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孟子性善论的论证环节包含了两个方面:"人性有善"与"人性无恶".人性有善即人性具有向善的趋势,说明了人性善的可能性,是对性善论的正面证成;人性无恶即将恶从人性中剥离,是对"性可以为恶"的证伪,从反面表明了"性善"的完全性.在孟子人性学说的论证中,人性善的证成与人性恶的证伪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两个环节就是通过树立尧舜这一道德典范而逐渐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刘庆邦是当今很受欢迎并颇有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大多以乡村和矿区生活为表现对象,不仅写出了底层人物的美与善,写出人性的单纯与美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且写出了底层社会的丑与恶,写出人性的复杂与阴暗,给人以灵魂的震撼。两类作品都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与真实再现,是从作者心灵深处飞出的赞歌与咒语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英国作家毛姆的影响。两人作品主题都表现出人性趋恶的共同指向。这其中不但留下了他们童年生活的深深烙印,更与他们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本文即从作家的创作思想入手,来分析探讨这一共通主题,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张爱玲创作中所受的外来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领域。认识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且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灵魂的实践。应将”人性向善。作为其基本的价值预设,从而引发、唤醒人性之最卓越,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切快乐都是善 ,却不都是道德善 ;幸福是至善 ,却不是道德之至善 ,道德之至善是无私利他的幸福和快乐以及无私利他的不幸和痛苦。一切痛苦都是恶 ,却不都是道德恶 ;不幸是至恶 ,却不是道德之至恶 ,道德之至恶是纯粹害人的痛苦、不幸和快乐。  相似文献   

6.
斯坦贝克在《伊甸之东》中表达了独特的道德观。斯坦贝克认为,恶与恨并非绝对消极的负面因素。人类正是因为恶而感知到善,因为恨而激发了爱。善与恶、爱与恨两者缺一不可,互为依赖。  相似文献   

7.
威廉·索姆赛特·毛姆以犀利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刻画鲜明人性的短篇小说。作为爱德华时代雅俗共赏的大家,毛姆有着挥之不去的绅士情结;受制于文化环境和个人成长历程,这一情结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是矛盾的。《午餐》讲述了青年作家与中年妇女共进午餐的故事。文章拟从绅士情结的角度,解读男主人公对绅士身份的抉择,探寻折射在毛姆自身矛盾的绅士情怀及他的理想绅士观。  相似文献   

8.
"恶"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倾向,人性的复杂与魅力就在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共存。在当前体育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向恶"的倾向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其影响与作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并且频频显示出其力度。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体育新闻在语言的选择,意义的标识,行为的取舍层面,都需要注意不要使对"恶"的传播变成一种宣扬,要在语言层面控制其度,在意义层面控制其量,在行为层面杜绝其假,方能担当现代传媒之重任,也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0.
舒克申的艺术创作生涯虽短暂,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文学评论界的赞赏.以舒克申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舒克申对人性、道德的思考与探索.舒克申所赞美的善是源自心灵的美的感受、爱的关怀和牺牲的精神;同时作家也揭露了人的盲目与恶,并通过对道德感源头的探索表达了实现个人对善的回归作为社会道德使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本文从追求理想的主题、丰富的象征运用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论小康社会城镇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居民休闲体育行为是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对休闲体育价值的认识,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小康社会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城镇居民的休闲体育行为表现出目的与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多样化、参与的主动化、消费的大众化等特征,其原因在于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的休闲体育意识发生变化,并将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表现为活动的普及化、习惯化、自然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实时交互性能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提供指导。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信息海洋的领航者,协作学习的指导者,以及网络学习的辅导者、监督者,才能使网络教学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界长期对于唐代的民爵赐予制度关注不高,本文通过传世文献与出土石刻之间的比较联系,揭示了唐代民爵赐予在形式、意义上与汉代之不同,指出唐代的民爵赐予乃是一种在动荡年代利用传统制度安抚民心的临时性措施。这一措施往往在动荡年代起到安抚民心、彰显皇室权威的作用。本文还在与汉代赐民爵的比较中揭示了唐代赐民爵制度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就政府在场馆设施供给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虽然政府可以将场馆设施的生产角色交由民间机构行使,但政府在场馆设施供给中仍应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有其必然性,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规划制定、供给决策、协调服务、制度支持、资源配置、市场监管和权益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主要论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学习型组织的涵义、特点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员为研究对象,对格斗教学训练中最易损伤部位及其防治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最易损伤部位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止最易损伤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引起对最易损伤部位及其防治的重视,以减少它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封建社会存在着教皇权和世俗君权之间的矛盾斗争,经过斗争,教权摆脱了世俗君权的控制,进入极盛时期,最后又板盛而衰,从属于王权。基督教及其教会在封建社会发展中具有两个特点:为剥削制度辩护和安慰、麻痹人民,以达到为封建政权服务的目的。但封建教会的统治其本质是发动的。  相似文献   

19.
书会才人是我国元代的一个文学作家群体,他们以特殊身份促进了戏曲这种文学样式的迅速发展繁荣并很快到达历史的高峰,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同时他们从素材、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等方面为元明长篇小说的准备了很多条件,是研究元代文学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羽毛球新规则的主要特点及新赛制对运动员的新要求,提出了适应新规则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