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作用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研究无氧性间歇训练与耐力性持续训练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强迫游泳的方式,两组大鼠分别经过6 周高强度间歇性或持续性游泳训练后,取心肌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研究发现持续训练组心肌亚细胞结构的增生及“重建”活跃,训练效果明显;间歇训练组表现肌节缩短,显示舒张不完全,训练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间歇低氧训练,琥珀酸脱氢酶有了适应性的变化,其中复合运动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三种训练对大鼠心室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持续训练、间歇训练、静力训练实验动物模型,并用六周时间研究上述三种训练对大鼠心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持训组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细胞间质发达,分泌结构增多,线粒体增多,有新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生成。间训组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解体、坏死并伴有血液中内皮素浓度的下降。静训组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不发达,但内皮小泡明显增多,细胞膜分泌小泡减少,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瘦素(Leptin)以及下丘脑 瘦素长型受体(OB-Rb) 、促黑皮素受体4(MC4R)、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表达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影响,探讨适宜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预防肥胖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雄性SD鼠24只,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模型组(H组)和高脂 60min 运动组(HE组),每组8只。高脂模型组和高脂 60min 运动组大鼠喂饲高脂饲料,高脂饮食运动组大鼠进行60min的无负重游泳运动。持续10周。结果: 10周运动后,高脂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脂体比均显著增高(p<0.05), 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内OB-Rb、MC4R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OCS-3 mRNA表 达量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BDNF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脂60min运动组较高脂模型组大鼠体重显 著降低(p<0.01),Lee''S指数、体脂、脂体比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下 丘脑OB-Rb、MC4R、leptin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SOCS-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下丘脑BDNF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适宜的运动可通过降低下丘脑SOCS-3的表达,增加下丘 脑Leptin 与受体OB-Rb的结合,降低了瘦素抵抗,激活下丘脑含 MC4R 受体的神经元,从而刺激 BDNF 的 释放,从而起到预防高脂饮食引起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不同训练方案运动后静息状态ATP含量及ATP酶活性的特异性、适应性变化,以评估不同训练方案的训练效果;为尝试寻找更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与方法:将8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耐力组(E组)、间歇组(I组)、“耐力+间歇”组(EI组)及“间歇+耐力”组(IE组),于4周、8周运动结束48小时后取样、提取左侧股直肌,测定ATP含量及ATP酶活性。结果:EI8组、I8组和IE8组ATP含量显著高于S8组(P<0.05);EI8组ATP含量极显著高于EI4组(P<0.01);IE8组ATP含量极显著高于同周其他三个运动组、IE4组(P<0.01)。I8组和IE8组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S8组(P<0.05);I8组和IE8组Mg2+-ATP酶活性极显著高于S8组和EI8组(P<0.01);I8组Mg2+-ATP酶活性还极显著高于E8组(P<0.01);EI8组Mg2+-ATP酶活性显著低于EI4组(P<0.05)。结论:4种训练方案中“间歇+耐力”训练对提高股直肌静息ATP含量效果最佳;间歇运动和“间歇+耐力”运动均显著提高股直肌静息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显著提高骨骼肌利用ATP的速率,加快肌肉收缩速率,提高肌肉工作张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8周间歇运动和G-CSF动员对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数量及血管再生通路因子VEGF/VEGFR-2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5~210 g,结扎LAD建立MI模型。术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MI组(B组)、间歇运动+MI组(C组)、动员剂+MI组(D组)和间歇运动+动员剂+MI组(E组),每组10只。C组和E组进行8周跑台间歇运动训练,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测定VEGF、VEGFR-2表达量和CD31表达数量,用血管墨汁灌注法对心肌梗死区血管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干预手段均可上调MI大鼠心肌VEGF、VEGFR-2 、CD31表达(数)量,且E组>D组>C组;血管墨汁染色结果显示,各干预手段均可促进心肌梗死区血管、血管网的形成。结论:间歇运动和/或G-CSF均显著上调了MI大鼠心肌血管再生通路因子VEGF /VEGFR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增加血管新生数量,且间歇运动联合G-CSF动员的双重作用效果更佳,可能与2者有效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能力,参与、分化为新生血管有关。该研究为有效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运动状态的动物观察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对性腺轴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力竭性运动使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分泌也增加,而运动至动情周期抑制的动物,安静状态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并且其在力竭性运动时,单败类递质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撤素分泌也显著低于一次力竭性运动的动物,提示力竭性训练导致的下丘脑单胶类递质更新率及释放的改变是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毛细血管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在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大鼠心肌细胞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急性低氧可造成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经过4wk的慢性间歇低氧运动训练后再进行急性低氧应激,心肌的损伤减轻。结论:急性运动后进入急性低氧应激,导致心肌损伤加重,是由于运动缺氧损伤和低氧损伤双重作用的结果,而4wk的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可减轻低氧环境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前碱中毒(补充碳酸氢钠[NaHCO3])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生理应激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以随即和双盲的方式分别摄入NaHCO3和安慰剂(Placebo)后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记录运动时的做功量和力竭时间。分别于摄入前、摄入后60 min(即训练前)、训练后即刻以及训练后10 min取动脉血测定酸碱平衡参数;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90 min和180 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应激标志物含量以及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量。结果:补充Placebo和补充NaHCO3平均做功量和平均力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摄入前比较,摄入后60 min,补充NaHCO3时pH值、HCO3和碱过量增加(P<0.05),而[H+]下降(P<0.05);与训练前(即摄入后60 min)比较,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10 min,补充Placebo和补充NaHCO3时pH值、HCO3和碱过量均降低(P<0.05),而[H+]升高(P<0.05);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10 min与补充Placebo比较,补充NaHCO3时pH值、HCO3和碱过量升高(P<0.05),[H+]降低(P<0.05)。与训练前比较,补充Placebo血浆TBARS和单核细胞HSP72表达量在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显著性升高(P<0.05),补充NaHCO3在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AB和GSSG/TGSH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补充Placebo比较,补充NaHCO3时血浆皮质醇在训练前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显著上调单核细胞HSP72表达;补充NaHCO3对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下调HSP72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并不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而与维持酸碱平衡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运动状态的动物观察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对性腺轴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力竭性运动使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分泌也增加,而运动至动情周期抑制的动物,安静状态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并且其在力竭性运动时,单肢类递质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撤素分泌也显著低于一次力竭性运动的动物,提示力竭性训练导致的下丘脑单胶类递质更新率及释放的改变是下丘脑垂体一性腺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方法:雄性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0.5h组和运动后4h组.实验组强迫游泳致力竭制成运动性疲劳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表达状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运动后即刻,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运动后0.5h,nNOS的表达均比对照组低(P<0.001);运动后4h,室旁核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视上核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性疲劳使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的表达降低,提示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与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密切相关,它们可能在机体对运动性疲劳的反应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间歇性负重游泳训练后大鼠杏仁基底外侧核(BLA)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间歇性游泳训练对c-fos蛋白表达的诱导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间歇性负重游泳训练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训练后即刻、0.51、h2、h4、h大鼠BLA内c-fos蛋白表达状况,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和统计学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BLA内c-fos阳性神经元少量散在分布;模型组明显增多,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0.5 h<1 h<2 h),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然后逐渐下降。结论:间歇性负重游泳训练可引起大鼠BLA中c-fos蛋白表达上调,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机制可能与间歇运动能引起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腓肠肌p53和IL-6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组(C,n=7),耐力训练组(E,n=7),间歇性冲刺训练组(S,n=7)。耐力训练组和间歇性冲刺训练组进行跑台训练8周;末次训练后24~48 h内,各组大鼠安静状态断颈处死,取腓肠肌。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腓肠肌中p53和IL-6水平。结果:1)E组(P<0.05)和S组(P<0.01)腓肠肌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2)E,S组腓肠肌IL-6表达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冲刺训练和耐力训练对P53的表达产生下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骨骼肌衰老,同时间歇性运动效果更明显;而不同训练方式对IL-6的表达并未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60年代肥胖症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减肥始终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围绕运动减肥,目前国内外主流思想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就要采取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强度间歇运动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总的能量消耗比持续低强度的运动多,而且运动中对心血管刺激小,运动后对含高糖、高脂食物的抑制作用强,能产生更好的减肥效果。一些研究表明在特殊的环境中运动(如低氧、水环境)比常氧、陆地上运动具有更好的减肥效果,晚饭前运动要比晚饭后运动减肥效果好。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理论对我们传统的运动减肥理论提出了挑战;低氧、水环境等特殊的运动环境及晚饭前运动的时间段研究为我们拓宽了运动减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体成分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高糖高脂膳食建模成功的48只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每组12只。每天进行1h跑速为25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低氧暴露为4h/d(14.5%O2),7d/w。干预4周末测量各组大鼠体成分及血清TG、TC、HDL-C、LDL-C浓度。结果:与常氧安静组比较,间歇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大鼠体重、肾周脂肪及附睾脂肪重量均出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P0.01),并以间歇低氧运动组下降最多,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脂代谢指标TG、TC和LDL-C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性低于常氧安静组(P0.05,P0.01),而HDL-C则极显著性高于常氧安静组(P0.01),且以间歇低氧运动组大鼠的效果最佳。结论:间歇低氧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体成分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次用留置针对广东省田径队7名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连续采血7次,观察1)人体从事间歇性运动过程中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2)口服谷氨酰胺对人体从事间歇性运动过程中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气指标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1)在三组间歇运动中每组血乳酸均较前一组有显著性增加.运动后6小时,乳酸就可恢复到运动前水平.LDH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血乳酸与血气指标的变化具有高度负相关(r=-0.90).伴随着血乳酸的增加,血液缓冲能力下降;2)在间歇运动中伴随着血乳酸的增加,血液缓冲能力下降.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提高间歇运动中LDH活性,减少乳酸生成,增强血液缓冲能力,发挥缓解体内代谢性酸中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由英、美、俄等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选取了具有一定专业运动能力的24名中长跑运动员(15~22岁,男女各半)作为测试对象,观察常压间歇低氧刺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常压间歇低氧训练可以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运动对长骨发育的作用机理,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100只生长期大鼠经3周、6周和9周的高、低负荷跑台训练后胫骨生长板中局部调节因子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PTHrP)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周的跑台运动没有显著改变生长板中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而6周和9周运动后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低负荷运动组亦显著高于高负荷运动组(P《0.01或0.05);各组间对照组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均未出现显著的增龄变化.结果提示:运动可以通过改变PTHrP的表达水平来调节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活动,进而影响生长板的高度,调节长骨的纵向生长,但其具体的调节途径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SD大鼠运动预处理模型和一次性力竭运动模型,探讨运动预处理对一次性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E组),运动预处理组(EP组),EP组采用持续4周的中等游泳负荷训练后,EE组和EP组负自身体重的3%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游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大脑GFAP的表达。结果:EE组GFAP表达强度较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P组较EE组及C组显著增强(P<0.05);EP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较EE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大脑中GFAP未见明显活化,可能参与了中枢性运动疲劳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运动预处理后GFAP可显著活化,这可能是其提高运动能力,缓解中枢性运动疲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探讨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部分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高脂饮食喂养加运动组(简称运动组)、高脂饮食喂养组(简称高脂组)和标准饮食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以RT-PGR法半定量测定脂肪组织部分脂肪因子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1R)指数,实验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质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调节脂肪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