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心理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训练也一直倍受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素质水平还有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以及心理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训练理论说明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学乒乓球队员的心理训练应从运动表象、制定"自我要求"和"自我控制"表、正面提示、自我暗示等几方面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使运动员更好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新赛制下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多球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不同运动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多球训练的方法、供球方试,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法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对新赛制下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讨乒乓球比赛中对关键球处理的相关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比赛期望值、运动员个性、以往比赛经验、信心、平时训练方法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关键球的处理质量,为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找出一定的心理规律,帮助运动员增强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以最佳的的状态处理关键球,对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1分赛制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压力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乒乓球11分新赛制对运动员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心理压力的分析,为乒乓球运动员适应新规则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的直径由38mm扩大为40mm;原先每局21分的赛制大幅缩减为目前的每局只有11分,每方连续发2个球轮换的新赛制;实行“无遮挡”发球。以上三项新规则的实施,对现代乒乓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赛节奏加快,对抗性增强,要增强运动员全台上手的积极性,丰富被动转换为主动的手段与能力,全面提升快凶型打法的均衡性,合理调整技术结构重心,重构强对抗性训练的新模式。从逻辑学的角度抓住乒乓球训练中几对突出的矛盾,对新时期少儿乒乓球训练进行反思,以使其更科学。  相似文献   

7.
本针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现状,阐述了实行11分制后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心理状态变化.强调了在现代乒乓球运动中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苏省内18名资深乒乓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就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动作节奏感的途径作专题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其具体提高途径为:1.进行针对性、专门性训练;2.培养动作节奏感;3.处理好各训练细节环节。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动作节奏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1.
心理素质对体育比赛的影响及其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体育界在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心理训练的责任观念有误区;教练员运动心理知识贫乏;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不平衡;心理训练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心理训练的内容、方法大多是移植外国的,不适合我国国情。建议:实施全员、全过程参与心理训练模式;积极开展对广大教练员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普及发展、长期进行、克服医学化倾向;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业队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贯穿于运动员的训练阶段、比赛阶段和恢复阶段。以理论为依托,注重可操作性,从心理学、生理学、训练学等视角详细论述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机制,探讨了心理干预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恢复等3个阶段中的渗透与应用。最后,提出以心理干预为核心手段的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构想由4个核心部分组成,分别为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过程中的调节、监督、反馈与指导中心,训练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比赛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恢复阶段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业余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详细统计、定量分析,运用人因工程学理论,根据该运动员自身特点,为其制定适合大学生体育训练的训练计划,研究表明:人因工程学中对作业过程人的生理和心理阈限以及合适的作业环境理论可应用于高校竞走项目训练中,结合运动员的实际训练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通过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教导,在高校这个大环境下,实现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九运会以后,全国各运动队对武术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重点是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与自我调整过程以及运动员的思维特点与训练水平的提高.从比赛过程看,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是有鲜明特点的,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场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为此,提出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出最好的技术水平,从而取得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对12名女子散打运动员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发现其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经期都会有或轻或重的生理和心理不良反应,但是大多数受试者月经周期和持续时间正常,而且只要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绝大多数受试者不会引起运动损伤.针对受试者经期的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提出女子散打运动员经期训练的注意事项、方法和训练安排等,为女子散打运动员经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平时田径训练的实际情况,从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入手,对运动员放松能力培养以及心理与所练内容之间的意念沟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增强心理训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74-1575
篮球运动员的"球感"在少儿时期的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心理学、生理学机制及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关系,明确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球感"的训练及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足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控训练进行了研究,根据赛前心理变化等特点找出对策:加强赛前心理训练、作好赛前战术心理准备和调节赛前各种不良心理反应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施,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往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竞争的成败。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机会,对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及高校的优秀跳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关于比赛中紧张焦虑等内容的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带省专业队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对当前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焦虑问题及应用心理技能应对等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采用的训练手段及效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体院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以及现场统计来了解、认识排球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结合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综合人体解剖学与力学规律,分析引起损伤的解剖学原因与直接原因,得出排球运动损伤的结果资料,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促进技术的提高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等提供有益的帮助。通过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旨在探索排球运动中的损伤发生规律、病因,进而为指导预防运动创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