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同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FQS量表和自编群众体育活动量表,研究在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同伴间的运动友谊质量对居民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在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同伴为体育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体育学习空间;运动友谊质量与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正相关;社区群众体育活动友谊质量具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以人为本”课外体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1.1指导思想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题调查法等对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实施新课程,开发西部地区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开展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表明:1)大学生体育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运动能力偏低的因素之一;2)大学生体育生活能满足大学生需要,表现在强身健体的需要和增强友谊(交往)、消遣、审美的需要;3)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主要成因是缺乏运动器材、学习任务重、缺少适宜的运动项目和经济条件;4)大学生体育生活是协调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其对普通高校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6.
对粤西城乡30所学校的219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特征与需求现状.研究表明,粤西城乡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以骨骼力量项目为主,肌肉力量项目缺乏.课外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但大部分学生体育活动不足.近半数的学生锻炼行为处于"行动阶段".无组织的个人随意活动及与同伴一起活动是其主要的课外运动形式与方式.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近一年参加过至少1次有组织的体育竞赛;校运会的参赛比例最大,但覆盖面不大.9成以上学生希望有更多课外运动时间,近7成学生渴望有人指导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乡镇高中生.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板块设计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普通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以及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布与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课程论、系统论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提高为中心来统摄课程结构板块设计的思路.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板块进行系统的设计,从而构筑体育课内教学(常规性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拓展性课程)、校外体育活动(开放性课程)等三个板块共同组成的体育课程整体结构.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其与自信水平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社会测量同伴提名法,问卷法,使用友谊质量问卷和自信量表对328名初中生进行整体施测。结果:自信水平和同伴接纳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和总友谊质量、积极友谊质量之间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与消极提名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友谊质量和消极提名对自信水平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同伴关系和自信存在相关性,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内容的优劣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优化的体育课程内容,能使体育教师向大学生传授边际知识和超边际知识,淘汰负边际知识;能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参与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三大部分.我们的课程改革概括为"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三开放"."三自主"模式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三互动"模式是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互动、现场与网络互动;"三自治"模式是课余体育锻炼自治、课余体育竞赛自治、课余体育训练自治;"三开放"模式是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十年实践表明,该体育课程模式既能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质量,又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意识,有效完成大学体育课程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仍是基本理念之一。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学习运动技能自主性的培养,如何在新理程标准实施的大背景之下,培养当代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自主性,是能否顺利贯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关键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对相关专家学者和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凋查结果进行统计研究。旨在唤起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自主性培养的重视,从而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视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提出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阐述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构成和组织功能构成;分析介绍了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并使学生逐渐形成体育健身方案.这实际上是学生长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与进行体育锻炼实践的具体成果,也是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把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列为整个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目标之一;并把建立学生体育健身方案,作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这个学术观点能够确立,则很可能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以至于对学校体育的战略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而制订的,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学科知识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指出:1、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一致;2、从全球化的视角指导体育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体育文化融合的中国化的过程;3、将政府和政党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外力转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自觉行为,这才是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学校体育,不仅包括六艺中的礼、乐、射、御诸内容,同时也含有长期被研究者忽视的以课外体育活动、娱乐休闲活动为内容的"游息"活动.六艺中的体育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形成其伦理观念为出发点,而"游息"则以满足师生的娱乐、休闲、健身需要为目的.然而,受宋明理学的负面影响,"游息"将大量流行于社会的体育运动内容视若"鄙事"而拒之门外,以至落后于当时的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表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呈现一种融合态势 ,大学生余暇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 ,又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大学生余暇体育反映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构建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体育舞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增加学生交际机会,提高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扩大社会交际面以及实现大学生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的深入探讨,探究其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和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认为制定制度强制参加、因人而异设置项目、自发成立体育社团、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运动会等是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指出,中学体育活动应作为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育人目标导向,凸显学生自治精神,让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徽记.旨在为当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就普通高校大学生实施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学生的体育课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严重缺失,集中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缺少优质体育教育的问题,分析认为主要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上模糊不清,组织管理不力,教师教育学生的知识能力先天不足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活动能力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牢固树立学校体育必须以育人为重点全的全新思想理念、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课程教材、认真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和强化组织管理确保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To conduct physical training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meet lndividual nee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lifetime spor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human body, and correct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condi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lifetime spor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in clude in its basic content laying physical foundation, training interest in sport, forging the habit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eaching basic knowledge, skill and ability of sports.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and necessary regulations adopt ed b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family sport can be extensively combined with mass sport, and a systematized and inte grated lifetime sport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