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略读课文(第9课)。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罗斯福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她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哲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是树立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以“采访”为拓展点,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锤炼走向生活的勇气。教学过程可以如下:一、“读”———感悟走向生活的哲理与方法1.“一读”,感悟生活哲理。(1)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2.
让我采访你     
上完第九课《走向生活》,学生了解了校报记者采访罗斯福总统夫人的经过,对他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实践精神十分佩服。可是自开学以来,每节课前的两分钟“即席发言”,还有学生做不到落落大方、从容不迫,甚至一到台前就语无伦次、面色苍白。我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以本课为契机,策划了一次“让我采访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走向生活》讲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时提出了一个自以为别具一格的问题: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得到的是意料之外的回答:戴维·科宁斯(该记者姓名),因为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最后校报记者得出启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针对这课有趣的教材内容,我突发奇想地问学生:“你们想当记者吗?”学生们都高呼“:想!“”好,我现在开一个记者招待会,让你们当记者采访我,你们作好准备,每个人都有机会向老师提一个问题。”学生们想不到在课堂上也可以当记者,都异常兴…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听了一些口语交际课,其中不乏成功的课例,使人大开眼界。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课,虽然上得热热闹闹,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总觉得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不相符。1.话题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堂课要求学生围绕“我的理想”这个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创设了记者采访学生的情境,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先是教师扮演记者采访一名学生,然后分别是学生同桌、四人小组、组与组进行采访活动,最后选出优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 ,“创设情境 ,开展活动 ,写实践性作文”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 ,我把人教社六年制小语教材十一册第五组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当小记者”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先活动后作文 ,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师 :同学们 ,你从电视上看到过记者采访的场面吗?你想过当记者吗?想不想体验一下当记者的生活?这段时间 ,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主持了一个“环保大家谈”的栏目 ,她请我帮忙 ,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征集一些采访稿件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我们全班同学可以过一把记者瘾啦。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  相似文献   

6.
一、倡导观察、调查,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 观察、调查是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积累写作素材、开启写作思维的重要方式。一些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米下锅”,就是因为缺乏观察和调查,材料仓库空空如也。为了给学生写作增添源源不断的“活水”,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我是小记者”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是“班级小记者”,都有观察、采访的权利和义务。小记者人手一个“观察采访本”,随时随地记录观察所得和调查到的情况,为写作采集真实而新鲜的素材。“小记者”的头衔给了学生莫大的兴趣和激情,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的学生多了起来,校园内、街道上、工厂里,乃至广大的农村,都有本班小记者活跃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让我采访你     
上完第九课《走向生活》,学生了解了校报记者采访罗斯福总统夫人的经过,对他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实践精神十分佩服。可是自开学以来,每节课前的两  相似文献   

8.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学生对于巴迪父亲那种严厉父爱的认识,大多停留于概念化层面,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父母的爱”,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导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由“巴迪的父亲”的最佳朗读者扮演巴迪的父亲(以下简称“父”),其他同学以记者的身份自由采访。现将采访情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取悦”于教师,或者因为缺乏生活体验,说出的话似有“作假之嫌”。如一位老师教学“学会采访”,选取了“谈理想”这个话题,模仿记者互相采访:●教师模仿记者,采访一学生。师:请你谈谈长大后想做什么?生:我想当一名教师。师:为什么当教师呢?生:教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了学,他们没有学校,没有教室,也没有教师,我想去那儿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师:(带头鼓起掌来)我代表贫困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你真有爱心,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学生模仿记者,采访一同学。生1:您好!…  相似文献   

10.
【活动准备】1.“征集班级格言启事”一份,电脑打印放大。2.荣誉证书,一等奖一份,二等奖两份,三等奖三份。3.模拟麦克风两把。4.学生自己准备最喜欢的格言一条。【活动过程】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在学习生活中掌握言简意赅、精当生动的言论,不仅能使你显得通古达今、明智机警,还能使你谈吐生色、文笔增辉。大家可能都有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我想充当一回记者采访一下大家。二、模拟采访,检查巩固师:进行采访,相机问问部分学生喜欢的原因。记者:你好,请问你喜欢哪条格言警句?学生:我喜欢……记者:能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条格言吗?学生:因为………  相似文献   

11.
一、揭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咱们准备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生:想。 师:别着急,咱们先得学点“采访”的本领。(板书:采访)你们知道“采访”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采访会。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充当着“记者”,带着各自要提的问题,“采访”了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下午的班会活动时间,班主任准时来到采访会场——教室。他微笑着登上讲台,很有礼貌地向“小记者”们点头致意说:“尊敬的各位记者,今天能接受大家的采访,我感到非常高兴,愿我的回答能使各位满意。好,下面请各位就所关心的问题提问。”我们班的这些“小记者”,可不是一般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 :1 通过本次活动 ,让学生了解一些卫生常识 ,并能用所学的知识教育他人。2 告别生活中一些不良陋习 ,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活动准备 :动画片《兔子牙医环球旅游》,搜集有关讲卫生的儿歌、故事、练口令等。活动过程 :主持人 :同学们 ,“非典”已离我们远去了 ,可我们仍忘不了那谈“非”色变的日子 ,“SARS”病毒袭击我们 ,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瞧 ,《生活与健康》栏目的小记者来到了我们这里 ,他将进行一次现场采访。小记者上场 ,采访主题是“非典”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学生甲 :非典”期间 ,我上街或…  相似文献   

14.
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采访,目的地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协会。因为,在那里,有很多年轻的心再一次快乐健康地飞翔。采访之前,记者脑海中一直闪烁着“拯救”这个词语,但在采访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却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让记者感觉到“拯救”一词的局限,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自救”。  相似文献   

15.
一位记者采访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时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令这位记者失去深入采访良机的原因就是提问失当,没有和采访对象形成良好互动。有位杨记者采访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而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沟通学校与社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连接的绿色通道,近年来,天津轻工业学院与相关企业结合,在毕业生中开展了“金卡毕业生”的评选活动。这一活动,在全院学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为此该院学生通讯社记者采访了院学生处处长。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06,(Z1)
“我们采访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我们采访的是国家级生态文明村……”“这是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的图片……” 2006年5月3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在北京市望京社区青年中心举行了“祖国发展我成长——中国少年报小记者采访新农村汇报会”。 4月初,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报社在全国开展了“中国少年报小记者采访新农村”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以采访的方式,深入农民生活,了解农村变化, 憧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近两个月来,3万多名小记者走出校门,走进农村,在实践体验中增加了对国情的了锯.增讲了与农村小伙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彭屹 《四川教育》2004,(12):34-35
曾执教“生日消费”一课。教学设计基于从学生身边存在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学,从而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一:“你最想收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采访录像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下面的孩子们兴奋了……此次采访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总结出不  相似文献   

19.
张庆忠 《教育》2008,(7):7-7
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校外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该镇成立了由30名同学组成的“红领巾小记者团”。图为5月23日,该镇红领巾小记者们在“东营龙居桑葚采摘节”的现场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20.
“一对一”式采访是指一个记者同一个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单独采访。这种采访可以见面,也可以不见面。现在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他们对新闻采访活动的要求越来越深入。新闻采访活动要求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采访技巧和方法,采访活动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好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