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Wingate测试法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初步研究30sWingate测试的做功与体成分、能量代谢的相关,以及运动后血乳酸恢复特点与个体无氧阈(IAT)的关系。结果显示:30sWingate运动测试中最高功率(PP)与去脂体重、10s测试平均功率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P<0.01)和0.866(P<0.02);30s运动后30min内各时段的血乳酸恢复百分数与IAT值相关显著(0.80≤r≤0.951,P<0.05),分别建立了用去脂体重推导PP值和用第15min血乳酸恢复百分数推导IAT值的回归方程。经过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通过体成份、30sWingate测试及运动后第15min血乳酸恢复百分数的连续测定,有可能实现有氧、无氧两种代谢能力的一次性测试和评定。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酵母花环法检测45例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抑制因子及红细胞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试验。同时选择年龄、性别与运动员组相同条件的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41名体检正常学员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红细胞受体花环促进率(RTER)高于对照组(P<0.005),吞噬增强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影响运动员血清CK,SOD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将20名男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实验组每日温针灸和穴位注射一次,连续五日;第五天进行5000米跑。分别测定运动前及运动后1小时、16小时、24小时血清CK、SOD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对照组CK在运动后24小时内持续增高;SOD在运动后下降明显P<0.05。2.实验组CK恢复提前;SOD在运动后保持相对恒定,相应时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01)  相似文献   

4.
力竭运动对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0只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力竭运动后24小时耳廓微循环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微循环发生明显障碍(P<0.01)。休息24小时后微循环障碍得以明显改善(P<0.01及P<0.02).但是,与安静时比较,血管形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仍有显著性差异(P<0.02),而流态积分值和管周状态积分值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对中方10名竞走运动员(世居海拔2260m)和日方10名竞走运动员(居住平原,10m)在青海多巴高原的训练基地(海拔2366m)和平原(海拔10m)训练期间进行了4min递增负荷实验的血乳酸,心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初期与后期相比,中日双方运动员的无氧阈速度ATV分别由3.of士0.42m/s、2.78±0.52m/s升至3.22±0.25m/s、3.30±0.34m/s,血乳酸一速度曲线右移程度较大。中日运动员高原训练后期和初期的同级负荷运动心率相比均有所降低。同时从ATV与比赛平均速度的相关系数看(男子运动员r=0.85,P<0.01;女子运动员r=0.65,P<0.05)它们之间存在较高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系统观察测试部分长年参加武术锻炼和无训练者在完成规定的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后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心脏射血速度和射血加速度均显著性优于普通人(P<0.05),而且肺活量也显著大于普通人(P<0.05)。此外,一系列指标显示长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确实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大量的研究结果也为老年人如何参加该项运动锻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运动条件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与监测。结果表明,运动15min和30min即刻,血浆AugⅡ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22%(PMO.01)、56%(P<0.001);运动30min时心血管功能指标明显上升(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ugⅡ含量在各观察指标有显著差异。提示:耐力运动可使少年运动员血浆AugⅡ合成释放显著增加,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时间生物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名男性运动员的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可的松(Cortisol)、睾丸酮(T)在24小时内的不同时刻的量变的研究,以探讨其时间生物学特征,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结果发现cAMP、Cortisol、T均表现出明显的近似昼夜节律(P<0.05),cGMP不具有昼夜节律(P>0.05),cAMP的峰相位处于上午8时左右,Cortisol、T的峰相位与cAMP基本同步。可的松的节律稳定性好,可作为判定机能调整幅度的标志节律。  相似文献   

9.
有氧健身操运动对中年女性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试了17名持续参加一年以上有氧健身操运动和16名未参加运动的中年女性在卵泡期空腹状态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基础分泌值。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组血清E2和T的基础分泌值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5),而血清P、FSH和LT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中年女性保持较高水平的E2和T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45名老年跑步者进行血清VitA、E的测定,并以28名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作对照组,结果表明:①老年跑步组血清VitA平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跑龄、跑程对血清VitA水平未见显著性影响;②老年跑步组血清VitE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依跑龄、跑程的增加下降明显。提示:坚持跑步运动对维持老年人血清VitA水平有一定的作用,老年跑步组血清VitE是否低于对照组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扫描电镜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运动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针刺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分别高于正常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正常组与假针刺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运动组小鼠HGB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针刺组、正常组和假针刺组小鼠红细胞HGB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明显降低大强度训练小鼠红细胞畸形率 ,提高HGB浓度 ,为针刺足三里穴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蕊花苷和马蒂苷对递增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运动组,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每组10只。观察毛蕊花苷和马蒂苷对运动大鼠体重等一般情况、跑台力竭时间和线粒体钙含量、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第三周末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疲劳相关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大鼠跑台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单纯运动组,P<0.01,P<0.05。运动+毛蕊花苷组大鼠跑台力竭时间长于运动+马蒂苷组,P<0.05。单纯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钙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运动+毛蕊花苷组和运动+马蒂苷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钙含量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均P<0.01;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组,P<0.01,P<0.05。运动+毛蕊花苷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钙含量低于运动+马蒂苷组,P<0.01;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运动+马蒂苷组,P<0.05。结论:毛蕊花苷和马蒂苷可能通过提高递增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活性,促进细胞内Ca2+转运,从而表现出较明显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提高大鼠运动能力作用。且毛蕊花苷的作用强于马蒂苷。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免疫器官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利用称重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复方组和单味组小鼠脾指数、外周血CD+ 4T百分比、CD+ 4/CD+ 8比值分别高于运动组 (P <0 0 1或P <0 0 5 ) ,复方组小鼠胸腺指数高于运动组 (P <0 0 5 ) ,单味组小鼠胸腺指数与运动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单味组小鼠脾指数 ,外周血CD+ 4T百分比、CD+ 4/CD+ 8比值分别低于复方组 ,(P<0 0 5或P <0 0 1)。结论螺旋藻及其复方具有保护长时间大负荷游泳训练小鼠免疫器官 ,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且复方的作用超过单味螺旋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4周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和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和纹状体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振动训练改善PD模型运动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组(LFV)、PD+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组(HFV),每组6只。后两组鼠分别接受每天低振幅低频、高频振动训练1次,训练4周。经4周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c)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纹状体区BDNF含量。结果:PD组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区BDNF含量均较NS组明显减少(P<0.01),而LVT组和HVT组其值均较PD组明显增加(P<0.01),后两组与NS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D模型组黑质区TH细胞计数与纹状体区BDNF含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振动训练运动方式使基底神经节环路产生适应性调节,利于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而上调纹状体区BDNF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究体育运动是否影响大学生外周血T淋巴细胞Deltex 1 (Dtx1)蛋白表达,以及对T细胞发育以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不同运动量以及运动习惯的大学生志愿者分为3组(运动1组:>12 h/周,运动2组:>6 h/周,运动3组:<1 h/周),分别抽取外周血提取T淋巴细胞,MTT实验检测3组学生之间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ELISA实验检测外周血IL-2与IL-10浓度差异,同时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3组学生之间T淋巴细胞内Dtx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3组成员T细胞活增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运动1组>运动2组>运动3组); 3组成员之间外周血IL-2以及IL-10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运动1组>运动2组>运动3组); 同时,3组成员之间T淋巴细胞Dtx1蛋白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 运动1组<运动2组<运动3组)。结论:大学生体育运动可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内Dtx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发育能力以及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累积运动与持续运动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和MCP-1的影响。方法:普通体重大鼠为对照组(C,n=6),肥胖大鼠分为:安静组(S,n=8)、持续运动组(E,n=8)、中强度累积运动组(MAE,n=8)、高强度累积运动组(HAE,n=8)。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0?,5d/W)。E组跑速20m/min~25m/min,60min/次,1次/d。MAE组跑速与E组相同,12min/次,5次/d,间歇60min;HAE组跑速40m/min~42m/min,6min/次,5次/d,间歇60min。8周后,测内脏脂肪湿重,行糖耐量实验,ELISA法测血清胰岛素、FFA和MCP-1。结果:(1)运动组的内脏脂肪体重比低于C组和S组(P<0.05)。(2)HAE组灌胃后120min的血糖值低于S组和E组(P<0.05)。(3)运动组的ISI高于C组(P<0.01);运动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S组而ISI较高(P<0.01);HAE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E组与MAE组而ISI均较高(P<0.05)。(4)运动组的FFA和MCP-1较C组与S组下降(P<0.05);累积运动组的MCP-1低于E组(P<0.05)。结论:累积运动和持续运动均可减少肥胖大鼠内脏脂肪,改善其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纠正慢性炎性状态。持续运动降低内脏脂肪和FFA的效果更好;而累积运动改善血糖调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慢性炎性状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瘫学生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脑瘫学生30名分为3个组:实验组(EXG组)、对照组1(CON1)、对照组2(CON2)。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1采用单纯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2采用单纯核心稳定训练,通过12周康复锻炼,收集三组受试者体质状况、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成就动机数据。结果:EXG组和CON1的整体体质状况有积极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CON2在骨骼肌、基础代谢率两项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EXG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极其显著性变化(P<0.001);CON1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变化不显著(P=0.062);CON2粗大运动功能产生了显著性变化( P<0. 0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有限(P=0.065)。EXG和CON2组整体平衡能力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CON1的平衡功能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明显。运动成就动机方面。三组受试者整体运动成就机均发生明显变化,回避失败动机上EXG相似文献   

18.
有氧运动训练对成年大鼠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成年大鼠血清脂蛋白以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12只12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在跑台上训练8周(每周训练5天,每天训练30min,速度为20m/min)。结果如下:(1)8周后,训练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2)训练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变化不明显,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的心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11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连续10周的间歇运动。分别于训练前后测试血压、血脂,运动10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胸主动脉的内皮细胞层,测量血液中内皮细胞的数量,同时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运动组SHR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层受损程度轻于对照组;运动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与CEPCs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CEPCs数量、CEPCs增殖能力、CEPCs黏附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的间歇运动能增加SHR的CEPCs数量、提高CEPCs功能、降低CEPCs的凋亡、增强CEPC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对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氧和低氧训练对AMPKα2转基因小鼠骨骼肌C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低氧和低氧训练中AMPKα2调节脂肪酸氧化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两月龄C57BL/6J品系的野生小鼠和AMPKα2转基因小鼠,分别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和低氧训练组,共六组,每组10只。低氧组小鼠持续暴露于低氧房中(模拟海拔4000m高度,氧浓度12.3%),其中低氧训练组小鼠还要在此低氧房中进行跑台运动,12m/min,每天1h,持续2周。测定股四头肌AMPKα2蛋白水平以及C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周的低氧和低氧训练对AMPKα2的蛋白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低氧和低氧训练均显著提高了CPT-1的mRNA表达(P<0.05);低氧对野生和AMPKα2转基因小鼠CPT-1的作用无差异;低氧训练组中,AMPKα2转基因小鼠的CPT-1 mRNA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小鼠(P<0.05),与低氧安静组相比,低氧训练使转基因小鼠的CPT-1蛋白表达产生了显著增加(P<0.05),但是野生小鼠并无显著变化。结论:AMPKα2参与调节了低氧训练中骨骼肌CPT-1的表达水平,促进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