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全国各省市武术套路专业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全国18个省市武术专业队中的现役武英级运动员、专业队教练员以及曾获得全国比赛前8名的退役运动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早期训练相关因素的一些基本规律,旨在为武术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以稳定性为核心的悬吊训练(SET)对网球运动员身体位置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作用。主要采用实验法,将16名男子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体能训练,结果显示:实验前后目标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各项测试指标对比成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运动员的各项统计数据变化不明显。结论:悬吊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男子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建议在进行悬吊训练同时,增加柔韧性与多关节协同用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依据对四川省武术套路代表队科技攻关与服务的基本情况,总结与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制胜的核心因素.指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核心竞争能力存在某些共性特征,表现为:(1)动作难度的完成质量;(2)套路演练中的节奏处理;(3)连接难度完成中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术套路运动的竞赛制胜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分析,对2012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走扁带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经过9周训练后进行检验,并且通过比赛反映扁带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实验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走扁带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运动员技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血乳酸指标与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套路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员的机能水平的高低对完成套路的质量和能否取得好成绩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太极拳除外)的机能代谢方式、血乳酸与竞技能力的关系以及血乳酸指标对武术运动员训练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综述,更好地为武术竞技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分析,对2012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第 十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走扁带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经过9周训练后进行检验,并且通过比 赛反映扁带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实验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走 扁带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运动员技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新版武术竞赛规则的修改实施,使武术套路比赛更加具有竞技性、可比性、观赏性,在武术比赛中指定高难度动作已成为整个套路的核心,其完成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提高指定难度动作的训练质量对提高运动成绩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吉林省武术队的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动作加以指导训练,以此提高我省运动员在今后武术竞赛中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利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北省业余体校武术套路教练员的专项知识学习和行为规范管理情况、教练员培养目标的设定等进行了调查,指出河北省在武术套路项目后备力量培养上整体优势不明显:欠缺对难度动作进行训练的能力与科学的方法;教练员重视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基础培养,忽视科学文化素养养成教育,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提高武术套路教练员的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重点对影响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训练学和非训练学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合理延长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实施准确、有效、系统化的训练,提高竞技比赛能力,关键在于对其制约因素的掌握程度。构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智能指标体系,确定体系内各项指标对运动智能的贡献程度,可为此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水下体能训练对耐力及大体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名耐力及重竞技项目、球类项目大体重运动员随机分成水下体能训练组(实验组)与陆上常规体能训练组(对照组),分别进行12周的体能训练.实验结束,测试两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相关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最大摄氧量、背肌核心力量、下肢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生理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变化不显著,且都在正常范围.结论:水下体能训练相对于陆上常规体能训练对耐力及大体重运动员身体机能发挥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瘫学生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脑瘫学生30名分为3个组:实验组(EXG组)、对照组1(CON1)、对照组2(CON2)。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1采用单纯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2采用单纯核心稳定训练,通过12周康复锻炼,收集三组受试者体质状况、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成就动机数据。结果:EXG组和CON1的整体体质状况有积极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CON2在骨骼肌、基础代谢率两项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EXG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极其显著性变化(P<0.001);CON1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变化不显著(P=0.062);CON2粗大运动功能产生了显著性变化( P<0. 0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有限(P=0.065)。EXG和CON2组整体平衡能力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CON1的平衡功能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明显。运动成就动机方面。三组受试者整体运动成就机均发生明显变化,回避失败动机上EXG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非专业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MS功能性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的平衡、稳定、协调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四肢的运动传递能量,促使躯体保持平衡,提高身体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平衡稳定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是一项简单易操作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运动中准确性项目群的比赛特性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此项群竞技项目的性质、特征,以及该项群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与出现的新特征,发现该项群的主要特征为"稳、准、快",显著特征为"准",最后结合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该项群优秀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有计划地对速度知觉、深度知觉、本体感觉、综合性知觉、平衡知觉进行专项知觉能力提高训练,对比分析实验前后不同性别运动员运动知觉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表明:通过运动知觉能力训练,男运动员本体感觉和平衡知觉提高显著,女运动员本体感觉和速度知觉提高显著,实验前男运动员深度知觉和速度知觉好于女运动员,实验后男运动员本体感觉提高幅度大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很多研究表明高温环境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是有害的,如对氧运输能力、心血管功能以及内环境和离子平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体育科研人员发现预冷处理能够改善运动员在高温环境下的运动表现。预冷处理是指在训练前或比赛前,预先将运动员身体做降温处理,通过降低核心体温、改善心血管压力、减少代谢失调等来调整各项生理指标,提升运动员的热贮存能力,延缓运动疲劳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有良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队的31名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能力与竞技水平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健将和健将两级别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能力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这与他们处于相近的竞技水平有关;国际健将和健将级运动员的5项核心稳定性指标明显好于低水平运动员,但有1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却不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相一致,说明部分核心稳定性能力与运动员的技术发展有关,并显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腹、腰背部核心稳定性力量对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发展和技术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还显示,优秀运动员的各项核心稳定性力量并非全部高度发展,同类群体中的个体能力发展不均衡,具有相互补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两种较有代表性的频率(45Hz、30Hz)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排球力量训练的新思路,为振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和排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附加振动刺激)、30Hz组、45Hz组,训练时间为9周。实验后采用DAVID核心区力量测试系统对核心区力量进行测试,采用八级腹桥对核心区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核心部位后伸、前屈、侧屈、回旋、臀肌力量及核心区稳定性各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45Hz组在核心部位后伸、前屈、臀肌力量及稳定性测试成绩优于30Hz组,两实验组侧屈、回旋力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振动训练能够改善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其中45Hz的振动频率对于提高核心区屈伸肌、臀肌力量和核心区稳定性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实验等方法研究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牵张法)对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第8周和第16周后,动、静态平衡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停训4周后,实验组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下降。说明运用PNF牵张法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慢性腰肌劳损是武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本研究将20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疗法与低频脉冲电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受试者的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腰部功能障碍基本消失,核心区肌力获得显著增强(P<0.05)。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缓解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的腰部疼痛,增加腰部关节活动度,但在改善疼痛和活动度方面两种方法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2)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增强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核心区肌肉力量,但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后前屈和右侧屈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