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揭示现行武术教学计划存在培养目标与就业现实之间脱离、人才规格与毕业达到要求之间有落差、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缺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认为:缺失从学科角度深刻把握本学科的内在特点、缺乏从国内外社会需要视角及时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缺少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立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出修订的设想: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培养目标中增加"安保系统、娱乐演艺和国际文化传播"方向、人才规格应该定位"高级"、课程设置避免竞技项目化、认为武术技术是一种身体操作知识,从知识角度构建课程,"突出拳种课程化,课程分层体系化"、武术课程技术体系结构为功架类--长击类--短打类--圆柔类等,提出建立基功课、"师徒传承"方式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北京体育大学1999年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探讨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质的结构、类的结构、层的结构;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基础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思潮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经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性词汇,这种思潮将在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广泛交流而继续深入下去。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逻辑推理法,在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认为当前形势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妥善处理好继承保护与改革创新、竞技化与民俗化两大尖锐矛盾。宏观上,民族传统体育应当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平等观念、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省机制、培育与时俱进的文化自强精神;在微观上则应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由内而外"的扩散式发展模式、开发体育旅游发展经济以实现族人回归、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稀有人才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群体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题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献调研方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家有关教育方针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采用资料分析、对比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原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提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运动队、学校及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类型的规格优化了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三方面对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基于我国当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结合英加新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与我国的异同,在可借鉴相关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在构建时应注重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主导,注意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细化;“对号入座”完善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推进小学与大学、中学与大学的有机衔接;落实“怎样培养体育教育人才”,建立体育免费生教育合作专线。旨在为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资料分析和实践调研入手,对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本科)课程方案进行评说,并从全国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趋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该专业新生现状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程主要以技击壮力类为主,养生健身类次之,休闲娱乐类较少;领导重视不够、场地器材不足、教材资料不充分等是影响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打造特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以及确保场地器材满足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9.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剖析国内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结合当前教育部办公厅[2004]9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改革精神和科技奥运理念,阐述了培养面向社会的创新型体育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兴和紧迫性,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设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设置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培养目标的确定尤力重要。结合国家有关教育方针及高等教育 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资料分析、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划分为武术、传统 养生体育、民间民俗体育三个专业方向基本可行、其培养模式应为“由培养一专多能(“一专”指以掌握武术知 识、技能为主,“多能”指同时掌握传统养生体育、民间民俗体育方向的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逐渐向培养三个单一方向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过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健康指导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养生体育及民间民 俗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日两国普通高校如何设置户外运动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从探讨户外运动的教育理念入手,分析该课程在我国学校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方向。认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绿色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的综合需求,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然而,作为世界体育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却受到冷落和忽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从高校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进行研究,探讨课程资源开发对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意义,旨在丰富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东南亚华裔青少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东南亚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及内容认识模糊,但认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他们对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兴趣,并渴望了解技术动作以外的文化内涵;他们主要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东南亚的华人社团是当地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力量.认为,应该建好用好海外华文教育优势平台,以侨校为桥梁,以侨校体育学院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载体,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课程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围绕武术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以及教育资源,依据武术课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把武术课程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技术传授”和“思想教诲”协同育人的有机整合。研究认为:武术课程思政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武术“思政元素”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武术课程思政“技术育人”和“理论育人”为核心的教育观,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武术教育思想内在机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与学校教育互动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和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应用文献计量法、实地调查法,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立足新时代,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呈现两个特征,即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理论由浅变深,共生效果由差变好。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改造舍本逐末,学段知识设置不合理,应试“绑架”教学,技能“绑架”兴趣,传播“载体”功能弱化现象,这是其“共生”的主要困境。建议:打造民族性和现代性兼容的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构建以赛事为主、课程教学为辅的多元共生模式,凸显文化主体区保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段加固的共生路径。研究明确了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困境和出路,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引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西方公共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四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应实现由增强体质教育向完善人格教育转化,注重体育人文关怀;在课程设置上,应由课程需求向“以生为本”转化,凸显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由偏技能学习向多元化、一体化转向,注重技能学习与文化传承;在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上,应由分支发展向传统与现代融合转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组织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标准中"情意"目标的历史演化见证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认为体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意因素正逐步从现实功利性走出,突出个性发展、关注人自身价值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已成为当今体育课程朝着应然、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把握"少、宽、柔"的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核心课程",也要重视"边缘课程",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环节之一,教材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致性,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92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呈时代性、教育性、健身性、民族性、娱乐性、多样性等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类内容仍然是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设置的主干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巨大的挖掘和发展空间,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创新和研发为高校教学所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拓展,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选编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构建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健康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我高校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