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没有形成体系、思政考核没有形成制度等。建议将中华武德深度融入高校武术课程、以育人成效引领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品臣  刘江  毛爽 《体育科技》2022,(2):131-133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革新的必然路径,其对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国家体育战略的实现具有非凡的意义。文章基于课程思政视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新的变化形势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建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应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原则,走出困境需完善体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完善;紧抓政策文件的实施与落实;转变考核具体实施的方式;加强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建设,使实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思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不够丰富以及思政元素挖掘匮乏和公共体育思政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在公共体育课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激发公共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广东很多拳师认为广东武术发源从“火烧少林寺”后开始,然而这则故事,就像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非常具体,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又非常具有戏剧性,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文章就从这则故事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真实地存在关系。研究认为:(1)“火烧少林寺”实为天地会笼络人心的手段,与刘家拳的产生没有关系;(2)“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寺僧创刘家拳的说法不可信;(3)从历史上的南少林、清朝中后期社会背景、与广东洪拳、蔡李佛的“请拳顶礼”动作寓意分析,表明该拳派与“南少林”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体操课程是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担负着体育教师基本功的培养重任,担负着培育爱祖国、尊师德、三观正的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大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评价内容及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的融入元素、融入内容、融入路径,总结提炼体操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体操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聂英涛  田星 《体育科技》2023,(2):117-119
文章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为研究背景,结合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形体舞蹈教师思政教学融合能力较弱、学生形体舞蹈内涵理解不深、课程思政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师思政培育,课前融入思政导学”“借助双线混合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突出课程思政考核”的教学改革新设想。在塑造学生优美体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