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吊环后转肩的动作,是体操吊环项目最重要的基本动作之一。运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对由挺身倒悬垂开始的3种典型做法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认为利用屈伸髋关节、直臂拉引环和压环3种力量结合来完成后转肩动作,能充分发挥肌肉力量,技术先进,动作幅度大,质量和规格高,优美轻飘,更有利于所连接的高难度动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吊环动作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阐明了吊环各类动作的本质特征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按照吊环动作的空间结构及其固有联系,按基本技术特征划分基础上根据悬垂特征、支撑特征再划分的辅助分类法是现阶段吊环动作分类较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吊环动作在按其悬垂特点、支撑特点、基本技术特征和难度因素四位一体的排列中确定其相对应的类别。  相似文献   

3.
双杠自选动作类型与组合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优秀运动员双杠自选动作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支撑或挂臂撑前摆、支撑或挂臂撑后摆、飞行动作、悬垂前后摆动作是构成成套动作的“主要动作类型”。而“主要动作类型”中又以支撑前摆转体倒立、倒立前翻360°、悬垂前摆动作、后空翻成手倒立等子类动作使用最为广泛;同类动作组合逐渐成为运动员编排自选动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低杠做屈伸动作,可以由任何一种姿势开始来做,例如由直角悬垂,由手握高杠的仰臥悬垂,由正撑和屈体立撑,由坐低杠手握高杠来做。同时还可以放在一套动作的开始部分,中间部分或结束部分来做。还可以加转体或不转体,可加腿侧摆越或分腿摆越,可换握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对动作之间的连结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由高杠脱手换握低杠悬垂,必须经屈伸动作来完成后面的动作,若屈伸动作掌握不好,要完成这类动作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一、选题依据长期以来,在男子体操动作中,单臂动作和经单臂完成的动作占有一定位置。单杠出现单臂大回环后,如今又出现了单臂大回环转体、单臂大回环接前空翻、托卡切夫腾越一批绝美动作。鞍马托马斯全旋在广泛运用中得到改进和不断的发展。除吊环项目外,单臂动作和经单臂完成的动作在男子体操动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为了发展体操单臂动作和经单臂完成的动作及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特对其动作及用力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竞技体操技术的规律,运用生物力学知识对前上分腿向后摆越成悬垂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在前上分腿向后摆越成悬垂的动作结构上,对其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必要的讨论和研究,从中探讨该动作的教学方法及其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 1 998年全国体操冠军赛吊环项目进行了现场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吊环项目我国尖子运动员数量不足 ,且尖子不尖 ;动作难度尤其是下法动作难度偏低 ,动作类型不全 ;起评分和最后得分不高 ,成套编排单一 ,难度连接加分少 ,完成质量不高。旨为今后我国吊环项目的训练和竞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系统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平十字”、“十字支撑”构成成套动作的主流加分动作。成套动作的连接趋于以多个连接构成成套动作的主干。吊环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双杠双杠在器械体操中是一个动作数量多、变化较复杂的项目.它的主要动作有摆动、摆越、屈伸、回环、滚翻、转体和各种用力平衡.所有这些动作,都是由支撑、悬垂、支撑摆动、挂臂撑摆动来完成的.因此,在双杠教学中,必须从一开始就注意发展学生的支撑能力,掌握支撑摆  相似文献   

10.
体操动作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力性的摆动动作,一类是用力动作.摆动动作主要是利用身体重力和惯性来完成的,而用力动作主要是利用肌拉力来完成的.从生理学的观点来比较,摆动动作的特点在于肌肉长度变化的速度,而用力动作的特点主要在于肌紧张的程度.但是,上述的分类无疑是一种假设.因为任何一个摆动动作不但有肌紧张的因素,而且也有肌拉力的因素;而用力动作,那怕是使身体由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的动作也好,如果没有肌长度的变化也是无法完成的.静力动作另属独特的一类.所谓静力动作,就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100 m全程速度曲线的"单高峰"和"双(多)高峰"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该如何理解优秀运动员在100 m跑中所呈现的"单高峰"和"双(多)高峰"现象,究竟是哪种曲线代表了今后100 m速度变化的趋势.为此在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了较为系统地研究,认为:100 m速度曲线中所呈现的"单高峰"和"双(多)高峰"现象是人体生理、生化特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们向速度更高峰迈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简单的定论"单高峰"或"双(多)高峰"速度曲线代表了今后100 m速度变化的趋势是没有充分理解这些现象形成的机制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21名大学体育系学生进行20天的电剌激训练。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肌肉的速度力量;电刺激对力上升到峰值的速率、力峰持续时间、力的峰值等均有明显的效果;电刺激对肌群的作用能保持后效。  相似文献   

13.
探讨呼吸肌训练能否影响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方法:观察了为期4周的吸气肌力量训练过程中VO2peak值、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随吸气肌训练周期的延长,吸气肌力量、GXT运动持续时间及完成的最大负荷值以及VO2peak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呈显著性意义的增加(P〈0.01);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性意义的改变(P〉0.05)。MV、VCmax和FEV1均没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4周吸气肌力量训练可显著性提高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徽杭高速公路B标段泥岩路堑边坡广泛采用了节点锚杆框格梁进行边坡防护与加固。为了对节点锚杆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选取了3块地质条件不同的泥岩、泥质岩路堑边坡进行锚杆拉拔试验。文章研究了各泥岩边坡节点锚杆的拉力一位移曲线,并就试验中存在的有关疑点展开讨论,最后对锚杆试验成果的应用及节点锚杆框格梁技术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以第16届亚运会100 m跑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4人次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双波峰与三波峰两种曲线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双波峰结构优势在于双脚后蹬时间短和双脚后蹬力量更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在起跑训练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双脚后蹬用力协同性的训练。如果劳义在起跑训练中将其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由三波峰结构转变为双波峰结构,将使他的100 m成绩由10.24 s提高到10.21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以第16届亚运会100m跑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4人次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双波峰与三波峰两种曲线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双波峰结构优势在于双脚后蹬时间短和双脚后蹬力量更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在起跑训练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双脚后蹬用力协同性的训练。如果劳义在起跑训练中将其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由三波峰结构转变为双波峰结构,将使他的100m成绩由10.24s提高到10.21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研究正常人在走、跑、跳过程中足底各区峰值压强特点、压力一时间变化特点、压力中心移动特点,分析走、跑、跳过程中足底各区压力分布规律,揭示足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训练中预防足部运动损伤及运动鞋的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犯规曲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旅顺杯20 km竞走比赛的现场观察及裁判判罚材料的收集整理.制作运动员犯规时间曲线图,分析找出其规律和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犯规的办法.认为:男女运动员犯规的高峰期在比赛前50 min,应加强心理训练以避免在比赛出发时、开始阶段及超人时、抢占有利位置等导致腾空犯规的出现;运动员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水平确定合理的步长步频;加强专项耐久力训练等.  相似文献   

19.
优秀运动员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测定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预防运动损伤与康复中使用BIODEX多关节测力及康复系统测定结果提供参考数据,测定了200名男、女运动员及20名男、女大学生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其中共采用了最大力矩等8项指标,为其中6项制定了运动员"评价表格".研究中发现,过去有大腿肌肉拉伤和膝关节损伤史的运动员,并不存在长期性肌力不平衡;股四头肌最大发力角度不同于曲绵域等人过去的报导.提出了某些专项运动员在肌力方面的特点及弱点,可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1200mm末级长叶片的开发中,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叶片动态重心的优化设计,改善了叶片受力状态,降低了叶片的峰值应力,提高了叶片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