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面积1682.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万;198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市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60多万华侨、港澳同胞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70个国家和地区.中山市华侨、港澳同胞历来有热爱家乡、兴学育才的好传统.建国前,当时的中山县由侨胞集资兴建的学校就有16所,其中周崧学校、竹秀园学校在省内很有名气.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旅美归侨陈茂垣先生首倡创办了中山华侨中学,继而又先后办起了沙冲华侨中学、石歧华侨幼儿园等;1964年,旅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华侨梁纯义先生还捐建了麻纯义小学.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粤大地,中山这颗珠江三角洲的明珠大放异彩,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9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30.3亿元,比1992年增长42.3%.经济建设需要现代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为造福桑梓,作育英才,中山市广大华侨、港澳同胞掀起了捐资办学的新热潮.自1979年香港同胞郑华坚先生率先捐建三乡光后小学至今,华侨、港澳同胞为教育捐资共达1.29多亿元.其中捐资建校1.13亿元,新建、扩建的学校141所,建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平冈中学创办于1930年,由爱国爱乡的侨胞捐资兴建。近八十年来,平冈人继承前贤的传统,铸就了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丰厚的文化底蕴、光荣的办学传统、丰富的办学经验使得平冈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享有“深东文化摇篮”的美誉。今天的平冈,是广东省绿色学校、深圳市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3.
10余年来,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在福建捐资兴学金额达12亿多元,全省有50多个县市2000多所学校接受侨胞和港澳台胞捐资办学,其中捐资千万元以上的有29人,他们以新的特点、新的形式谱写华人、华侨、港澳台胞捐资兴学史的新篇章。 一 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在福建捐资兴学呈现出以下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创办于1998年的连江尚德中学,是由旅美华侨、闽发集团董事长林尚德先生累计捐资8600万元,政府提供配套土地而兴建的公立普通高中。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了省一级达标高中校的评估验收。  相似文献   

5.
该书由福建省教育厅杨辉副厅长主编,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集体撰写。全书共10章,依次是:清代的华侨捐资办学、民国的华侨捐资办学、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的华侨办学、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高潮、形成完整的华侨办学体系、华侨华人捐  相似文献   

6.
侨资办学是侨乡发展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以台山为例,探索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办学的积极性,切实办好一批侨校,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大大调动了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积极性,各地侨资办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据台山市教育局1994年12月统计,从1979年至1994年,15年间,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资建校和维修校舍金额达2.16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7.78%。现全市有中小学598所,其中华侨捐资支持学校建设的有520所,占87%。由于华侨捐赠资金的大量投入,使台山侨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4年基本实现了校舍建设的“一无二有”,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验收,授予“校舍建设特级县”的光荣称号;199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大推动了各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侨校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任岩松中学     
任岩松中学是一所年轻的中学。她坐落在著名的侨乡——瑞安市丽岙镇,是旅法华侨任岩松先生于1984年捐资创办的,现在已经是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了。  相似文献   

8.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与闽南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旅居海外的闽南华侨华人深受传统文化浸染,信奉“忠孝节义”、“多行善事”、“兼济天下”。在这些观念的引领下,他们对家族、家乡、祖国有着传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具体体现在以海外经营所得,捐助家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捐资金额较多,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捐资办学。华侨华人捐资办学与闽南社会的变迁同步进行,其既是闽南社会变迁的产物,又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闽南社会变迁的良性运行。据记载,闽南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827年。当时,惠安后海村归侨郭用锡父子曾乐捐纹银2000两兴建文峰书院,并将这一书院兼…  相似文献   

9.
福建华侨办学特色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余年来,福建华侨不为名不图利,一片赤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福建华侨办学具有以下特色: 历史悠久。早在1827年,惠安后海村归侨郭用锡父子捐银两千两,助建文峰书院和兴建考棚,受到道光皇帝嘉封。晚清,华侨先后在同安、南安、晋江、永春等地创建50多所小学堂,并从1906年开始创办中学堂。侨办中小学多数是新式学堂,采用新学制,设立体操、唱歌、图画等新课程。“五四”运动之后,华侨加强了民族意识,办学热情进一步高涨。从1912~1937年,全省各地侨办小学达110所。从1925~1927年,晋江县120所学校中,侨办、侨助的有53所,占46%。厦门在1937年前有39所学校,其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1,(33):1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前身是华侨小学,1955年由老一辈华侨创办,朱光(广州市原市长)奠基,何香凝副委员长题写校名的全国第一所华侨捐资兴建的学校。55年的开拓前行,饱浸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辛劳和汗水,承载着光荣与梦想!2003年,在华侨小学的基础上加挂了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1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外安溪籍华侨始终热心于家乡兴学育才,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捐资兴学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倾情献学的楷模,如柯进来、李陆大李尚大昆仲、林梧桐、施金城等,对安溪教育的贡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安溪华侨的捐资兴学为家乡树立热心公益的风范,促进安溪教育的发展旅居新加坡华侨柯进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他有句名言:"要健民办医院,欲强国办学校。"柯进来于1931年创办进来  相似文献   

12.
《福建教学研究》2006,(2):F0002-F0002
福清华侨中学创办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福清籍旅外侨胞捐资兴办的第一所普通中学。上世纪80年代成为福建省重点中学,90年代评定为“二级达标中学”,2005年10月通过“一级达标中学”福州市级评估。  相似文献   

13.
利用侨资发展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同志: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华侨和外籍华人,他们具有爱国爱乡、捐资兴学、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早在1921年,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从南洋返回祖国,将一生辛勤积蓄带回祖国,在福建省创办了厦门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外广大的侨胞更加心向祖国,他们热烈捐资兴学,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东省汕头大学是由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独资捐献3.5亿港元创办的。  相似文献   

14.
近代华侨素有爱国爱乡、捐资兴学的优良传统,迨至20世纪初,他们回国办学蔚然成风,闽省侨办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海外的办学实践与经验为其在家乡创办的学校注入了新活力,使闽省侨校具有办学取向的外向型与开放性、育才理念的的现代性与平等性、兴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务实性等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我国的主要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约2000方人,占华侨、华人总数的70%,分布在全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同胞500多万人,祖籍广东的占90%以上。他们向来具有捐资办学、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建设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的轨道上,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广大华侨、港澳同胞对祖国家乡的建设充满信心,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捐助广东的高等教育事业。至1988年,全省  相似文献   

16.
安溪慈山学校位于安溪县湖头镇,创办于1923年,原名慈山小学。1985年由旅外侨胞李尚大、李陆大贤昆仲捐资翻建扩建,1989年秋季扩办初中部,更名慈山学校,是一所"省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省文明学校"、"省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省农村示范小学"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学校自扩建以  相似文献   

17.
伍舜德,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香港陆海通公司董事经理。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者和慈善家,对自己的祖国、家乡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为了建设家乡,繁荣家乡,他不惜付出心血和几十年的积蓄,还支持儿孙,发动校友、好友关心和建设家乡。 早在80年代初,伍舜德就偕夫人回家乡台山考察,并制订出一套支持发展台山文化教育事业的“一条龙”发展计划。1983年,他捐资550万港元在家乡建起了第一所侨办农村现代化初级中学──学业中学; 1984年,他捐资500万港元建起了校外教育机构──台山市少年宫;1986…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以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他家乡和侨居地先后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大学等学校。在这各级各类学校中,他特别重视师范教育。一九一八年创办了集美师范学校,此后又办了集美女子师范、集美幼稚师范、集美乡村师范等学校。厦门大学在初创之时,也设有师范文理科,嗣后还在新加坡创办了华侨师范学校。他始终把创办师范学校放在兴学首位。陈嘉庚先生积极兴办教育,为什么特别重视师范教育呢?他说:“余侨商星洲,慨祖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09,(11):F0002-F0002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创办于1994年,是香港爱国同胞郭邝肖卿女士以新鸿基地产郭得胜基金会的名义捐资,与花都区政府共同兴建的一所完全中学。办学15年,一路耕耘,一路花开。近五年来,该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11月,该校成为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该校确立了“以美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以美施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受国务院侨办选派,我于2012年3月1日飞往泰王国,担任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我所支教的学校,位于泰国东北部的四色菊府,是华人居住的集中区,距曼谷千里,与柬埔寨、老挝接壤。这是四色菊府唯一从小学到大学的一贯制华人学校,由本地侨商为解决华侨子弟就学捐资创办,至今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