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狼山北部鼠疫疫源地位于乌兰察布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的西部,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部分为荒漠草原。以戈壁针茅为代表的地带性生境是主要生境,其间有典型的非地带性生境和过渡带生境。西伯利亚白刺灌丛沙丘属典型的非地带性生境,是鼠疫动物病频发生境。1 西伯利亚白刺灌丛沙丘的分布及植物组成西伯利亚白刺隶属于蒺藜科(Zygophyllaceae)白刺属(Nitraria)。本属在内蒙古共有4种:白刺(N.tangrtorum)、大白刺(N.raborowskii)、球果白刺(N.sphaerocarpa)、小果…  相似文献   

2.
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沙鼠鼠疫疫源地属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历史上曾有多次人类鼠疫流行 ,自 1 970年首次得到鼠疫细菌学阳性结果的证实 ,到现在 30年间就有 1 3个年份中发生鼠疫动物病的流行 ,波及该旗 5个苏木 ,流行面积 1 0 840 km2 ,占全旗总面积的 48%。限于目前鼠疫防制的技术措施 ,鼠疫在很短的时期内还达不到彻底根除。研究长爪沙鼠鼠疫的预测、预报 ,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把鼠疫控制在鼠间 ,其意义是深远的。本文是在 1 988~ 1 999年系统监测的基础上 ,结合以前疫源资料的检索 ,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元统计 …  相似文献   

3.
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沙鼠鼠疫疫源地属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历史上曾有多次人类鼠疫流行,自1970年首次得到鼠疫细菌学阳性结果的证实,到现在30年间就有13个年份中发生鼠疫动物病的流行,波及该旗5个苏木,流行面积10 840km2,占全旗总面积的48%.限于目前鼠疫防制的技术措施,鼠疫在很短的时期内还达不到彻底根除.  相似文献   

4.
选取一研究区域,研究了这一区域风因子对荒漠草原藜类植物分布的影响,得出结论:藜斑块是生长在内蒙古荒漠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植物斑块,单个斑块呈“月牙形”外貌,整体的分布类型为均匀分布,形成的机理主要是由风这种生态因子决定的;藜斑块有可移动性、短周期性、微固着性等特点;而且藜斑块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沃岛效应,所以藜斑块也成为一种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草原保护状况面临危机,以高原鼠兔为主的草原鼠害的影响是造成我区草原大面积退化一个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揭示高原鼠兔对藏北草原的危害模式,科研人员于2007年8~9月间前往当雄、那曲、班戈等地,对鼠兔的危害及天敌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藏北大量区域存在高原鼠兔Ⅱ级中度危害,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Ⅲ级重度危害。同时了解到鼠兔的天敌主要为以香鼬、黄鼬、艾虎、藏狐等为主的食肉目小型哺乳类和以大篙、棕尾篱、猎隼等为主猛禽类两种。提出要结合鼠兔的危害方式、发生机理,以生物控制为主要方式来抑制高原鼠兔的爆发,避免药物防治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推动藏北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藏的草原保护状况面临危机,以高原鼠兔为主的草原鼠害的影响是造成我区草原大面积退化一个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揭示高原鼠兔对藏北草原的危害模式,科研人员于2007年8~9月间前往当雄、那曲、班戈等地,对鼠兔的危害及天敌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藏北大量区域存在高原鼠兔Ⅱ级中度危害,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Ⅲ级重度危害。同时了解到鼠兔的天敌主要为以香鼬、黄鼬、艾虎、藏狐等为主的食肉目小型哺乳类和以大鵟、棕尾鵟、猎隼等为主猛禽类两种。提出要结合鼠兔的危害方式、发生机理,以生物控制为主要方式来抑制高原鼠兔的爆发,避免药物防治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推动藏北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温性草原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析PRECIS区域气候模式系统构建的中国区域高分辨率(50km×50km)SRES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年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用伊万诺夫湿润度指数作为草地地理分布的划分依据,模拟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温性草原分布的空间变化格局。未来气候变化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年均温度普遍升高,A2情景下的升高幅度大于B2情景;年均降水量在东北部地区和中部偏东南地区下降,在西部地区上升,全区平均降水量有所下降,且B2情景的下降幅度大于A2情景。在未来温度普遍升高、降水量西南部增加显著而东北部减少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温性草原的总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南北边界都有北移趋势,但面积将有所减少,到本世纪末,A2、B2两种情景下草甸草原分别可能减少6.4%和8.5%。而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则分别向北部和西部扩张,面积都有增加趋势,到本世纪末两种情景下典型草原面积可能会分别增加22.8%和16.1%,荒漠草原面积增幅更明显,可能会分别增加48.1%和36.5%。  相似文献   

8.
利用20年遥感影像分析西部干旱区植被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利用1992年1km×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1982年--2000年连续19a的8km×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计算了1982年--1988年、1989年--1994年、1995年--2000年间的众值图像,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20年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1)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2)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增长斑块,植被主要由荒漠植被、荒漠草地转移为绿洲、草甸;(3)平原区退化斑块主要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季节性河流东河、西河,在准噶尔盆地周边也有斑块分布,另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部与甘肃张掖、山丹交界处也有较大的退化斑块;(4)高山带植被演变有区域分异特征,改善单元多零星分布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而退化单元则呈带状或斑块状较集中的分布在昆仑山北坡、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坡,退化类型多位荒漠草原向荒漠植被变化,荒漠植被向稀疏荒漠植被变化。由于高山带地区人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它的演变的存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应给与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鼠兔和兔子是亲戚 高原鼠兔没有尾巴,习性如鼠,形似兔,故名"鼠兔".但它们不是与老鼠同属于啮齿目动物,而是与兔子有亲缘关系.全世界鼠兔有30个种类,且仅存于中亚和北美洲的西北部山区.其中10个种别只在中国才有,9种是西藏特有种.只有高原鼠兔在高山草甸和草原上处处可见.  相似文献   

10.
<正>“兔姓”植物大多比较秀美。除了以兔子的耳朵命名外,还有不少植物是以兔子的嘴唇、尾巴等命名的,比如兔唇花、兔尾黄耆、兔儿尾苗等。这些植物的名字中之所以有“兔”字,多多少少是和兔子这种动物本身有些关系,比如植物的某些地方长得像兔子的嘴唇、尾巴等。兔唇花兔唇花,因为花朵神似兔子的嘴唇而得名的一类植物。在分类学上,它们隶属于唇形科兔唇花属,约有35种,分布于伊朗、阿富汗、中国和蒙古国等。我国有14种,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及新疆,其中以新疆的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槌角蝗亚科(Gomphocerinae)15种昆虫进行了区系分析。内蒙古槌角蝗亚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主要归属于蒙新区和东北区。其中蒙新区特有种10种,占66.67%,其次为三区型类所占比重最大,为20%。说明内蒙古槌角蝗亚科昆虫在中国地理区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有性。在内蒙古地带性植被带中,属于典型草原亚带的种类最多,有11种,占总数的73.33%,其中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Zubowsky)在3个植被带均有分布,为广布种。  相似文献   

12.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7):40-41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分别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相似文献   

13.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9):42-44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继续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位处温带内陆,夏季东南季风影响不强,是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的森林,森林草原向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过渡的半干旱地区。这种地理位置形成了以草原为主体的生物—气候条件。因此草原植被广泛发育,不仅类型多样,而且面积也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0%左右,是我国草原区的主要部分,所以内蒙古就成为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随着畜牧业的日益发展,研究各类草场资源的特性和改良草原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冷蒿草原便是内蒙古的一类重要天然草场。  相似文献   

15.
春季的植被枯落层盖度是研究沙尘源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内蒙古东部的通辽、赤峰和锡林郭勒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FieldSpec3光谱仪测量不同地类的光谱特征,并计算不同地类的春季枯落层盖度,研究蒙东地区春季不同地类的植被枯落层盖度与基于MODIS波段的常用植被指数和波段组合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和耕地春季植被枯落层盖度分别与Ref6-Ref7、DVI、Ref1/Ref6,以及Ref5-Ref7相关性最高,而与NDVI、RVI等传统的植被指数相关性不高。分别建立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和耕地春季植被枯落层盖度与Ref6-Ref7、DVI、Ref1/Ref6,以及Ref5-Ref7的线性模型,模型精度分别达到70.07%、79.97%、88.15%和83.4%。该研究为采用MODIS遥感数据识别蒙东沙尘源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草原     
我国的北部和西部,分布着广阔的大草原,总面积约为我国国土的五分之二。这是我国的一项宝贵的资源,也是一个畜产品的“宝库”。它的面目我国草原的环境很复杂,草原的类型也多种多样,生产力有高有低,有不少大草原至今还没有被开发利用。我国草原的分布;由东向西大致可分为四个地区。一个是东北北部冷湿的草甸草原和东北三江(黑龙江、松花江、图门江)下游低湿的沼泽草甸,这里牧草十分肥美。其次是内蒙古干燥寒冷、丘陵起伏的高平原草原(见刊头插图)。它的东部是禾本科草原,牧草生长较茂盛。越往西,草原生产能力越差,逐渐转为荒漠牧场,牧草稀疏。内蒙古草原面积很大,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持,联合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林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于1989年8月22—30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8月22—25日邀请国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对内蒙古中部典型草原、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内蒙古境内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等进行了野外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以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中国内蒙古乌珠穆沁-蒙古国温都尔汗带为研究区,应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适合研究区地形特点的10种地貌类型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貌特征为东南低、西北高倾斜地势,主要以高原平原和丘陵地貌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19.
高原鼠兔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小型植食性动物,对生态功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究高原鼠兔与植被群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2019年7—8月以西藏中部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有无高原鼠兔干扰与植被物种多样性之间具有何种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物种159种,优势科为莎草科(Cyperaceae Juss)、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Asteraceae Bercht);(2)与未干扰区域相比,有高原鼠兔干扰区域内植物种类明显增加;(3)高原鼠兔干扰区植被总覆盖度降低,裸地面积增加,高山嵩草、矮生嵩草覆盖度升高;(4)有无高原鼠兔研究样地群落相似性为37.10%,为中等不相似,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5)高原鼠兔洞穴数量与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但不显著。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的协调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降水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资源科学》2014,36(8):1724-1731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的降水敏感性越强,表明降水是草地改善的主因。草地植被的降水敏感性与草地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异和年际特征有关。较为稀疏、生产力较低的草地类型(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的降水敏感性较强。降水敏感性与河谷降水时空分布有关,主要体现为越干旱的地方草地覆盖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年际特征上表现为越干旱的年份,草地覆被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