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采用SCL-90和PARS-3量表对全国40处院所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了测量,并对研究生的体育锻炼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30%的研究生有心理问题,并且随年级的增高心理问题加速增多,呈现出"U"型特征;2)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明显的性别与年级差异;3)一定程度的身体锻炼量可以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具体到各个因子上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读各类研究生已超过200万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亟需的各类人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使得更多人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因为缺乏有效质量控制,宽进宽出,直接造成硕士学位含金量不断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生就业率、薪酬也不断走低,2016年应届毕业研究生达到55.2万,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把相对冷门的理科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就业流向和就业存在的矛盾,通过分析结果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对策.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高校对研究生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较大;研究生体育人口较低,体育人口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体育锻炼形式以结伴锻炼为主,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以球类为主,研究生体育锻炼时段选择在下午和晚上,锻炼的规律性不明显,锻炼的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研究生的体育消费较低,体育消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定量测试等方法,对华东地区部分高校在读研究生的健康意识、体质健康、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本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健康意识较强,但体质健康、体育锻炼状况较差,这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园林专业园林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21名,兼职教师16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型"素质教师达100%。专任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体育锻炼人群的体质状况及体育锻炼的效果。方法:对研究对象按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不同锻炼情况下的体质状况差异。结果:广州市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率达到60.4%,明显高于不锻炼人群的39.6%;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身体机能、素质水平高于不参加锻炼人群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这种作用效果更明显。男女经常锻炼者的BMI总体水平高于偶尔锻炼者和不锻炼者;女性经常锻炼的"腰臀比"水平低于偶尔锻炼和不锻炼。结论: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对身体形态的改善不明显并与相关研究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我省高校在读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和影响因素,为大力推进我省高校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解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国40处院所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研究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在整体上具有广泛性,球类是研究生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研究生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现一种无奈状态;研究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性别差异;场地情况、体育组织、体育指导等客观因素是解决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5年镇江市20-59岁的1863名成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体质测定结果的分析,并与江苏省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镇江市成年人体质状况略好于全省,但无显著差异;身体形态各指标除女子身高与全省相当外,其余均显著低于全省均值;身体机能心肺功能男子肺活量指标与全省相当外,女子显著低于全省,心血管机能男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身体素质中平衡能力男子显著高于全省,男女背力、女子仰卧起坐、女子闭眼单足立全省相当,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针对上述状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改善女大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测量,为女大学生制定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其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阐述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改善女大学生体质的机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身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东地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高于乡村大学生,乡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优于城市大学生。建议加强大学生的体质监控,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用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典型生长指标作为研究我国城乡学生体格发育的指标,借助1985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动态分析20年间全国城乡学生体格发育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学生体格发育优于乡村学生;身高发育的城乡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发育的城乡差距拉大。除了受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之外,城乡经济、饮食结构、卫生保健以及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形成我国学生体格发育城乡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对华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是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呈现正相关,增进体育技能和增加体育知识同样重要,对大学生群体的未来体育消费影响深远,尽可能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有利于社会体育消费的长期成长.  相似文献   

16.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863名海南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总体健康水平低于广州市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海南省大学生的总体健康水平高于沈阳市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海南省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海南省理科大学生的总体健康水平高于文科大学生的水平。结果提示我们要重视海南省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适应性量表 ,对随机整群抽样的高师女生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高师女生的心理适应性普遍低于男生 ,文理科女生之间、少数民族女生与汉族女生之间的适应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六盘水师专2498名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处于合格水平,除男子1000m外其它形态、机能、素质多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同年龄组男女生;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分析健美操对学生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并根据健美操的特点,结合当前师范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健美操是师范体育教学中最有效、最科学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