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为了研究太极拳练习者不同技能水平对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调查和比较了10个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和10个普通水平太极拳练习者在简化24式太极拳练习期间的生理参数。在太极拳练习中发现高水平组在能量消耗、心率、摄氧量和潮气量上明显高于普通组。另外,高水平组在吸气时间上明显低于普通组。结果表明,技能水平对太极拳练习中的心肺和代谢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同水平的太极拳练习者,可能有不同的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上的差异被认为是导致两组反应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脊柱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可能是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青少年脊柱形态与功能的全面测试,可以为青少年非特异性疼痛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北京、天津地区四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使用spinal mouse电子脊柱测量仪对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组273名(男,121名;女,152名)学生和对照组127名(男,63名;女,64名)学生进行脊柱形态与功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直立位、坐位以及负重状态(Matthiass test)下的胸椎后凸角(TKA)、腰椎前凸角(LLA)、骶骨倾角(SA)、倾斜角(INA),以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脊柱各节段活动度。计算TKA、LLA异常率(正常范围,TKA:20°~40°,LLA:24.6°~71.4°),并使用似然比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级组、不同性别、不同疼痛类型间的异常率。使用偏相关分析探讨非特异性腰背疼痛与年龄的相关性,使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对脊柱形态与功能等指标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初中生TKA异常率分别为47.0%,53.0%(男生、女生) ;高中生TKA异常率为52.6%,48.0% (男生、女生)。2)初中生LLA异常率为67.5%,45.2%(男生、女生);高中生LLA异常率为52.6%和21.7%(男生、女生)。3)胸椎后凸角(P<0.05,OR=1.236)和腰椎从屈曲位到后伸位的活动度(P<0.01,OR=0.975)与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具有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受试者中,胸椎后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异常的比例较高。胸椎后凸角较大以及腰椎总体活动度不足是青少年发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定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在竞赛规则下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和原理进行了实践分析。研究认为:竞赛规则是影响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规则的演进促进了传统太极拳推手由双人体会、揣摩太极拳劲法变化的徒手练习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竞技性、观赏性、高强度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从理论层面上看,“掤”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仅是指某个技术动作,更是一种攻防意识和反应状态;从技术层面上看,“掤”是在两点接触控制外,第三点出现变化而形成的滚动的力,形成滚动力的要素与发力的方向和路线相关,从而达到破坏对手身体平衡的作用;利用试验方法阐述“掤”劲的原理、作用及延伸性,客观地反应太极拳技法背后的科学原理,为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本研究对16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的HRV进行的测试。结论:太极拳运动是中小强度运动,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运动后的HR和自主神经均衡性能够迅速恢复,比较适合老年人长期练习;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心脏的“年轻化”不但体现在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在运动前后的变化,还反映在运动后的快速恢复;建议有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的老年人,应当谨慎从事超过5min的持续性中等强度锻炼,避免诱发部分疾病;如何控制运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太极拳改善自主神经的调控作用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规律太极拳锻炼对注意力缺少多动障碍(ADHD)倾向儿童的影响,为太极拳锻炼干预治疗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康纳斯诊断量表筛选出多动指数在1.5以上学龄儿童,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太极拳组(n =18,男童8、女童10)和对照组(n =18,男童9、女童9)。在16周太极拳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系统能力发展和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结果:(1)在儿童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社交退缩、多动和交往不良因子得分显著减小( P <0.05);(2)感觉综合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得分显著增加(P <0.05);(3)适应性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独立因子和认知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增加( P <0.01)。结论:定期的太极拳锻炼一定程度改善了 ADHD 倾向儿童的症状,建议太极拳锻炼可作为 ADHD儿童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4周太极拳运动、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运动改善T2DM患者足背微循环功能的机制。方法:将60名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太极拳运动组、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组。太极拳运动组受试者每周进行6次、每次1 h的24式简化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组受试者每周进行4次太极拳锻炼(太极拳锻炼方法同太极拳运动组),同时,每周进行2次、每次1 h的弹力带抗阻运动,2次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间隔2~3天。对照组受试者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不变。分别在运动干预前后对3组受试者的微血管反应性(MR)、经皮氧分压(TcPO2)、肌氧饱和度(SmO2)、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一氧化氮(NO)、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进行测试。运用协方差分析探讨运动干预后不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运用t检验探讨组内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在运动干预后,太极拳组和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的体脂率、腰臀比、F...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两者在改善动态平衡能力方面的优劣。方法:在50~70岁年龄阶段内招募96名中老年女性(均为非体育人口), 随机将其分为广场舞组、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前2组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通过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测试所有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时间为30 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前、实验后不同组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的每一组组内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前,各组间的动态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前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受试者组内在所有动态平衡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分别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广场舞组与太极拳组在Score和Max Rot. Speed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均能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且广场舞锻炼的改善效果略优于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浑圆桩练习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以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个月的站桩练习,分别于站桩前、站桩过程中、站桩结束2个月对测试者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浑圆桩练习有助于人体大脑产生α波;能够有效改善颈部和腰部的生理弯曲,使之趋于正常并得以保持;能够有效增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骨密度,但站桩结束2个月后,力量和柔韧性有所降低。结论:浑圆桩练习可有效增进人体健康。建议:应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好辅导和创新工作,推动站桩健身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练习太极拳对于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一年的观察中,经过三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练习组在六个月后和一年后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练习前分别增加了5.13S和17.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12S和12.91S,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中老年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自行车运动员踏蹬传感数据采集系统,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场地自行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现场的踏蹬状态,通过对其踏蹬“圆滑度”和踏蹬“死点”的测定和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100~130次/min的踏蹬频车时,圆滑度较好,在低于85次/min时,运动员的踏蹬圆滑度变得极不圆滑,2)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高,其踏蹬圆滑度就好;3)我国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于女子运动员踏雕的“上、下死点”位置,随其训练水平和从事的比赛专项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摘 要: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探索长期、一次练习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不同人群血压、心率变异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次练习24式太极拳运动后受试者的SBP即刻升高,恢复时降低,青年一般组HR在运动中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老年长期组和青年专业组;老年长期组的SDNN和RMSSD值安静时较低,运动中降低幅度较小,恢复过程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太极拳运动中,青年一般组LF/HF值升高最快,其次是老年长期组和青年专业组;另外,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降低运动中HR升高的幅度,提高HRV恢复速度和安静时迷走神经张力,使老年人心脏功能“年轻化”;一次太极拳运动会使SBP显著升高、HRV降低,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要谨慎练习。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和日本两个在太极拳发展中有代表性国家的太极拳练习者进行了社会学比较分析发现 :太极拳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十分迅速 ,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锻炼效果的主观评价方面 ,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对练习效果的主观评价除了在“满足娱乐需要”方面与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有着一致的看法外 ,其余均高于日本。这一现象既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 ,同时也与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长期观察42式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血清睾酮(T)/皮质醇(C)、免疫球蛋白(Ig)和生长激素(GH)的影响。选取长期进行42式太极拳锻炼的老年女性10人为锻炼组,锻炼时间为3—8年,年龄(63&#177;8)岁,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老年女性,10人为对照组,年龄(60&#177;7)岁,所有受试者皆无免疫系统疾病。在医院空腹采血并测定指标。结果显示:锻炼组的血清睾酮含量比对照组高18.7%(P〈0.05);锻炼组皮质醇含量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锻炼组的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比对照组高13.6%(P〈0.05);锻炼组的IgG含量比对照组高24.3%(P〈0.05);锻炼组IgA含量比对照组高40.6%(P〈0.01);锻炼组Ig M含量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锻炼组生长激素含量比对照组高2倍多(P〈0.01)。得出结论: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形成了良好的影响,提高了老年女性的机体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系统观察测试部分长年参加武术锻炼和无训练者在完成规定的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后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心脏射血速度和射血加速度均显著性优于普通人(P<0.05),而且肺活量也显著大于普通人(P<0.05)。此外,一系列指标显示长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确实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大量的研究结果也为老年人如何参加该项运动锻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人体健康。通过对传统陈式太极拳技理的分析,得出了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可以避免“上盛下虚”时代病,可以改善人体的某些生理机能;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通过总结分析,为现代人的健康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锻炼途径。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三大战略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北京体育大学提出了“三个转型”综合改革,以推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国家培养勇担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重任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在深刻认识“三个转型”改革提出的背景基础上,深入理解“三个转型”的内涵与目标,全面推进“三个转型”综合改革,为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北京体育大学的力量。研究背景包括:1)新时代是“三个转型”的历史坐标,2)强国战略是“三个转型”的现实依据,3)创新模式是“三个转型”的客观需要;“三个转型”分别是:1)全面推进从传统经验型体育大学向现代科技型体育大学转型,2)从以夏季项目为主的体育大学向夏季冬季项目全面发展的体育大学转型,3)从本土化体育大学向国际化体育大学转型,其目的是实现两大办学目标:1)把北京体育大学建成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2)把北京体育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了实现“三个转型”转型及其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办大学与建基地、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三个维度及其核心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人经过长期的太极拳锻炼血清NO含量和总NOS活性显著升高,为分析太极拳运动提高总NOS活性的原因,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cNOS和iNOS活性的变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方法:太极拳组为19名社区居民,平均年龄59.05±4.44岁,在专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简化24式太极拳锻炼,每周五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对照组17人在同一社区随机选取,平均年龄58.23±4.18岁,实验期间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抽取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空腹肘静脉血4ml,离心分离血清后,测量血清血清TNOS、cNOS、iNOS的活性。结果:太极拳组血清TNOS、cNOS活性无论是自身前后比较(P<0.01)还是与对照组相比(P<0.05)都有显著的升高,i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1)长期规律的太极拳锻炼明显增强老年人血清TNOS的活性,进而增加NO的合成。(2)在NOS的各种同功酶中,cNOS的活性增加明显,iNOS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太极拳运动只在生理范围内增加NO的量,不会对身体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女大学生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方法,结合观察、调研等形式对中华女子学院1200名女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涉及的形态、机能、素质以及scl-90症状自陈量表的测试,选取其中133人(分为两班)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为期3个月的“运动处方”培训。结果显示:实验班(运动处方组)在素质、机能方面有较显著变化。同时,实验班(运动处方组)和对照班(体育课组)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女大学生实施体育教学运动处方锻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较高的实效性,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促进高校女子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健康的中、老年人及患有各种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并已处于恢复状态的老年人提出: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作为增强体质手段时,应怎样掌握运动量和强度?为此进行了以下研究。对象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离退休干部共12人,对他们进行了不同遍数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前安静时、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率、血压及心脏统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测试。结果发现:1)24式简化太极拳属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2)连续练习两套、三套此拳后,即刻的测试呈现练习者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未练习安静时对比,均有所下降,并且有显著性差异;3)超声心动图的实测证明接连练两套及三套后即刻对心脏泵血功能的效应优于练一套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在19~24周岁女大学生38人,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20人),另一组为对照组(18人),太极拳运动组女生进行每天1 h,每周3次,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为期8周的太极拳运动锻炼;对照组女生不进行任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观察锻炼前后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血浆-βEp的变化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实验后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感两个积极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而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消极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显著低于实验前,TMD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心境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女大学生的心境各分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2)太极拳运动组安静状态下-βEp含量实验后显著低于实验前;对照组组女大学生血浆-βEp含量实验后略低于实验前,但无显著差异3)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与心境的变化呈现相关性,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