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佛山社区武术项目内容锻炼的1000人随机抽样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武术是佛山社区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武术健身已是佛山社区居民的一个普遍现象,项目集中在太极拳类、传统类、木兰拳类、散打类;武术健身的活动时间集中在晨练和晚练,练习频率每周一般2~3次以上;场地不足,并且缺乏规范化管理。武术健身者活动的消费并不高,但愿意并已进行武术健身消费投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影、电视剧、舞台表演等艺术行业的迅猛发展显示出该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使得更多从业者开始投身武术艺术作品的创作,并由此催生了对武术指导、编排及演艺人才的大量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演(武术)专业因应而生。以上海体育学院新成立的表演(武术)专业的专业建设探索为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表演(武术)专业学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尝试在解决思路上提出一些意见。研究认为:1)表演(武术)作为跨领域、跨方向的交叉学科专业,在新时代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表演(武术)专业融合了武术与表演两个母学科建设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使自己从宏观上结合了二者相互关联的现代化学科建设特点,从微观上可以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武术功底与表演能力的多方面复合人才;而另一方面,因为表演(武术)专业在能力体系上存在多方向性,建设过程中又存在背景交叉、内容交叉、学科交叉等现实问题,令其在设立至今的几年间尚未从学科层次上寻得本专业存在的学术本源。2)表演(武术)专业在新时代武术文化传播进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是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的脱节,提出表演(武术)专业未来学科建设应以“师资力量”为基础、“体系建设”为保障、“生源接收”为动力、“源于技术,融于艺术”的武术美探索为内涵的多层次学科建设模式,从而为未来表演(武术)专业学科建设、武术影像文化以及武术技艺的现代化传播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上海全民健身发展报告》蓝皮书提出,2010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70%。为提高体育人口,本文提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首选力推武术。把武术作为全民健身首选力推项目,既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要求,也是因为武术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的价值、易于普及的优势、全面锻炼的功能和根基深广的大众化基础,是提高体育人口的一条捷径。为此,首先要端正理念,改变发展武术运动就是为了申奥的功利观念;其次要从娃娃抓起,把武术纳入学校的必修必考课目中;第三要从大学抓起,让大学成为武术大众化的基地;第四要从群体抓起,加强对武术群体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第五要从科研抓起,整理创编大众化武术套路;第六要从市场化抓起,让经济驱动武术走上大众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1979—2013年间中国期刊网上有关散打(散手)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武术散打运动30多年来的科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我国武术散打科学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期、缓慢发展期与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研究内容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建议各级决策部门要重视散打运动事业的发展,加大科研立项与资金投入;深化优势领域的研究,加强薄弱领域的研究;善于利用先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散打研究的科学性与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宗族武术作为武术的一种存在,其主要把传统家族思想文化、武术技击文化、村落文化融为一体,来共同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广东宗族武术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宗族武术的产生与时代、宗族、地域的特征息息相关;广东宗族武术传播有其必然性;广东宗族武术形成因素包括:少林寺、聘请拳师、生计自保相关;广东宗族武术作用包括:家族安全保护、家族地位提高、家族门风规范、外来侵略抵御;广东宗族武术文化价值包括:群体凝聚、伦理构建、社会服务、人文教育、家族传承。  相似文献   

6.
从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武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从文化的角度并结合国家软实力的发展背景研究了武术产业发展的方向,武术产业在竞赛、医疗保健养生、旅游结合娱乐表演等方面有很大的市场,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武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家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武术不仅是“术”,而且是显学和玄学的文化复合体,蕴藏着复杂而深奥的话语符号及精神意义。为了探骊武术文化的本真渊源与精神,对于武术及其高级阶段的内家拳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文化形态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哲学和体育学等视角,运用格尔茨的文化“深描”理论,对其学术范式及认知图式进行文化阐释。研究认为,武术是生命科学所涉,武术文化是觉醒的文化;武术文化的原初属性,是其“观念—意义”、“武—道”的符号—结构—编码系统,更多地依赖道德直觉、本能体悟等符号解码系统;内家拳是武术的代表和精髓;道家修真文化和隐逸文化促成了内家拳的原初精神——返璞归真,内家拳进而传承和践行着道家、道教的精神和价值——悟道蓄德;以武入道是武术文化的终极意义。研究价值在于构建系统的武术文化深层分析体系,厘清内家拳丹道武学的机理,挖掘武术背后“道德直觉”的隐形文化式样,还原武术的原初文化精神和普世价值,促进国粹民粹的内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0年在国内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946篇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术文化推广传播已成为研究工作热点,武术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的重点,合作科研已是武术科研的主流,科研主体依然是中高级职称人员,科研基金项目有所增加,但是我国武术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呈下降趋势,多学科综合的基础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严重单一。  相似文献   

9.
来自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诸多证据表明,武术在当代大众健身场域中的发展状况堪忧.针对此一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尝试对大众武术健身的特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对策,展开新的探讨.研究认为:大众健身与学校教育、运动竞赛相比,具有个体自觉参与和遵循市场规律两个突出特点;大众武术健身发展窘况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时代发展的必然,从内因上讲,则由于向大众群体提供的武术"产品"与其需求错位,以及武术自身运动特点的局限性所致;由此提出三条发展对策:1)摆正位置——武术健身的自知之明,2)突出优长——武术健身的路径选择,3)老年群体——武术健身的靶人群.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民族体育、太极拳、传统武术类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三大话题,其中在民族传统体育分类研究中,热点主要集中在民族体育、散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在武术套路分类研究中,热点主要表现在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在拳术分类研究中,热点主要体现在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等方面;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素材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民间武术以及优秀拳种的挖掘、整理与保护等方面的素材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中的非热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收录“网球运动员”相关文献1292篇和CNKI(CSSCI)数据库收录的117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 SpaceⅤ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比国内外对网球科研领域热点演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形成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群,而国内学科单一,应当融入心理学和神经学科等知识点;相关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各国高等院校中,日本学者发文量排名前十。国外学者对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技术动作、生理机能和比赛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阶段趋向于击球时视觉搜索特征、比赛分析、儿童和工作记忆;而国内以技战术分析为主,视觉、脑科学等甚少。众多高质量科研成果与多领域分析,为国外网球运动员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奠定充足的科研基础。建议国内应当以全面、系统和更加严谨的科研态度,深度挖掘与我国实情相结合的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400余篇对于中国武术教育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量分析、可视化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关键词共现、成果产出作者与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武术教育研究发文量经历了最初起步、崭露头角、蓬勃发展及波浪上升四个发展阶段;研究视角呈现出由相对单一化向着多元化、深入化方向发展态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武术教学、价值功能、传统文化等方面,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我国武术教育将围绕武术文化、民族精神、尚武精神及教育改革方面进行多维度、系统化、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近代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在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演变,即由军事实用技术为主转化为社会精神文明手段为主。一方面,近代西方火器的输入及其广泛应用,改变了战争的进行方式,武术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反帝反封建军事斗争的需要,导致其军事价值功能的大大弱化;另一方面,适应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武术的教育、健身养生、竞技观赏的价值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武术文化与当代休闲生活的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社会休闲生活的一种主要选择。武术既是具有体育属性的运动项目,又蕴含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是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武术文化的整体观、泛道德观及鲜明的娱乐性是与当代休闲生活的价值选择相符的;同时,武术社会生活休闲化也是它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当代武术教育价值为起点,探寻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路径,可以有效推动武术教育的改革完善。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挖掘武术教育价值加以系统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提炼价值特征;总结武术教育价值嬗变的关键因素和规律,并站在价值彰显角度对学校武术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研究将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蜕变期、恢复期、深化期、创新期和稳定期7段历程;诠释了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项目因素对武术教育价值的影响机制;总结出核心价值反复彰显、价值体系不断丰富和价值元素不断深化的嬗变规律。提出了创新动作、内容、模式,彰显武术最本质的技击价值;专业培养与学校体育双管齐下,彰显武术包容兼蓄的文化价值;完成武术教育从健身到健康的转型,彰显武术得天独厚的健康价值和把握学校武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期,彰显武术应有的时代价值等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推动学校武术教育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彰显出最为华彩的时代篇章。  相似文献   

17.
摘要:武术对提升青少年体质与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是让我们的文运、文脉在国民中生根发芽、传承弘扬的载体和助力器。为解决武术传承、传播、发展问题,解码武术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初关联,主要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发生学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产生、发展源动力进行探寻。研究认为:1)武术发展动力的原初关联是军事、强力之事;武举制度的长期存在,助推武术发展、壮大,促进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宋明理学加速了武术的“文化负载”,艺术化是武术发展走向使然,强身自卫是武术发展的时代索然。2)武术克敌制胜的哲学基石是刚柔思想、思维指南是“中和”范式、“轴心时代”是流派思想的原点。3)从基因学视角看,制胜是武术DNA的“启动子”,克敌的“执两用中”思维范式是武术DNA的“σ因子”,二者管控着武术的发展走向。武术源动力的概念厘清对于武术传承、传播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动力因素、现实状况,并提出进一步在中亚地区推广武术的方略。当前,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以“武医融合”为特色;影视作品与武术现场展演是中亚地区民众了解中华武术的主要途径;中亚五国推广武术和提升武术竞技水平主要依靠中国政府援助与当地武术协会;孔子学院提高了武术在中亚地区的社会影响力。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主要受中亚地区武术师资力量匮乏、中亚地区民众对武术培训需求有限等因素影响。基于此,提出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方略:凸显“武医融合”特色,持续发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康养功能;依托孔子学院,开设武术嵌入式特色汉语课程;建立和健全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的工作机制;将中亚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植入武术用品与服务中,促进中亚地区发展武术产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田野中的逻辑”和“逻辑中的田野”告诉我们,学习“地方性知识”以及“他者”文化解读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基础;如何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去寻求人类文化的普遍法则与意义系统则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文化研究中探寻发现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彰显文化重构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地域武术的学术研究应更加注重微观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力图实现武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学理层面的自由融通以及人类学民族志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尽可能的为全面深入研究地域武术文化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层面的学术引导。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厘清武术文化的回归传统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孕育和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复兴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起到支持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回归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要立足于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弘扬尚武精神,凝聚武术人的力量。武术文化从回归传统武术文化,到回归中国文化,进而实现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