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跟踪调查等方法,抽取251名一、二年级大学本科生作为样本,通过深入调查并对问卷的得分进行系统分析,认为: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内在动机关联因素包含个体差异和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体差异包括知觉能力、知觉自主性、知觉有用性预期、目标价值取向和外表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校内环境因素如课程内容、体育教师、同学、学校体育设施,以及校外环境因素如家庭成员鼓励和体育行为、校外体育活动、媒体、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偏见等。鉴于影响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机包含着广泛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均应考虑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2.
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自我效能、乐趣、主观障碍、社会支持和学校环境等5个反映社会生态模型个体水平、人际水平和组织水平的因素,就其对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午饭后身体活动强度(F=3.79,P<0.05)、持续时间(F=4.03,P<0.05)和对锻炼的乐趣(F=0.82,P<0.05)、学校政策与管理(F=10.67,P<0.05)认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效能(F=3.79,P<0.05)、过程障碍(F=6.43,P<0.01)和对运动场地与设施(F=10.95,P<0.01)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β=0.29,P<0.05)、老师社会支持(β=0.21,P<0.05)、学校绿化建设(β=0.13,P<0.05)对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应重视特定时段学生身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尤其是对女生的组织和管理;自我效能、老师社会支持、学校绿化建设是影响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动行为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处在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同时面临着毕业后进入社会等诸多挑战。若对自己的身体意象表示肯定、满意,即可增进个体的自信与人际关系的发展,继而达到生活适应良好的目标。本文考察性别、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差异、体力活动的量和强度及是否参加规律性的运动等方面来探讨体力活动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期待研究结果可帮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体态,并能以科学的观念引导学生追求自我满意的身体意象,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选取《国际体力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2015级清华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结果显示:1)就整体而言,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有效,不同强度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男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仅受中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3)就不同生源地而言,省会城市、区(县)城市、乡镇(农村)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3个地域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区(县)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从父母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及以上、初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大学及以上、初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强度、低强度身体活动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DXA)对149位绝经前女性进行全身骨密度和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同时进行骨密度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营养状况、生活习惯、体力活动水平、药物与疾病史、遗传史、峰值骨量情况、月经生育情况等。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豆制品、体力活动水平、18-30岁之间是否经常参与体育运动、体重、瘦体重、脂肪含量和BMI与全身骨密度呈显著相关,最终体力活动水平、18-30岁间的体育运动和瘦体重3个因素进入影响骨密度的回归方程式,可以预测绝经前女性的全身骨密度。结论:体力活动水平、18-30岁间的体育运动和瘦体重是影响绝经前女性全身骨密度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国际体力问卷》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力活动状况和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及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等适应能力.同时优化人格品质,大强度活动与中等强度活动对于心理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46名40~49岁健康中年男性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和心肺耐力测试,分析二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体力活动总消耗量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并未出现改善趋势,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2)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等级的提高,心血管相关风险因素出现明显的改善;二者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结论:1)体力活动消耗量水平未引起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的改善,并不能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2)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的改善,心血管相关的风险因素出现明显改善,心肺耐力要比体力活动更能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和体育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通过体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1)家庭加强亲子沟通,提高体育意识;(2)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专业教师;(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儿童体育权益;(4)创造良好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面对我国青少年体力不足、体质持续下滑的现实问题,日本经验或可借鉴。首先,梳理了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发布的青少年体力促进政策,并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都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都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体力评估制度,但日本更注重饮食教育,且课外体育活动方式更多样。认为,我国应该提高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方联动,加强青少年科学饮食教育和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旨在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身体活动水平(PAL)与体成分、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为提高女性骨质健康及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2名女性青少年(总体年龄均值+标准差)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IPAQ评估量表将受试者分为运动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人。其中运动组纳入标准为持续运动时间达三年以上,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大于6h,而对照组标准为无运动队经历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低于1. 5h。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身体成分(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肌肉质量)及骨密度(全身及脊柱、盆骨、大腿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1)运动组与对照组的体脂肪及全身肌肉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而全身、脊柱、盆骨、大腿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2)体重、身高与全身、脊柱、盆骨及大腿BMD呈显著正相关(p <0. 05);(3)肌肉质量与盆骨、大腿BMD有中等正相关(p <0. 05);(4)脂肪含量与全身、脊柱、大腿、盆骨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有规律的增加运动量能提升女性青少年的骨密度;增加自身肌肉含量对骨密度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客观分析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水平,在构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因子加权平均求和,得到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水平综合评价值;再依据四级分类,构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水平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为相关部门正确判断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条件优劣提供科学依据,对有序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为确定能有效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的体力活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名不同体力活动水平50-59岁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其分为低、中、高体力活动组,并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记录各级负荷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通气量(VE)及呼吸商(RQ).结果:安静状态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摄氧量、二氧化碳输出量、潮气量、通气量和呼吸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呼吸机能各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低体力活动组与中等体力活动组呼吸机能各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体力活动对呼吸机能有影响且体力活动量必须≥3 000 MET-minutes/week才能有效提高和维持呼吸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由于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差异较大,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存在着资源利用低效率或不经济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方法,构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要素的权重,找出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质低下"已严重阻碍了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寻求改善这一现象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5724名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和身体活动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同与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关联;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同样显示出身体活动量有效增加的趋势。可见,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成效,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74名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率均好于女生,女生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男生以参加大强度活动为主,女生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居多。但是,男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均偏少,建议大学生应每周参加5次或5次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介绍第63届运动美国医学年会暨第7届运动是良医世界大会和能量平衡的基础科学世界大会的概况和主要热点为目的。以大会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为思路,重点阐述了第63届ACSM年会主报告”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基础科学专题报告“能量平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报告指出了面对儿童青少年的静坐少动行为增加、身体活动不足的现状,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干预方式,包括建立“全方位身体活动模型”,制定相关运动处方和公共政策,从学校、家庭和社区参与等多方面促进身体活动。能量平衡的基础科学专题集中在讨论能量平衡的生物和生理学机制,强调可以调节能量摄取和能量消耗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慢性疾病相关联。这些研究成果为更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近30年有关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心脏病风险、婚姻状况、肥胖、家庭支持、医生对病人的康复运动建议等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儿童时期自评健康状况、过去的健身行为、吸烟逐渐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增变量;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考虑个体的行为选择,还要充分关注社会环境、社区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今后研究中应加强对生命历程中体力活动跟踪的纵向研究,探索影响体力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实现有针对性的体力活动干预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强度,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等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学校体育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锻炼需求,但还应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设施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研究旨在对学校体育设施监管进行研讨,以期为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咨询.研究认为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缺乏行业标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生产商过于追逐利润、缺乏职业道德、学校节约成本、社会媒体报道滞后等是当前影响学校体育设施的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国家应健全监管标准、增强检测技术、加大媒体监督力度、提高行业准入制度、提升行业职业道德等以遏制学校体育设施质量安全问题的扩大化,为学生有较好的健康成长环境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