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万德  孙鹏 《图书馆建设》2011,(5):88-92,96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活动蓬勃兴起,地处边陲的东北三省的报刊活动也十分活跃,呈现出官办报刊、民办报刊、外国人办报刊等各类报刊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辛亥革命时期,东北三省的政府官报占据主流,民办报刊风行无忌,白话报刊颇受读者青睐,外国人办报笼罩东北,报刊文种多种多样,报人报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
王蕾 《新闻知识》2003,(8):38-40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4.
潘立 《新闻界》2006,(1):135-135,115
现代报业的发展,催生了都市经济生活类报刊的蓬勃兴起。作为中等城市的党报理应与时俱进,做好“三贴近”,满足广大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为党报进一步走进读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探索新路。为此,《宜宾日报》在2005年创办了《生活周刊》。周刊甫一亮相,就鲜明地打出“站在生活前沿、立足宜宾市场、引领消费时尚”理念的旗号。同时告之读者我们的诉求:《生活周刊》目标群体定位在“四有新人”上,即有新知识、有追求前沿消费能力、有品质认知、有阅读偏好的都市读者。经分析,《生活周刊》要在当地引领媒体风气之先,首先应做好定位…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8日,青年时报在浙江报业市场亮相——4开加长报型、双报头、版式时尚清新;头版头条《美国开打阿富汗》及下面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大幅横通图片赫然醒目。这天,杭州的报刊零售市场火爆异常,最多的报摊卖出了500多份青年时报;报社还不断接到要求加印报纸的电话……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到目前,青年时报的固定订户加零售总发行量已近40万份;广告收入月月攀升,今年估计要比去年增长三倍多;报纸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浙江这个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中,青年时报已显现出成长快、成长性好的优势纸媒特质一、一份报纸的理想青年时报在细分浙江报业市场的过程中,提出了"新闻推动进步"的办报理念,不再走前些年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打天下,过于  相似文献   

7.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7,(6):93-96,108
清末报刊在业务上有很大改进,创办刊发及编辑排印的报纸化,稿件编排和栏目内容的多样化,语言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体现出从书籍到报纸的真正转变.清末报刊业务的改进,不仅奠定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基础,且方便了读者阅读,推动了报刊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清末报刊的发行与销售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阅报者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部分扩展到社会大众.相较于维新时期,民众对于报纸的态度有很大改变.同时,报刊对新思想、新知识的宣传提倡,很大程度上对清末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纸如何办出特色和自己的风格?这里,仅从报刊的受传者——读者角度谈谈发展报刊特色时的几个问题。报刊要区别不同的读者群,在对不同的读者群的指导、服务过程中形成报刊的特色和风格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笼统称为报刊读者中,不同的读者经常读、主要读的报刊是有区别的。党政干部读各级党报,青年人喜欢青年类报刊,知识分子喜欢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科技文化报刊。因为,这些报刊根据其办  相似文献   

9.
封面链接     
《美国编辑》2004年11-12月刊大胆,大胆,再大胆在美国,以年轻读者为目标受众的时尚报刊在抛弃传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它们的经验是:大胆,大胆,再大胆。大胆抛弃传统报纸的编辑模式,刊登反映年轻人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文章;大胆聘用勇于创新的员工,尝试全新发行手段;大胆倾听读者的声音,勇敢地实施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建议。这些时尚报刊的共同特征是善于和网络互动、吸引年轻读者参与办报、以免费赠阅的方式在大学校园等特定地点发行。它们通常由传统的日报或者报业集团主办,《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快邮报》,《达拉斯晨报》主办的《快报》,《芝加…  相似文献   

10.
徐月高 《传媒》2015,(9):31-33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报纸因读者“要读”的需求而生,由读者“爱读”的兴趣而存.行业报作为我国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报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新兴媒体的全面崛起,提高其可读性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互联网深度介入的环境下,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电子化阅读正在兴起,阅读分众化、碎片化、快餐化已成定势,纸媒读者开始出现流失加剧的趋向.美国学者杰罗·费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一书中指出:“当比较新的传媒出现的时候,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他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中发展很快的一个分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体育事业深化改革、运动水平持续提高,新闻媒体对体育事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报纸在市场竞争中,不约而同地把强化体育新闻作为与读者加强联系、争取发行量的重要阵地。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报纸,基本都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版面;近年蓬勃兴起的各地都市报,更是不遗余力把体育新闻板块作为争取读者的一个重要阵地;不少报业集团旗下,还拥有体育类子报刊;体育记者队伍也迅速膨胀。 体育新闻报道的竞争空前激烈,报纸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报业市场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它有上千种报纸,其中不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这样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大报,但却没有一张发行全美各地的全国性报纸。五年前,甘尼特报业公司创办第一张能在2,500多个城市同时与读者见面的全国性日报——《今日美国》报,填补了这一空白。这张日报面世不久,便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据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统计,《今日美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传媒》2004,(11):38-39
在青岛,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半岛都市报>,已经成功地在青岛报业市场上掠取了相当的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使青岛本地报纸倍感压力.  相似文献   

14.
男人读报纸,女人读杂志,在当今报刊出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长期存在于出版界、主导出版人思维模式的认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女性把阅读兴趣投向了报纸,尤其是都市生活服务类的报纸,甚至日报中的服务类版面,如教育、时尚、养生等,其读者多为女性。纵观全国各大城市的报业市场,每个城市都有几家生活服务类的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0月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报业发行者协会的一次例会上,探讨了如何吸引青年读者,提高报纸发行量等问题。丹麦《政治报》副社长拉文的发言引人注目。拉文认为,报纸版面和内容不能适合青年人的品味,是问题的关键。因此,他对如何进行报纸改革提出几条建议: 1.版面要醒目。年轻人把报纸看成枯燥乏味的东西,这正是版面不引人注目所致。2.许多人在拥挤的车厢或在食堂进餐时看报,因此版面最  相似文献   

16.
香港报业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不少的近代报刊,就是从香港创办起来的.可以说,香港的报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像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西文报纸在香港报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像<明报>这样的中文报纸也深受西方文明和新闻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读者已成为报纸的"浏览者",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已成为报纸成功的关键.因鲜活的感染力和明快艳丽的视觉效果,新闻图片具有文字符号无法比拟的形象性、现场感、表现力,在当代报刊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读者对其阅读要求也与日俱增,由此带来报刊新闻图片编辑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胡文虎在香港连续创办中英文报纸计有五种之多。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史料,简介胡文虎在香港创办星系报业的发展轨迹,并对胡文虎创办星系所有报刊进行梳理、整合和编目。  相似文献   

19.
报业网站数字化商业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爽 《青年记者》2008,(15):83-84
数字化现状 世界上最早一批新闻网站是1994年前后美国的报纸出版业创办的.报业向互联网进军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6年前后到2000年前后,报业创办网站,但仅作为传统报纸的附属;第二个阶段,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经营性网站,探索数字化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各报在迎接新媒体挑战中的办法存办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开展报网互动等,同时,手机二维码、电子商务、电子阅读器这些数字化手段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报业实践。数字化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传统报纸从内容到形式上也逐渐新潮时尚,更多刊登年轻人喜爱的内容,积极拓展年轻读者。数字化帮助报纸挽留年轻人一项针对杭州大学生的读报状况调查在问到不看报的原因中,100名被访的大学生有46人回答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