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认为,心身认知的最大障碍是"我",要超越这一障碍,就必须对"我"这一障碍进行彻底的消解--"吾丧我".本文从庄子的<齐物论>出发,依据他的"彼"、"我"和"真宰"等范畴表述,对"我"这一范畴做了自我、本我和真宰等三个层次的区分,论述了三者的心身认知的不断超越关系及因不断超越而具有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春华 《新高考》2011,(2):62-62
国庆节期间,我与一位高三的学生聊天,我问她:"高三放假8天你是怎样安排的?"她说:"我觉得这是一个超越的机会,除了认真完成作业之外,我还整理和反思了最近遇到的问题。平常大家都在班级里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超越别人也很难,但是我可以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追赶甚至超越他们,这样会更容易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为,只有跑得更快、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才是超越。三十而立时,这种想法尤为强烈。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我的座右铭"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是如何鞭策着自己在不断修正、突破和自我否定的道路上前行。然而,随着对数学、儿童以及课堂的思考不断深入,我似乎对超越这一话题有了新的领悟。至少在当下,我不再觉得超越必须永远向  相似文献   

4.
<正>在前两期的文章中,我介绍了尼采的自我超越的超人思想以及我自己对这一思想的体会。所谓"超人",不是另一类人,而是人的另一种状态,一种自我超越的状态。这种自我超越,不是某种设定程序下的步骤变化,而是凭籍着自己的内在生命冲动形成的不可预知的向着未来的延伸、拓展和创造。但是在现实中,"超人"很少,"单向度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管理哲学是:"超越也是硬道理"。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一名校长,超越是指能够不断地突破自身的局限和时空的限制,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正确判断学校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做出科学决策,并在实践中达成新的目标。实现超越最重要的是要有不甘平庸的精神状态,勇于超越自己,敢于超越别人。体现在学校管理上,就是要勇于探索教育规律,用现代教育思想更  相似文献   

6.
唐先生认为"仁"有"人我合一的原始心境"和"人我分化之后,自觉地求表现"这两种意义。"仁"最原始的意义是一种人我合一、浑然无间隔的道德情感或精神表现,这种心情尚未落实为行动,纯粹是内在的体验、感受。在此心境中,人尚未自觉地区分人我,以我的道德自觉来涵盖他人。其他德行则是在人我有分别、区隔之后,再以我的心去关怀、成全他人。仁又有"自我超越"或"心之生几周流不息"之义,不断向上超越、向前成就各式各样的人文活动,以达成主观面、客观面和绝对面三向度的感通。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然而,即便在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多年的今天,只要听语文课,我们还是能感觉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丰富的教学形式的"新瓶"里,装着墨守成规、唯教材马首是瞻的"旧酒"。那么,如何以"主题"统领教学,拓展语文教学的温度、广度、深度,从而让儿童在富有梯度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自身,是"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  相似文献   

9.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撑杆跳选手,一直苦于无法超越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相似文献   

10.
<正>在研究班主任的成长之前,"大管家"让我反复地看他写的《关键事件的解析与重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佳径》《关键一跃:走向双赢》等文章。在阅读了一段时间后,我明白"大管家"是想让我超越他的主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丰富这些主张的实践体系。我意识到自己想超越"大管家"很难。于是,我选择了建立"关键一跃"的实践体系来完成大管家的"吩咐"。起初,我自己想到了"关键人物",后来,"大管  相似文献   

11.
陈彦甲 《教育》2011,(15):20-21
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曾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在斯隆看来,人才是超越企业任何资产的一种财富。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所在地域不断  相似文献   

12.
从“主体间性”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主体间性的提出及其教育学意义1.主体间性的提出"主体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在个人主体性衰落、超越主客体的对立而提出来的。传统认识论的命题源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由"我  相似文献   

13.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选取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角度,探讨<我弥留之际>对阿来的影响以及阿来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路径.文中从三方面人手:从"疯子"到"傻子"的"非常态"叙事过渡;寓言主题呈现方式的转变;"盲人在命运与责任间"的不同抉择等.阿来超越"影响的焦虑"后,同化并生成了具有东方民族史诗意义的<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4.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15.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与同桌是一对"冤家",天天闹得不可开交.我俩矛盾的根源是争"地盘"--那时是两人同用一个长条桌,我俩在桌子中间画一条界线,我的胳膊如果超越了界线,同桌就使劲给我推回来:若是同桌的胳膊进了我的"地盘",我也毫不客气地将他报复一顿.我和同桌整天进行这种拉锯战,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6.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  相似文献   

17.
学校工作没有一件事情是轰轰烈烈的,都是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于是在工作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在平凡中超越,用智慧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生活意义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基本涵义。自我超越的可能存在于人的两重化结构之中。引导人的自我超越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可能是什么"是教育要促使人永远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良心的召回是当代教育所面对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9.
9月27日,是我的"重要纪念日"。那天下午,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超越了自我,还得到了一位"骁勇善战"武将——螳螂,真是不枉此行啊。那天下午,我和妈妈漫步在颐和公馆,那里虽然处在市中心,却静谧舒适,真正是闹中取静。漫步在极具特色的客房和别墅间,看着路两旁绿茵茵的草地,我的心情很放松,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突然,一个小东西从我眼前一跃而过,吓得我赶紧往后一闪,差点  相似文献   

20.
创新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不断地开拓、进取、力争超越、突破"的精神.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谈谈自己以下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