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对跳远起跳过程各阶段下肢摆动腿技术特征;起跳过程中下肢摆动技术与跳远成绩相关性;下肢摆动技术与上板速度、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起跳水平速度、垂直分速度及腾起高度等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下肢的摆动技术上有一定的缺陷;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摆动腿侧髋关节明显滞后于腿的前摆,摆动腿侧髋关节没有起到以髋带腿的作用,摆动腿的前摆不能适应起跳节奏;缓冲阶段,摆动腿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没有意识到髋关节这一发动机的重要性,忽略了以髋带腿的加速前摆动作;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将起跳时蕴积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20 km竞走运动员现阶段运动成绩水平分析;对我国20 km竞走运动员和部分国外优秀运动员在主要技术环节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1)单步腾空时间、单腿支撑时间、重心垂直位移、头顶垂直位移的分析;2)支撑腿膝角、支撑腿膝角达180°的时间分析;3)足跟触地与重心垂面距离及两腿夹角的分析.同时,对我国高水平20 km竞走运动员目前在技术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竞走成绩与竞走技术的制约及对策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专家访问和三维高速摄影的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黄力平、黄华东等人完成“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类动作推手技术时的运动学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完成推手技术时,应在第一腾空尽快完成转体,极早为入推作准备;撑手时,应避免重心过高,尽可能地控制入推时相身体位置角;顶肩、制动腿的动作应利用,如腕、肘、肩等小关节的充分推伸来完成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3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决赛中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离网瞬间到形成屈体动作瞬间,李丹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特征是用时短、角度小、空翻周数大、水平位移小;黄珊汕开腿转体技术最出色,其特征是利用髋关节力量及手臂摆动在空翻阶段迅速完成转体,对身体的控制到位;钟杏平准备触网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直体腾空时间尽量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触网。  相似文献   

5.
起跳技术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获得腾空高度的关键。利用运动学方法对起跳技术的下蹲和蹬离两个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采用录像分析方法对5名受试者在做不同跳跃难度动作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体重、蹬离角、蹬离垂直起跳时间、地面垂直作用力和髋、膝、踝3关节的控制和柔韧性等因素对艺术体操起跳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起跳技术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3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决赛中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离网瞬间到形成屈体动作瞬间,李丹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特征是用时短、角度小、空翻周数大、水平位移小;黄珊汕开腿转体技术最出色,其特征是利用髋关节力量及手臂摆动在空翻阶段迅速完成转体,对身体的控制到位;钟杏平准备触网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直体腾空时间尽量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触网.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跑的周期阶段划分方法,脱离了跑步技术的实际应用,没有达到便于分析技术动作的目的,提出新的划分观点是基于两腿周期动作同时具有对应性、同步性和反方向性的特征,把单腿动作周期划分为折叠后摆、前摆、下压着地缓冲、后蹬四个阶段,有利于双腿动作协调配合的动力学特征分析。支撑腿着地缓冲时,髋关节不是主动弯曲,而是积极伸展;踝、膝关节的弯曲缓冲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踝、膝、髋关节主动弯曲缓冲”的技术要求是不妥当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缓冲时间的延长,而不是“缩短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8.
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总决赛(乌鲁木齐站)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三个不同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相关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第一跳中摆动腿膝角在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都在减小,离地瞬间,摆动腿膝角又有一定的增大;第一跳着地与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过大,第三跳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大,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小;第二跳起跳腿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偏小;摆动腿的最大摆动角速度与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的增加呈正相关,与水平速度的损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跳远成绩是由跳跃的三个重要因素,即起跳的水平速度,适宜起跳角的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落地所决定。这三个主要因素的最后一点“合理的落地”,取决于落地之前的各个技术环节,特别是腾空技术动作。而腾空技术动作又是一个常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高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C289作为具备高、难、险技术特征的难度动作,是运动员比赛中获得高分和竞争奖牌的重要因素,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中备受青睐,因此如何提升动作质量,避免扣分点,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训练难题。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模式是极具价值的模型,本研究运用QUALISYS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对2名男子世界冠军完成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C289的不同技术特征进行运动学分析,深入研究其动作原理和关键技术,为难度动作的训练提供参考借鉴,有效促进难度动作的价值提升和创新发展。研究表明:1)2名运动员技术要点不同,起跳阶段麻东髋关节缓冲角度与蹬离速度均大于胡邦达,弹性势能储备更多,蹬离地面收腿,易完成转体与屈体动作,但规范性欠缺。2)胡邦达近乎垂直起跳,转体360°后屈髋的风险性更强,腾空时间较麻东少0.05s,动作清晰流畅;屈体时刻2种技术髋关节角度均小于60°,但麻东后仰幅度大,空中屈体形态位置不标准。3)麻东落地点前后与左右方向重心位移变化较大,胡邦达落地相对准确,可控性较强,其腾空上升阶段垂直方向变化较大4)先转体后屈髋技术难度较大,其动作形式特点更符合规则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1.
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竞走属于技术、耐力性项目,对技术要求有严格的限定.只有掌握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和要领,才能在今后的训练中,牢固正确的把握竞走技术;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提高专项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在训练中狠抓竞走技术训练,否则运动能力再好,竞走技术不规范,赛场上就会遭到判罚.本文通过三维摄像对参加"好运北京"国际竞走挑战赛女子20km竞走比赛前6名的运动员竞走技术进行拍摄和影像解析,对具体参数进行运动学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在竞走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于教练员对技术的整体现状有具体了解,力争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研究表明,前6名运动员的步长、步频、足触地角度及支撑腿各阶段的膝角合理,单步腾空时间在模糊腾空时限.但是6名运动员的髋关节运动幅度不太理想,需要在以后的训练中着重加强针对性练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90年亚运会女子跳马决赛前空翻类动作为研究材料,着重分析探讨了:①上板技术与顶板强度问题,认为助跑最后一步单腿起跳不仅要充分有力,而且在腾空过程中两腿应经屈腿折叠再主动伸膝快速向前超越上体,以保证上体较竖直髋前送的上板姿势;②第一腾空摆腿应是充分有力的大背弓快摆腿、早摆腿,快速摆腿不仅可缩短第一腾空时间,而且有利于完成充分有力的推手,大背弓后摆腿宜作屈肘前伸或屈肘伸摆的手臂动作;③缩短第一腾空时间对提高第二腾空高度有重要意义。主要应提高身体翻转和摆腿速度。  相似文献   

13.
对抓举动作技术身体各环节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中身体躯干、髋、膝、踝等环节的运动学参数,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为抓举技术的理论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抓举动作技术过程中杠铃重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表明:1)通过研究杠铃和身体的垂直速度发现,运动员除李卓和唐功红杠铃垂直速度在引膝阶段存在下降趋势外,其他运动员均能在整个提铃过程保持上升趋势,技术较为合理;2)在抓举技术过程中,膝角和踝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为双峰单谷型;髋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持续增加趋势,呈单波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体操预赛暨200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冠军黄玉国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重点对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阶段的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以此了解黄玉国在高质量完成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特征,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武术长拳类C级难度动作 "旋风脚720°+马步"作为研究主体,采用高速摄影仪对"旋风脚720°+马步"动作的技术特征进行运动学时间特征的分析.结论如下:"旋风脚720°+马步"在时间参数上的特征表现为:运动员完成一次动作时,总时间平均为1.27 s,起跳阶段、腾空阶段、和着地阶段平均用时分别为0.35 s、0.72 s、0.20 s,腾空阶段的总时间最长,起跳阶段时间长于着地时间.在腾空阶段的上摆和夹伸保持两个阶段所用时间百分比明显长于夹伸阶段,两个阶段所用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41%和44%.说明"旋风脚720°+马步"起跳时间短,腿上摆速度快,夹伸动作迅速,可使空中姿态保持优美,完成高质量的击响动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献资料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11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外6名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低,腾起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偏小。“跑不快,跳不起”仍是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共性。运动员助跑的绝对速度能力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差,是制约我国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跑步周期阶段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力学特点,对目前国内关于跑步周期划分的不同观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以人体运动的受力特点、肌肉用力特点、身体环节的运动特点等为依据,把一条腿在一个复步中经历两次支撑和两次腾空的动作划分为支撑着地缓冲与后蹬、腾空体后折叠摆腿、支撑摆腿、腾空体前“趴地式”着地摆腿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横向研究3~6岁幼儿单腿站立动作技能的运动学和下肢肌力特征,构建站立时间与支撑腿膝关节屈曲角及小腿长度的回归方程,以揭示3~6岁幼儿单腿站立姿势控制能力发展规律。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幼儿园共135名幼儿。采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使用VIXTA数字录像机同步录像,使用“Anybody 7.0”仿真软件计算下肢肌力,采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幼儿单腿站立动作技能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中级阶段人数呈现两边少、中间多的特征,高级阶段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多。2)幼儿的膝关节屈曲角出现阶段主效应和年龄×阶段的交互效应,踝关节屈曲角出现年龄×性别的交互效应,髋关节屈曲角和髋外展角出现性别主效应,支撑腿膝关节屈曲角出现阶段×性别的交互效应(p<0.05)。3)站立时间与小腿长度和支撑腿膝关节屈曲角的回归方程为:Y=-85.14+2.36X1+0.26X2。4)支撑腿在AL、OES和IM肌力表现出年龄主效应,非支撑腿在SB、BFCB、Sartorius、IM、GMEA、TFL肌力表现出阶段主效应。结论:1)随着动作发展的成熟,幼儿脊柱和骨盆趋于直立,手臂稳定,髋关节外展角度变小,踝关节自然下垂,支撑腿接近完全直立状态。2)幼儿单腿站立动作发展的运动特征受年龄、性别与发展阶段的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肢髋、膝、踝关节角度的差异上。3)幼儿支撑腿肌力主要受年龄的影响,呈现“高-低-高”的特征,5岁可能是肌力发展的分化阶段,非支撑腿肌力随发展阶段的成熟,呈线性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三维摄像测量技术,从运动生物力学视角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四川省武术队5名优秀运动员,针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三维摄像测量,获得各阶段运动参数,量化分析各阶段数据特征。结论: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阶段致膝关节损伤具有普遍性,该动作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形式有半月板、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等;落地瞬间产生的冲撞力是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决定落地瞬间冲撞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动员的体重、腾空高度及落地方式;体重是相对不变的量,而腾空高度决定该动作的完成质量,腾空越高,动作质量越高,同时为落地阶段赢得缓冲时间;在体重和腾空高度一定时,人体可以在落地阶段通过调整肢体动作来改变转动惯量和左右膝角的大小,延缓落地过程的时间,达到减少冲撞力峰值目的,以获得合理的缓冲保护膝关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从缓冲和蹬伸阶段对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的正确摆动过程和有效用力方法对达到理想化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起着关键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对重心的垂直速度起着主导作用,摆动腿摆腿速度越快,可为后继的蹬伸动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制动加速度直接影响起跳离地瞬间起跳的蹬伸运动效果,与腾起初速度和跳远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