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取演绎分析方法,沿着中国百年体育发展的历史主线,就不同时期中国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水平,对中国百年体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每一次中国体育发展方向或道路的调整与修正,均与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关系密切;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如何,与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及其引导,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总体上并不受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影响和控制,而是与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将“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作为基点,从农村体育研究领域小城镇体育与村落体育之争到两种研究流派的形成谈起,考虑农村体育事业的全局发展,在分析小城镇、小城镇体育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体育发展之小城镇体育模式的观点.分析认为:城乡一体化、城乡体育一体化是其理论基础;“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是其政策依据;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现途径四方面,提出“十二五”小城镇体育模式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路;最后对小城镇体育产业、体育人口、体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主要研究范畴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由价值重估到方法创新:对我国农民体育问题的两点反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法对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农民体育价值观、方法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发展农民体育,寻找农民体育发展的突破口,需要转变思路,应从以往只重视农民体育器物、制度的研究转向深层次的农民体育心理文化研究。为此,提出:重估农民体育之价值。把以健体为主流的农民体育价值观转变为以体育文化娱乐为主流的新型农民体育价值观;重新认识农民体育之发展方法。从过去只重视农民体育发展的器物、政策支持层次提升到农民体育发展所必需的心理、文化支持层次。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两者发展的不同位序是顺应不同时代需求和体现发展策略的不同路径选择,且因应形势的转变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外延和治理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中国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程进行梳理,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进而驳斥主流论调中表达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一对矛盾的观点。提出了构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共生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平衡地域特色,助推二者均衡发展;多元合作、敦促组织互补,寻求二者协调发展;精准评估、建立双向监评体系,促进二者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体育教育”这一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从组织机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教育,都将残疾人归纳到“特殊学校”,与普通体育教育(健康人群)“分而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主流的体育教育发展框架下,面对残疾人体育教育是“分离”而非“融合”的态度。基于融合视角探讨残疾人体育教育,一方面立足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效率不受影响,“残疾人”作为一个变量融入体育教育主流形态中不会对固有变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要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回归主流”技术路线实现残疾人人格健全和地位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融合体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体现出巨大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导的改革阶段,社会建设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培育公民社会,发展社会组织将成为改革的主题。这预示着我国将迎来体育社团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孕育着我国体育社团研究的新的方向。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经特定背景的引入,概要地回望了我国体育社团研究的进展,评述了代表性的主流学术观点,并通过"是什么"和"为什么";跳出圈外反观圈内;信号:管半分离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底层群体与草根体育组织;寻求研究方法的突破等的几点思考,对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7.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工程。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都将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会给农民体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应该抓住机遇,从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农民体育的组织形式、树立以文化娱乐为主流的体育价值、重视和挖掘“乡土体育”项目、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和发挥小城镇在农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着手,谋求农民体育工作在新形势下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当今的体育发展置身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体育发展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问题,是影响体育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社会转型为基本的观察背景,以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论观点以及哲学人类学观点所建立的体育的一般价值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审视的基础上探寻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体育的价值观。提出个体体育需求的满足是体育价值观建立的基础,转变计划经济时代"以国为本"的体育价值观,重新构建了以人为本、多元主体、和谐发展的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电子体育对现代体育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子体育传承了现代体育的内核和格式塔,拓宽了现代体育的空间,但导致了身体边缘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消减等问题。电子体育的发展壮大隐含着现代体育竞技中心主义向商业中心主义的转变,强化了体育中人的工具理性。电子体育在将来较长时间会表现为另类体育或反主流文化现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的高度普及,它可能成为主流体育的重要成员甚或僭越为霸权体育。  相似文献   

10.
以体育自信力为研究对象,建构论述逻辑,对中国体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理论自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武术要自我、足球求自由、蹴鞠再发明、乒羽去垄断;体育体制改革重点在市场力量和公 民参与;体育文化自信表现在公平竞争、荣誉荣耀、仪式节日;体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构 建、形塑现代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体育理论重建:让体育成为人民生活方式的核心,寻找 “自下而上”的体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取向,有学者以前瞻的眼光,指出农村体育的出路在于城镇化;也有学者指出农村体育的特殊性,以现实的视角,寻求问题的解决,因而指向于乡土特色的具体化。前者规范有余而实效性不足,后者实效有余而系统性不强。扎根于实地调查之经验,参照理想类型之简约,对农村体育进行类型分析;认为农村体育存在不同类型的结构特点,即以村落体育与小城镇体育为两端的农村体育发展连续体,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由分而合,提出共生系统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即以寄生共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共同服务于以农村居民为核心的地域体育之构建。这种统合思路,将有助于农村体育的特色发挥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体育指导员胜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cClelland的胜任特征理论和冰山模型,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胜任特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育社会指导员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体育指导员胜任特征包括内隐特征和外显特征两个层面;(2)根据结构方程原理,构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胜任特征结构关联模型,发现六个维度对胜任特征作用的直接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影响大小分别为:个人特质(0.74)、服务意识(0.66)、专业知识(0.62)、指导技能(O.57)、自我概念(0.49)、关注学员(0.47);(3)不同级别、科班、工作时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胜任特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分析,从现代休闲观出发,探讨了徽商与徽戏的不解之缘,研究了徽商休闲体育普遍具有的自由、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及徽商与二者之间的循环推动作用,启迪我们在对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不能墨守成规,应兼收并蓄,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休闲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产冬季体育用品品牌打造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冬季体育用品的品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产品知名度不够高,夏季与冬季体育用品品牌发展不平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偏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有待提高。同时,根据研究所得结论,从打造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国产冬季体育用品品牌的角度提出了品牌打造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消费角度看体育产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市场营销学、体育社会学理论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我国体育产品的构成、特征进行研究 ,从体育产品的消费角度分析探讨了体育产品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适应性几方面分别阐述了体育生态系统具有别的系统不具备的鲜明个性,并结合体育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实证分析。把握体育生态系统特性有助于实现体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这是完善和发展体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定义“体育意识”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归纳出体育意识的特点, 即内向性、社会性、能动性及稳定性, 给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符号互动理论奠基人米德关于自我的阐述及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以体育行为中的角色模仿为切入点,探讨体育运动中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认为,通过模仿动作以及角色,个人才能够获得运动技能,促进体育行为发生。同时角色也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影响,体育行为主体会尝试突破和脱离角色。随着体育比赛经验的增加,动作技能会明显的“去角色化”,这是自我意识中主我与客我意识的运动造成的。主我意识具有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有隐蔽性和主导性的特点,客我意识具有稳定性、循规蹈矩的特点。运动技能初学者客我意识发挥主要作用,促进了运动技能的固定;而在体育竞赛中,主我意识逐渐发展与成熟,主我意识与客我意识互相融合,标志着体育意识归于理性。体育运动本质是人们在意识层面的符号互动,进而促进个人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视角阐述生态体育的内涵、揭示生态体育的特点,提出生态体育的环境体系构建,为研究体育与自然、与社会、与人自身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谈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做好民族文化整理工作,是党的十七大精神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是决定学校体育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我国学校体育独具魅力的重要形式。提倡民俗体育走进学校,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促使两者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为促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形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