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何时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从GDP角度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当今世界高水平大学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的关系发现:产生世界著名大学(世界前200名)的基本条件是GDP总量超过3000 亿美元,产生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前100名)的基本条件是人均GDP达到2.5 万美元。上海、北京等部分发达地区2020年前后GDP总量将超过3000 亿美元,人均GDP将接近或达到2.5 万美元,加之政府的重点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完全可能在2020年前后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
数字大参考     
《职业教育研究》2004,(2):54-54
●2003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1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5%左右。国家统计局专家指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加速进入家庭,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光明日报》●20  相似文献   

3.
一、天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后必须优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理由当前,天津的经济发展已经进人人均GDP从15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跃的新阶段,一批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4.
数字大参考     
●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 2000年我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 )比 1999年增长 8%,超过 8 9万亿元。这个数字换算成美元将超过 1万亿,分摊到每个人身上为 849美元。这是中国的 GDP首次突破 800美元。人均 GDP800美元是“低收人国家” (人均 GDP800美元以下 )与“中等和中低等收入国家” (人均 GDP800至 3000美元 )的分水岭,中国终于把“穷国”的帽子丢在了上一个世纪。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的计算, 2000年前三季度 8 2个百分点的 GDP增长中,消费贡献了 5 8个点、投资贡献了 2 5个点、净出口是- 0 1个点。《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各项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最近二十年来,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短短几十年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达到了现在的21%,并且已经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但是我们正在做着其他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才能做到的事情。我国GDP总额只不过占世界GDP总额的4.4%,但是我们却负担了占全世界20%的人口的教育,应该说这个成绩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过去往往认为终身教育是发达国家的事,跟我们发展中国家关系不大,但现在像北京、上海一些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再过几年有可能会达到7000美元,可以说,我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相似文献   

7.
上海目前已经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5000-75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进入发达经济圈的准备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后,如果处理得好,经济就能持续增长;否则,经济可能处于停滞状态。如墨西哥、巴西等一些拉美国家,当时则未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跨越。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均GDP进入5000美元的上海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前夜。成功跨越人均GDP5000-7500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研究在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新一轮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上海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教育热点引出的思考 我国从2003年起进入了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发展过程表明,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快速增长,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各种矛盾加剧。最近几年,教育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就是这些矛盾的反映。2005年3月,全国人代会、政协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教育的提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发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总结了西方若干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划分:如果高等教育为15%以下的适龄人口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以内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人口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时期,即“普及化教育阶段”。马丁·特罗先生还得出这样的规律: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一般处于“精英化阶段”,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阶段”转变,而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时高等教育才开始转向“普及化阶段”。他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会在财政和管理、学生入学和选拔、课程和教学形式、教师的职能,教师的培养和社会化、标准的制定与保持、考试方式与授予资格的性质、学生的住宿和工作安排、学习动机和学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补白     
笑蜀 《学习之友》2011,(6):31-31
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的国民素质及其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素质、拉动经济增长角度,论述了重庆市应当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战略,并提出了实施该战略的基本对策,预测10年后重庆人均GDP可达上海2001年人均GDP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共天津市委八届三次会议决议提出,新世纪前十年天津市“三步走”战略是: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提前3至4年(即到2006年至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000美元。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我们对人力资本的生产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必要的安排。据国际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均GDP达3000美元的美洲发展中大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近10年GDP增长率均低于2%,甚至有的出现负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较低。这些国家劳…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除了在产业发展、消费结构、保障体系、教育期望值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之外.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快速转变。青年人受教育的年限将会越来越长、受教育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197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从而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本文将考察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到“小康”阶段时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其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教育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上,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将实施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统一起来,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构建优质教育体系,这关系着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思路和全局。一、现实地理解教育公平在人均GDP达1000 ̄3000美元的历史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就进入了一个利益冲突的阶段。我国2004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历史上积累下来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出来,并形成利益冲突和利益诉求。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城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工学校生均经费占人均GDP的比重是衡量技工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其中,技工学校生均经费由技工学校年度经费除以当年在校学生人数得出,基础数据来源于2000~2009年度《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来源于2000~2009年度《中国统计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上海的经济发展基本上走的是高投入、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保证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面对上海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教育应有怎样的思索和对策?近期,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和市教委主任薛明扬总牵头,上海市  相似文献   

17.
正1高考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20)根据世行2013年新标准,人均GDP低于103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为1035~408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DP低于4085~12616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DP不低于1261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某城市有5个行政区,各区人口占该城市人口比例及人均GDP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时事回放2004年1月2O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历史上新加坡、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则长期徘徊在人均一两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难突破。可见,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一方面,是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前提;另一方面,各种矛盾还相对集中、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1953年人均GDP已达2000美元,在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目标发展。此时,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给美国以极大冲击,而尼克松任总统期间实行的“新联邦主义”政策收效不大,加之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相继达到劳动年龄,就业压力越来越沉重。于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合格劳动力,使得职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并受到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杨荣 《上海教育》2007,(1A):36-36
《上海教育》写真上海的教育,上海的教育缩影于《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定格上海教育的关键事件,记录上海教育的杰出人物,构筑着上海教育的精神脊梁,传递着上海教育的渊源与化。《上海教育》是教育工作,尤其是年轻教育工作心目中的圣地。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起,她就成了我的案头『必备,在阅读《上海教育》中,我走进了上海的教育。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进《上海教育》,是我诸多职业理想中的一个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