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方式是无氧、有氧混合型供能,因此,在比赛中应合理调动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三大供能体系,掌握主动,才能赢得比赛。1.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骨骼肌活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ATP水解成ADP和磷酸,同时释放出能量(ATP H2O─→ADP Pi 能量),该能量就是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来源。而骨骼肌中ATP的储备量很少,供能时间仅仅为6~8秒钟。肌细胞中ATP的储备少,而肌细胞又不能从血液或其它组织中直接获取ATP,因此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运动中ATP消耗后的恢复速度是影响运动能力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谈篮球运动员的能量供应及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篮球运动员能量的供应篮球运动是个大强度运动,也是复杂而多变的运动,大强度工作时,需要无氧代谢供能。大强度工作后,CP恢复和乳酸消除的快慢又取决于肌肉的有氧代谢水平。所以篮球运动既包括无氧代谢供能,又包括有氧代谢供能,且无氧代谢占的比重大。据统计,一般在85%以上。人体运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人体肌肉中所含ATP的量是很少的,如果不经再合成供给,剧烈运动6~10秒钟,就会接近耗尽。篮球比赛时间长,强度大,能量的来源也是靠ATP的再合成。通过运动ATP水解、释放能量、生成ADP和无机磷酸盐,然后再通过吸收一部分能量,将ADP…  相似文献   

3.
采用运动实验方法,观察在不同强度和时间的角加速度运动后,豚鼠后壶腹嵴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豚鼠在一定的负荷影响下,线粒体内ATP的水平迅速下降,供能减少直至停止;形态上则出现肿胀、外膜扩大等。它进一步证实,豚鼠神经杯及杯内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是供能缺乏或不足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酑(CP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PH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  相似文献   

5.
田径运动中不同的项目,主要供能的方式是不同的。100m、投掷、跳跃等短时间、爆发力的项目,是以ATP、CP供能为主;400m、800m(运动时间在40秒~  相似文献   

6.
短跑不同训练手段对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酐(CP 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 PH 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特曼、美国福克斯和我国冯炜权等均认为血乳酸是这些指标中比较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7.
能量连续统一体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利用ATP的产生途径与完成体育活动类型的关系。运动时能量需求主要来源于ATP,ATP的供给有三种系统。三种系统的供能方式、时间功率不同,但它们是连续统一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所有的田径项目都有其特定的生化位置,正确地运用每个特定位置,是我们制定田径训练计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以下是笔者关于运动与能量连续统一体的一些认识。一、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体系体育运动中能量ATP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磷酸原贮备(ATP—CP)、糖酵解(LA)、有氧氧化(O_2)三个系统。三个系统分别参与供能。图1简单地表示了能量供应体系及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不同时间、不同强度跑对人体的供能方面进行生化分析,提出无论是何种运动,ATP—CP系统供能,糖酵解供能,有氧氧化供能都在进行,只是比例不同。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时,应以生化指标为科学依据,根据不同项目供能系统的特点,采取有利于发展身体供能系统的项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越野滑雪是一项以耐力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能量代谢水平.能源物质供给机体活动有三种途径,即非乳酸供能(ATP—CP)、糖酵解供能(乳酸供能LA)和有氧代谢供能.下面就越野滑雪的耐力特点谈谈三种供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800、1500米中距离跑运动项目中,由于运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ATP的合成主要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通过分析其供能特点,合理安排各种训练方法,以尽快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第三讲身体活动的主要能源——糖和脂肪人体每天进行着各种身体活动,不断消耗大量的能。组织中直接供能的物质虽然是三磷酸腺苷(ATP),但在全部能量代谢过程中ATP可以不断地通过再合成得到补充,最终消耗的却是糖类和脂类,其中最主要的是糖类。  相似文献   

12.
大强度训练对骨骼肌ATP/CP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代谢关键酶和代谢底物两方面综述了大强度训练对ATP/CP代谢的影响。大强度训练对CK活性的影响存在着争议,但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够更快地动用CP;大强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MK活性;大强度训练对肌凝蛋白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不确定,多数学者认为不会改变其安静时水平,但会影响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ATP酶活性。大强度运动时,几乎所有类型肌纤维中的CP都参与供能,而ATP供能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纤维。大强度训练对安静时ATP/CP含量影响不大,但是非常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可能会引起ATP少许减少;运动训练可以增加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大强度运动中TAN代谢与肌纤维类型有关,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科学训练中,能源理论被认为是重要的生理学依据之一.田径运动中不同项目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的选择,到训练强度、持续时间及恢复过程的合理安排等方面,都与能源理论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应用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有关理论指导校田径队短跑组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组八名队员运动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运动中肌肉活动的直接能量是由磷酸化合物ATP分解供给的,但是肌肉中ATP的储量极为有限.它在不断分解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重新合成,才能保证肌肉的持续收缩.ATP的重新合成所需的能量是由三个途径供给的.第一条途径是通过磷酸肌酸(CP)分解,进行无乳酸无氧供能,但体内的CP也极有限,与ATP一起供能只能维持7.7秒;第二条途径是通过糖元在无氧条件下酸解,进行乳酸无氧供能.但这一途径能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生物化学原理来阐明如何去发展举重运动员所需要的重要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为更快地提高举重运动员专项成绩服务。做到训练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穴位和非穴位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将大鼠随机分成非穴位刺激组、穴位刺激组(刺激"足三里"、"承山"、"大椎"、"命门"穴位)进行电针刺激,观察大鼠骨骼肌ATP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使大鼠骨骼肌ATPase、LDH和CPK活性比非穴位刺激组显著升高(P<0 01),并对协调发展磷酸肌酸(CP)供能,糖酵解供能能力有明显效果,说明了穴位电刺激能改善大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6.
客观条件对2009年ATP1000大师赛国内观众人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条件的变化能引起赛事现场观众人数和结构的变化.在都市体育赛事规划中,对不同变化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应预先判断.分析客观条件对2009年ATP1000大师赛国内观众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2006-2008年网球大师杯赛,2009年ATP1000大师赛现场观众人数大幅减少;对国内观众人数下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网球大师杯赛转为ATP1000大师赛,其次是金融危机,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陈胜强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34-35,53
间歇运动作为有效提高运动员ATP—CP供能和有氧供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直被很多运动项目采用。鉴于间歇运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对该运动方式的能量供给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棍球运动是以速度为主,兼有速度耐力和耐力性的项目。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表明,ATP—CP供能系统贮备的能量在理论上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6秒~8秒。虽然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持续活动的时间主要分布在10秒以内、11秒~20秒和27秒~40秒的时间区间,从供能特点来看,主要是无氧代谢  相似文献   

19.
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泳训练方式,观察了增龄小鼠心肌收缩蛋白ATP酶活性、肌浆网SRCa2+ ATP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游泳训练和急性运动对其的影响。研究表明,心肌收缩性的增龄性下降可能与增龄使心肌收缩蛋白ATP酶活性、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下降有关。运动训练能延缓增龄引起的心肌收缩蛋白ATP酶活性的下降并维持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但运动对这两种蛋白分子的影响存在年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正>短跑是体能类速度型项目,它的特点是在一定用力条件下进行高频率动作,主要是以磷酸原供能(ATP-CP系统)为主。在短跑过程中,糖原酵解在ATP和CP耗尽前开始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