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于跳马起跳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是运动学的研究,面动力学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背面起跳的动力学研究似乎没有,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了解我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背面起跳的技术。正面起路与背面起跳的比较发现,背面起跳板上停留时间长于正面起跳;出现最大力值时间背面起跳长于正面起跳,在力值上正面起跳大于背面起跳,在力值规律上背面起跳没有出现第二峰值.因此对我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背面起跳动作技术应加强研究,提高我国女子背面起跳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单足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作为研究内容,结合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资料,试图找出影响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技术的因素所在。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着地角与躯干前倾角普遍偏小;起跳腿膝关节的弯曲程度较大,髋角偏小;起跳腿膝关节的蹬伸幅度小,缓冲时间较长;起跳腿离地瞬间的起跳脚表现出"着地角大于起跳角"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往认为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为蹬伸力量、蹬伸距离、起跳时间,而评定起跳效果多以冲量值为参数.本文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资料分析和影片分析法,对影响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定量界限、起跳效果评定参数和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最佳组合进行研究,为跳高理论的发展和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躯干是人体的"核心",在跳远起跳中躯干有意识地、合理地扭转、倾斜,有利于提高动作效果。而目前在对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对起跳腿及摆动腿的研究上,往往忽略了躯干的用力特征。本研究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起跳过程中躯干主要关节点速度对重心速度的影响以及躯干的扭转、倾斜等动作对起跳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跳远运动员起跳的肌肉活动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初始阶段起跳腿髋关节产生较大的伸髋肌力矩,髋关节伸肌群的离心工作能力对起跳非常重要;膝关节屈肌群(股后肌群)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能力对起跳和避免股后肌群的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肌力矩大小和肌力矩峰值与重心腾起速度关系密切。起跳脚足底压力中心变化与重心腾起速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力量训练和韧带的牢固程度,以增强起跳脚支撑的稳定性,提高起跳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参加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乌鲁木齐站)总决赛前5名运动员的研究,探讨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的缓冲幅度较小;在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蹬伸幅度不足,水平速度转化率较低;身体重心高度及起跳腿工作距离都比较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背越式跳高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进行研究,为指导我国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专项力量训练,提高跳高成绩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起跳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一级运动员较二级运动员膝踝退让幅度大,时间短;国外优秀运动员较国内优秀运动员蹬伸距离大,时间长;起跳的蹬伸速度和整个跳高过程中人体质心的腾起高度(H2)并不总是成正比例关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能力表现为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蹬伸的距离、起跳时间和起跳的动作速度。相应的SSC活动能力就对应这3方面相应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跳远起跳时间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起跳在跳远运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起跳的机制一直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然而,跳远的起跳动作是在高速中完成的,在没有高精度仪器和设备的情况下,难于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因此,有许多问题有待进行深入地研究,跳远起跳时间的研究就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水平缓冲距离”概念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一步揭示出了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只有建立“水平缓冲距离“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从速度上挖掘运动能力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增加“水平缓冲距离“,能使运动员在“以起跳脚为中心的扇形运动“的快速起跳中,使更多的伸肌群参与缓冲和得到更充分的缓冲,提高起跳效果。能够实现在利用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同时,减少起跳时很大冲击力所造成的起跳腿、腰的损伤,从而不断地提高跳高成绩。  相似文献   

10.
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踏跳阶段的时相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相特征是影响沙滩排球扣球起跳质量的重要因素,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踏跳阶段依据人体下肢肌肉工作形式以及重心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划分为5个部分,即加速缓冲、减速缓冲、等长制动、加速蹬伸和减速蹬伸.其中沙滩排球加速缓冲与减速缓冲时间均过长,不利于缩短起跳时间,影响沙滩排球扣球的起跳效果.另外,沙滩排球扣球起跳的加速蹬伸时间占起跳时间的比重太小是影响在沙滩上起跳时间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引体向上是《军人体能标准》中达标率相对较低的一项考核项目,部分官兵达不到训练与考核标准。基层部队多受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成绩提高的效果不明显。设想按照不同训练负荷、不同肌肉收缩形式,通过分组训练,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以期为基层部队开展科学、有效的引体向上训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繁荣和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是我院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影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十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面临重要的机遇和挑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要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和课题,建立高效的机制和创新制度,落实鼓励政策,实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与国际生物力学界相同技术原理的仪器和测试方法 ,辅以侧面的录像 ,对目前国内一流选手从助跑速度、踏板等方面进行观测 ,研究助跑速度的变化对跳远成绩和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为我国跳远教练员、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文献和专家咨询法,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应以其性质分为五大类,采取统一要求和学生选择相结合的实施方法,不仅更能体现整体育人效应和专业特点,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和科研能力,使培养的体育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跳远助跑技术与跳远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的快慢是直接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衡量跳远技术的好坏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在最高助跑速度情况下顺利完成起跳。同时在实践中,人们也认识到短跑速度在助跑中的合理利用对提高和完善跳远助跑技术,并对取得优异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对初级水平的跳远运动员短跑与助跑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观察探索了初级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与助跑速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为该项运动的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树立体育科研中创新意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观念意识创新是其它创新的前提。我们认为体育科研中创新意识的内涵应包括提出新理论与新观点、对前人的理论进行创造性改造、摒弃原理论中的错误、结合当前情况重新提出被淡化的理论以及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与研究同样的问题等5个方面的内容。体育科研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观与系统观取向进行研究,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鼓励体育科学研究者勇于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树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育实习的形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委托实习和混合编队实习等.研究表明,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具有多专业协作、节省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等优势,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习模式.多元化体育教育实习方式要打破集中时间、固定地点的一元化的毕业前教学实习模式,必须将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与学校、与社会、与单位的体育活动广泛联系,参与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体育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信息库能为语言分析和研究、辞书编撰以及语言教学提供庞大的信息资源。如果就适合外语教学词汇短语中的固定短语和搭配性短语建立一种专门的短语信息库,并可通过现有的工具软件进行检索,会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界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成果,多角度地进行了梳理,同时对深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服务行业的全面繁荣,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改革培养方案、扩充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培育适应汽车服务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人才需求的预测、培养方案的制订、汽车类品牌专业的创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创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