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子中跑运动员腿力与无氧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行车功量计对少年中跑女运动员进行了无氧功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腿力与1s无氧功率峰值、5 s无氧功率峰值、30 s无氧功率均值、60 s无氧功率均值高度直线相关,与30 s和60 s无氧功率递减率无相关关系。提示:腿力在以高能磷酸源系统为主要供能的短时最大强度运动能力的评价中有较高的贡献率;在以乳酸能系统为主供能的稍长时间最大强度运动中,其贡献率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该实验结果对最大强度和次最大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手段的选择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短跑的力量训练中目前更多采用快速力量训练法,对最大力量训练法,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训练中选用较少。最大力量训练法是发展绝对力量和提高肌肉协调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短跑运动员来说合理运用最大力量训练法,在发展最大力量基础上进而发展快速力量和肌肉协调性,对提高短跑能力和运动成绩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影响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进行研究,为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参考。方法:利用场地测试对20名男子运动员5 000 m跑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受试者的专项成绩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跑速、个体乳酸阈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关系密切(P0.05),但与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度以及各峰值乳酸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以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对5 000 m跑成绩的变异有着最佳的解释效应(R2=0.824,P0.01)。结论: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分别是影响男子5 000 m跑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联合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能有效预测专项水平相似的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以Wistar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九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训练,以此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同龄大鼠骨骼肌无氧代谢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37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1只和实验组26只,实验组分为有氧组12只和无氧组14只。对照组常规饲养,不运动。有氧组和无氧组的训练方案不同,前两周两组均进行跑台适应性训练,从第三周开始跑速逐渐增加,到第五周时达到各自的最大速度,直到第九周都用最大跑速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对所有大鼠采血两次。用酶免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结果:经过九周训练,无氧组血清CK的活性有了显著提高(P<0.01);有氧组CK的活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无氧组变化较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血清CK值对运动负荷强度比较敏感,且能够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六秒定律”在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速度是短跑运动的核心,通过对六秒定律训练法和传统30 m跑训练手段在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六秒跑距更能反映人体在ATP-CP供能系统下的速度能力,在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训练中,引入六秒定律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对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均有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在体育中的作用愈来愈大,要取得竞技运动的胜利,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都揭示出,提高无氧功率和最大摄氧量对提高机能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作者采用了功率自行车和气体分析仪对体育系84级短跑运动员进行了一年的跟踪测试,探讨无氧功率和最大摄氧量的变化对百米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36名没有专门训练史的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持续耐力训练(A)、消极间歇耐力训练(B)和积极间歇耐力训练(C),并对三组受试者训练前后五次连续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指数、无氧阈(AT)拐点速度进行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耐力训练方法均能提高受试者的运动机能水平。积极间歇耐力训练法在提高受试者心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耐力训练方法。并提出了用FOX平板无氧阈拐点速度的方法作为指导心肺功能科学化训练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高速摄像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外男运动员百米途中跑一个单步的步长、步时及人体重心轨迹进行研究,制定了短跑运动员所应达到的步频、步幅范围与跑速之间关系的模式表,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家体委颁布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所规定的有关内容,根据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理论,采用有利于少年运动员提高短跑成绩的“全面训练法”并进行了训练实验,从中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少年短跑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无氧耐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乳酸、无氧功率测试等实验手段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无氧供能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完成成套动作演练、实验室完成定量负荷等不同运动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试者心率最大值、血乳酸最大值、平均功率、峰值功率及30 s无氧功率下降率均存在显著性组间差异(P<0.05);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的机能动员快、最大负荷时机能水平高、运动后恢复快.研究启示: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是限制耐力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能训练中,无代谢氧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短跑、跳跃、长跑、竞走、柔道等项目是属不同类别的运动项目,它们的人体供能过程存在着差异。进一步搞清上述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无氧功率现状及其特点,以及不同类别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的差距。对了解和掌握各项目代谢特征,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运动量及安排是极为重要的。1 研究方法选用《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一书中Wingate 的无氧功测试方法。同时测定受试者的百米成绩和纵跳高度。实验组为北京体院附属竞技体校及运动系短跑、跳跃、柔道、长跑竞走等项目的男女各69名运动员,为便于对比分析,把上述运动员划分为短跳组、柔道组和长跑竞走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短跑的助力训练和阻力训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提高短跑跑速的问题,长期困扰短跑教练员。国际田联生物力学课题组研究的结果表明,超级短跑运动员和普通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区别在于伸髋速度,超级短跑运动员伸髋速度极快,明显高于普通短跑运动员。这一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发展短跑速度应从髋部做起。助力训练和阻力训练能提高髋部的速度和增强髋部肌肉力量,怎样使这些训练手段更具有针对性,共商榷。  相似文献   

13.
1、中学短跑训练最主要的生化特点1.1短跑是径赛中的项目,是以无氧代谢供能方式为主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短跑对“ATP”合成速度的要求相当高。因此,掌握运动时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特点,对了解体育对人体的影响,促进健康,提高训练效果十分重要。目前已经阐明,运动时人体内的能量供应是一个完整体系,它可以分为两种代谢类型: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这两种代谢类型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1、有氧氧化系统;2、磷酸原系统;3、糖酵解系统。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强度时,各能量系统占有不同的比例。其中,无氧代谢供能包括两种方式:(1)非乳酸能供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肾俞穴对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采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最大无氧能力值、功率/体重值、最大峰值功率等无氧能力指标;同时测定运动后3 min血乳酸(BLa)含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无氧能力指标和B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最大无氧能力高于对照组,而BL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实验后最大无氧能力和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BLa含量也低于实验前(P<0.05);对照组实验后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提高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降低运动员BLa含量。  相似文献   

15.
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测试无氧功率的新方法──皮尔森无氧功率踏步实验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此实验法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测定无氧功率峰值,反映人体磷酸原供能水平,还能测定无氧能力值,反映人体乳酸能供能水平。为了探讨体成分与无氧能力的关系,应用皮尔森无氧功率实验法结合温盖特法和皮脂厚度法对受试者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分析发现:体重、瘦体重分别与无氧功率峰值和无氧能力值呈正相关,少年组尤为显著,提示少年时期瘦体重是影响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脂重、体脂%与无氧功率峰值及无氧能力值的相关系数显示:各年龄组女生的体脂重和体脂%与无氧功率峰值及无氧能力值呈正相关;有关体脂%与无氧能力的相关系数均比体脂重与无氧能力的相关系数低,说明在研究体脂对运动能力影响时,不能根据其中某一项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周伟采用“递进负荷”训练法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递进负荷”训练法是指短跑专项训练过程中采用负荷量恒定、间歇时间固定、负荷强度逐渐增大的训练方法。“递进负荷”训练法的供能特点与短跑比赛的要求更加接近,有利于选手在比赛中发挥机体能力,并可以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该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递进负荷”训练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运动状态下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血乳酸、无氧功率测试等实验手段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供能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套路演练、实验室成定量负荷等不同运动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试者心率最大值、血乳酸最大值、平均功率、峰值功率及30秒无氧功率下降率均存在显著性组间差异(P<0.05);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的机能动员快、最大负荷时机能水平高、运动后恢复快。提示: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是限制耐力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能训练中,无代谢氧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短跑是一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主要由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为主导。尤其是力量素质训练对短跑运动员整个训练至关重要。其中核心区力量对发展短跑髋关节力量及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专家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0名男子短跑专项学生进行12周不同力量训练的对比实验,期望寻找到短跑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具体安排。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60 m加速跑成绩略高于实验前,半蹲负重重量显著高于实验前,且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核心区力量训练法对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都有提升,训练安排得当。  相似文献   

19.
最大吸氧量是预测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与最大吸氧量相比,决定最大吸氧量利用程度的因素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影响更大.由于无氧代谢引起代谢性酸毒症和肌糖元较快地耗尽使耐力下降,所以提出无氧阈(AT)是限制赛跑运动员能力的一个因素.至今,一直是通过测定血乳酸与跑速的关系,或是通过测定呼吸气体交换变量的变动来推断AT.佩德盖斯特曾证明,独木舟运动员和惯于久坐的受试者,在AT以上,吸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中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找到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一个单步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步长上,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之间支撑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所造成;而前后支撑时间也就是缓冲与后蹬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是造成他们之间支撑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最终影响步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今后的800 m训练乃至中跑的训练中,为了缩短前支撑时间,延长后支撑时间,发展800 m运动员髋关节的力量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