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高校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目标的一种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会展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思政理论,将思政元素与与专业法律课程有机融合,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会展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提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首要思考。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为基础,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性的分析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正确认识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践行诉求。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场域,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的展现在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通过构建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群,划分体育课程思政践行主体担负的课程责任与要求,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筛选和重组体育课程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提供学理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武德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进行梳理,发掘了武德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创新等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出以武术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武术社团实践和宣传为重点、以各类媒体的武德宣传为辅助,将武德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不断优化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创新设置了"中共党史教育""图说国史"两门特色选修课程,并通过优化原有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力度等方式,构建起五门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长注入红色基因,充分发挥了高职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理念和目标上同向同行,二者有机融合,互为联系。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高校军事理论课要转变育人思路、建立育人机制、聚焦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以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要求各类课程均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由以文化人到立德树人,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颇具优势。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辩证思维统摄教学内容,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9.
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出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标,厘清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问题,通过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等四个层面,探究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主要包括: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程体系;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掘思政教育资源,不断完善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进而实现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整体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育人文化建设应聚焦主题,创新形式,搭建平台,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航海文化是涉海类高职院校的重要特质,"指南针"航海文化育人品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建立的育人载体,通过寻找思政教育与航海文化中的共通点,以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进育人工作,使航海文化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起到人文化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应对社会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政策。对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研究表明:由于武举制的废除以及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需要,退出军事领域的中国武术成为新式学堂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武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促使中国武术教育向现代化转型;军国民教育思潮、国粹文化思潮挖掘了中国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促进了近代中国武术教育兴起。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家是教育事业的推行者。国家对武术教育发展具有最宏观、 最基本的调控,社会力量群策群力的柔性参与,能与之达到刚柔相济、琴瑟共鸣之效果。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行武术教育工作中,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同时也获得了政治、教育、文化的时代动因。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权力、环境中,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精英、社会组织三者相辅相成形成联动机制,在推行武术教育中发挥着协同作用。给予新时代推行武术教育的启示:推行武术教育应契合政治、教育、文化等时代动因;强化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联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局面。 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武术教育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办武术学校承载着普及武术运动和实施武术教育的双重任务,它不仅为竞技武术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对促进全民健身,推广武术运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以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给武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民办武术学校呈现出各种改革发展的困境,如何改革转型、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关系当代民办武术学校生死存亡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融入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有教无类的平等式教学、因材施教的针对式教学、言传身教的感染式教学、学思并重的启发式教学、知行合一的实践式教学。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基于一线体育教师武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题研讨、课堂观察及数理统计法,对全国33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展开全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武术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其现实困境主要有:武术动作较强的技术技巧性、武术传统文化体系不健全、武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要求高以及武术教与学的趣味性偏离等。在目前既定条件下该课程的改革出路为:以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为逻辑起点整体设置武术课程与教学,精简武术技术动作与套路,构建教育目标下的学校武术传统文化体系;适当降低武术动作规格、重视动作的技术技巧性,加强学生对武术基本技法及其原理、规律的理解与掌握;重视练习中的心理感受,强化学生的身体认知;开发攻防性练习形式,提升学生攻防意识与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整体性育人工程,明确育人理路和构建联动程式是其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及分类指导的育人理路,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程式,首先要厘清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特点,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团队、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双向联动;其次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联动建设在建设规划、协同模式、联动机制及整体联动等方面的要求;再次要通过经验总结、环节设计、模式建立、标准构建等手段,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机制、落实联动要求、创新联动体系、提升联动效果;最后结合不同主体的需求,配置信息、教学、实践等联动资源,最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联动建设的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步入了类型特色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核心、“四个服务”办学目标、“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是高职教育的政治任务;党委领导的组织结构、产教融合的治理体制、质量发展的治理结构、服务师生的制度体系,是高职特色的管理模式;扎根中国办高职、创建职业教育理论、建立职业教学体系、构建职教《中国协议》,是高职发展的理念;服务伟大工程、国家战略、高质量就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高职发展的目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互联网+”和国际合作办学,是高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武术门派的产生及观念的形成进行述评,分析门派之争对“大武术观”产生阻滞的当代表现,提出对门派之争进行规避和淡化的调适策略.研究发现:武术门派及门派之争滥觞于儒家理学,门派之争将导致赤裸的追名逐利和武术珍贵资源的粗放开发.针对于此,规避门派之争应使狭隘门派观念放大到民族层面,淡化门派之争应在遵守文化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提高武术人境界.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学理审视,认为冷兵器时代的远去是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的重要前提,全球化发展造成武术文化危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逐步实施给中国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四大教育途径面临不同的发展境况:1)家庭武术教育是一个从历史辉煌中走向衰弱的教育形式;2)社会武术形式多样,影响力巨大,但缺少"育人"色彩;3)馆校武术教育步履维艰;4)普通学校武术教育者、武术学习者和武术教育影响三者之间出现价值失衡。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七点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