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分析,发现当今世界大多数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了速度型技术,速度型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殊性,三级跳远技术训练的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而中小学三级跳远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青春期,身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运动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对中小学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应该考虑练习的系统性。从基本技术抓起,注意技术细节练习,循序渐进。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技术,我们将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对参加2013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5名健将级运动员三跳中起跳时间与腾空时间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与腾空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改进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与腾空技术、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三级跳远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三级跳远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多偏向于助跑技术、起跳技术、落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缺乏三级跳远摆臂技术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三级跳远的摆臂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的控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三级跳远摆臂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三级跳远运动中,运动员对于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空间的感知以及控制平衡的感觉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分析三级跳远运动过程中摆臂技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作用,以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为提高三级跳远科学化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提升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认识三级跳远技术特征和优秀男女运动员在三级跳远项目上的技术差异,文章分析统计第十二届世锦赛三级跳远有关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女子运动员损失距离小于优秀男子运动员,女三级跳远成绩为男子的84%左右,而女子助跑最后一步质心速度为男子的89%,步长也为89%,说明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在成绩方面有潜力达到优秀男子运动员的89%。  相似文献   

7.
对当今男子三级跳远的三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结合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的技术特点,对当今世界三级跳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级跳远运动员13项指标与专项成绩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与13项指标的数学模式。教练员可根据这些数学模式进行专项成绩预测,运动技术诊断和指导科学化训练,同时可使运动员了解自身的体能状况以及增长变化情况,提高运动员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宗强  姜卫芬 《体育学刊》2003,10(5):131-134
采用技术动作摄像法、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她们的技术类型属平衡式技术,上板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不过速度利用率较高。建议今后运用速度利用率和轨迹利用率指标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技术评估。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结合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小肌群训练作为三级跳远运动员最重要的体能训练手段之一,对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三级跳远运动员小肌群训练在安排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随着对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竞技需要认识的加深,其小肌群训练计划安排的密度、与其它训练因素的组合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高水平三级跳远教练员已经将全新的分散安排模式应用于小肌群训练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为分散安排模式小肌群训练的成功应用找到相关理论依据是当前三级跳远理论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三级跳远技术比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对正处于身体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讲,学习三级跳远技术就比较困难。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反应敏捷。本文从田径运动训练与实践角度,着重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基础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为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基础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速度素质在现代三级跳远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的分析方法,对速度素质在现代三级跳远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在现代三级跳远中,助跑速度不但对提高运动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运动员采用何种技术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三跳中的速度损失率体现了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灵魂,更是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速度和爆发力素质差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高春冬采用特定的训练方案进行训练,使其专项成绩1a内提高0.8m,达到15.40m(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特定的训练方案是以提高快速跳跃力量、发展退让肌群力量和专项耐力为目标,以不同的手段组合成4套训练方案,其针对性强,效果好。该方案适用于相近水平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triple jump: 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ublished opinions of coaches and the findings of scientists concerning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e triple jump, and to identify promising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A model i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ose factors that have a caus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fficial distance of a triple jump. This model is then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review. The review itself considers each of the biomechanical factors identified in the model, some additional factor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triple jumping technique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search on triple jump techniques has been sparse and has had little impact on practic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attributes that determine the optimum ratio of the phase distances for a given athlete, the loads to which the supporting legs are subjected and the control of balance during a triple jump are seen as challenging and potentially useful topics of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ublished opinions of coaches and the findings of scientists concerning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e triple jump, and to identify promising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A model i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ose factors that have a caus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fficial distance of a triple jump. This model is then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review. The review itself considers each of the biomechanical factors identified in the model, some additional factor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triple jumping technique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search on triple jump techniques has been sparse and has had little impact on practic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attributes that determine the optimum ratio of the phase distances for a given athlete, the loads to which the supporting legs are subjected and the control of balance during a triple jump are seen as challenging and potentially useful topics of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定点跟踪扫描摄影法,在1993年11月温州举行的浙江省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现场拍摄第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3枚金牌、1枚银牌获得者陈继红的女子三级跳远三跳起跳技术影片,在STK录像分析系统进行影片数字化处理,对解析后的技术参数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国内优秀男、女三级跳远选手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寻找三跳技术的内在规律和技术关键,以设计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最优化训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3000米障碍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和典型指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女子3000m障碍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地位依次为速度耐力因子、一般耐力因子、下肢爆发力因子、速度因子,典型指标为1500m跑、5000m跑、立定三级跳、100m跑。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分析,收集整理世界级选手爱德华兹等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比赛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进一步研究,确认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和绝对速度的利用率是评价三级跳远技术的重要指标。建议加强力量与技术的结合训练,缩短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